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搅 团
作者 | 高塬 诵读 | 冰清玉洁
我从小就爱吃搅团。母亲过一段时间就会打一大锅搅团,揭开锅盖,麦香四溢,氤氲着烟火味道,全家其乐融融,冬天午饭时间,每个人都端一碗“水围城”,热气腾腾:热天就轮一盆粉鱼,凉嗖嗖的,“吸溜吸溜”的大快朵颐,比吃大餐还痛快淋漓。打搅团虽然主要是用麦面粉,但少了几勺玉米面粉,那就不易搅动,搅拌不均匀,搅团不光不香。1975年,塬上玉米都旱死了,我跟着村里的两个大人,去乾县临坪镇买了107斤玉米,拉着架子车走了两天两夜。
打搅团还需要好体力。搅团需要72下搅动,小时候,母亲掌勺,我烧锅:她左搅搅,右搅搅,实在搅不动了,就让我赶紧搅。后来我长大了,母亲慢慢老了,搅搅团自然就成为我的事情了。我一气呵成,搅动72下,为此搅坏了不少木勺、铁勺。
一碗搅团,蕴含着浓郁的亲情,乡情,友情。家里人知道我爱吃搅团,我回老家后,午饭吃的大多时候是搅团,走的时候也要带上几块搅团。在槐芽中学时,周末回家带来的搅团,让几位同学同事一起吃完了,他们说“这顿饭没齿难忘”。我舅家,二姐家住在塬下,家里一直种着玉米,磨成的新玉米面粉,就给我送来了。家属楼里,左邻右舍打了搅团,总会叫我去吃,或者给我留一碗饭。一次下乡,学生给车上装了几带玉米淀粉,我回到家属楼时,就给碰面的住户送了一袋。后来老叔说,打搅团时候,用玉米淀粉代替玉米面,打的搅团比凉粉筋道爽滑细腻,味道好极了。
直到现在,每个周末,我都要打一顿搅团,轮一盆粉鱼的。卧床的老母亲吃了,易消化,神清气爽。舀着搅团,看着盆里上下翻滚的粉鱼,那分明是鲜活的生命在跳动!



高塬,男,汉族,大学文化,高中教师,县志、组织史责任编辑。不忘初心,常思农桑;回味平凡人生,描摹田园风光。

陈宇飞,网名冰清玉洁: 一个热爱朗诵的医者,以医术祛病,用声音暖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