
(作者:白春玲)

六月六
随笔\白春玲
清晨,一打开手机,就看到一个大红包,是我爱人发的——666.66,六月六,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
遥想当年的艰难岁月,激动、开心、思念、幸福、快乐……历历在目……且有股辛酸的感觉夹杂其中。
现在,我已年过半百,从一直生活的地方,来到了大西安这座繁华的城市,竟然有种背叛家乡的感觉,就好似自己成了喜新厌旧的当今“陈世美”!
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就有了不想回去的意念,突然就爱上了在这个城市里上班……
想不明白了,就问儿子,儿子就说,这很正常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我想了想,也是。怪不得,那么多的乡下人进城打工,然后,就在城里买了房子,成了城里人。而乡村里的人口,明显在渐渐变少……
人生苦短,转眼之间,我就从一个“妙龄女郎”,变成了“半老徐娘”。心里虽然不服老,可与年轻人在一起时,无论从精力还是体力,绝对无法比较!记得我倔强地不服输的时候,儿子也劝我“到了什么年纪,就要做什么事情”。也就是说,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早先年轻时,自己打拼做老板,现在年纪大了,图清闲,就给别人打工。
十八岁那年,也曾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行六十多里路,从乡下,往城里的《泰安日报》社送稿件。那些情景,恍如昨日……
三十多年前,与爱人相识时,被他儒雅的气质吸引,一见面,他就诚实地说,上有奶奶,爸爸、妈妈,下有弟弟、妹妹,家里的条件不好……因为喜欢,就不顾及这些,只要有孝心,就说明他心地善良。家里穷,可以靠勤劳致富,没有体面的衣服,我们可以自己赚钱买……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年,供销社的大商店里进来了唯一的一件银白色的长款风衣,五十块钱啊……我一见钟情,立马就为他买了,穿上风衣的他,立马就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他穿着潇洒的风衣,带着学生去城里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比赛,那时,他是教育团支部书记兼少先队辅导员……他能写一手好字,会唱歌,会弹钢琴,会吹口琴,为我买甘甜的水果,为我写浪漫的情诗……
那时,我们在小镇上租的房子,是供销社的老房子,两扇木门无论怎么关,也关不严,有个墙角还裂着大口子,房顶也几乎露天……幸亏他找了同学高光稳来帮忙扎了顶棚,平时的屋子里,就能够保持整洁,可是,每当遇到狂风大作的雷雨天气,就感觉要墙倒屋塌,屋子里落满灰尘……
后来,那房子实在也不敢住了,供销社的老房子里,不禁破旧,还有蛇……有一次,我眼巴巴看着一条擀饼杖粗、一米多长的蛇爬进了我们的屋子里,我非常恐惧!很快,我们就搬走了,找了一位白姓叔叔家的房子……
叔叔叫白太银,他坚持不收我们的房租,但是,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我总要买点礼物送去……
后来,我们还住过舅舅家的房子,再后来,就从村里要了块地儿,建了三间门头房。那年,儿子三岁,准确来说,也就只有两岁半,就让他进了幼儿园,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局面,我开始开店挣钱。
由于生意忙,儿子没有人照顾,从很小,他就懂事,自己去上幼儿园,自己买东西吃,有一次,我忙的吃不上饭,他竟然还给我煮了一碗面递到我的手里,要知道,在他那个年纪,也正是需要人照顾的年纪。
因为优秀,景爸爸被借调到镇党委办公室做过秘书,因为优秀,他先后在朱家庄小学、鲁里小学,响城小学当了一二十年的校长……当校长责任大,注定他顾了学校,就顾不了家庭。多年来,基本都是我一个人既做好自己的生意,又要照顾好家庭孩子,其中的辛酸滋味,只有做了母亲和有此经历的人才懂。
好在,儿子从小就受了我们的熏陶,喜欢读书,勤奋好学,考上了西工大,到了西安这座大城市里来上学,并在此找到工作,找到他喜欢的爱人,也成了家……
今年的六月六,是我第一次离开家,没有和景爸爸在一起,但是,我知道,他也很激动,以至于昨晚,都两点多了,还看到他没有睡……我猜想,在他一个人的家里,他肯定也如我一般的怀想过去,感慨万千——我们两个,一路走来,既顾老,又顾小,风雨兼程,真不容易啊!
有多少个日子里,我们虽力不从心,却又坚持着各自的孝道,而现在,倍感心安理得。
如今,我们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各自努力着,不负责任,不负良心,坦然自若地活着。
(为爱而生,因好而活!感恩所有的遇见,感谢所有的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