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的缩影
文/徐全利
《人民日报 》7月16日报道了手榴弹实投中出现惊险一幕:7月13日,在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一名新兵由于紧张,手榴弹失手滑落在身后不到一米处……
危急时刻,中队长罗中根以最快速度抱住新兵,迅速翻越中间矮墙到左侧避弹区,在两人进入左侧避弹区后不到2秒,手榴弹爆炸。由于处置果断、躲避及时,两人均毫发未伤。手榴弹爆炸后,罗中根起身检查新兵的身体情况,并安慰他,确定没有受伤后,将新兵带下训练场。
读罢这一惊险的一幕,有人会说, 这是部队的事,跟我们有什么关联呢?我想,一木可知春,滴水见太阳。这个中队长带兵训练,发生惊险一幕,虽带有偶然性,但我们可从他身上看出“带”的缩影,并从这个缩影里面,可以看到大世界。

带兵不是易事,否则就会成一盘散沙。“带兵”就是“带心”,要用三分爱心,三分耐心,三分鼓励,三分帮助,带出凝聚力和战斗力。用人格的魅力吸引战士,感染战士,用自己行动,感化战士的自觉行动,让他们自觉向自己靠拢,向自己看齐。人长嘴就是要善于做思想工作,长腿要善于下基层,多发现苗头,多抓典型;长脑要善于思考,多思出智慧,多思而谋定。
由此也让我想起80年代的事,那个时候枪支没有现在这么控制的紧。我所在的单位,由于管理干部档案的需要,办公室里面就有枪,领导干部个人也有枪。我记得那时到农村住队,我们的领导带头去。由于他是地(市)级领导,在当地级别高,又喜欢玩玩枪。于是找到军分区负责人,弄回一些子弹。一次,我们大约有5人,到乡村里找了一个四面环山的开阔地,准备射击——打枪。
射击开始了,甲乙丙丁一个个上。轮到我时,领导叫大家“趴下,趴下,你们都趴下”。那枪可打十几发子弹,怕我斯斯文文打不着,担心把同事“一扫而光”了。其实,我们在“全民皆兵”的年代,也就是在读高中时“学工学农学兵”,并从农村木匠那儿学会了“瞄准”,“两点一线”,就已经训练了打枪。结果,我连发5枪,枪枪都打了9环多,引起了领导和同事的哄堂大笑。

由80年代领导带我们打枪,又想起被人们誉为八十年代新雷锋的朱伯儒。他从普通战士到正军级,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带”。他算过一笔账:全国现有3000多万个共产党员,约占全国10亿人口的二十五分之一(当时的全国人口和党员数)。 也就是说,一个党员得带动和温暖25个人, 这才是最起码的。正是由于他有以“1”带“25”的精神,所以长期不声不响地做着“带”的好事。据调查,受到他各方面帮助过的群众有10人,被他从死亡线上抢救出来的有7人,同他保持密切联系的青年有10多人,21次立功受奖。
朱伯儒的“带”,集中到一点,就是以自己的光和热,去照亮别人,温暖别人,帮助别人,并以自己的带头、表率作用去感染别人,引导别人,鼓舞别人,从而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共同奔向伟大的目标。带,是光荣的;带,就是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人带动众人,组成万马奔腾的“群体”,大家共同前进,共同作贡献。这种“带”,就是“一龙带九蛟”,就是“一马当先,万马奔腾”。
回头再说带新兵组织投弹,那一刻不会考虑自身安危,身体力量也爆发极致。中国军人认真负责,敬业奉献,这和身边驾校教练一样,平时很凶,关键时刻给你来一刹车,救人救自己。您看,这反应,这速度,秒变救命恩人,这是不是中国军人的标配?其实,这只是一个带兵人的缩影,会把最难最危险的事留给自己。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如今的小康小社,从国家的层面,“让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从全球上看,“一路带一路”,促进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全球经济差距。这种“带”,是不是很崇高?这种“带”,是不是很伟大!

作者简介
徐全利,男,1956年生,湖北作协会员,退休公务员,已出版杂文集系列“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