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封家书见丹心
文‖李荣福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深受人民拥戴的总司令。朱德同志在旧军阀的部队就当过旅长,担任其它官职亦多年,从“八一”南昌起义开始,就投身在中国革命的运动中,出生入死,为国家而舍小家。1937年11月20日,因川中老母生活困难,朱德远在山西洪洞指挥抗战,对家里根本无暇顾及,只得写信托旧时老友戴与龄帮助。信中倾诉到,两位母亲遭遇荒年,又年久乏食,不能告贷,无以为生,而自己为革命事业“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也如是”,因此希望好友关心,让戴与龄募钱200元,交给老家的亲戚。
看到这里,不禁感慨万千。堂堂的八路军总指挥,连风烛残年的高堂老母也照看不到,连200块钱也拿不出来,无奈之下只好恳求友人帮助。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登时跃然纸上。朱德同志心中的报国之志、孝母之心,拳拳可见,着实感人。而这种清廉之德、公私之明,实唯真正的共产党人才有之。共产党人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也是有家有亲人要尽孝尽责的,但在国家民族人民的大义面前,从来都是许身于国、人民为先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是广大劳苦大众的党,与人民患难与共,为人民不惜牺牲,自己但有一条被子,也要剪开半条给穷人。朱德同志的一封信,体现出共产党人对誓言的忠实践行。如果朱德将自己的情况反映给中央,中央肯定会通过一定的渠道接济他的母亲。但朱德没有这样做,他所忠于的党,从来不谋求个人私利,身为总司令的朱德就是其中的典范!如果朱德将实际状况告知国民政府,以他当时的身份,估计国民政府不管出于何种用意,多半也不会拒绝。但朱德更不会这样做,真正的共产党人从来都是铮铮铁骨,凛凛正气,既不为富贵所屈节,又怎肯为斗米而折腰。共产党人就是凭借这样的节操和意志,才从星星之火,发展为百万雄师,带领人民打下了红色江山。
【戴与龄】
还有一点必须谈到,朱德的这封信深深地感动了戴与龄。他不但立即给朱母寄去200元,解除难关,此后,更勒紧裤带,继续捐助朱德的亲人。并动员自己的亲属十几人奔赴陕北或华北,跟随总司令投身抗日前线。毋庸置疑,这就是在总司令的身教下做出的正确选择。无独有偶,1940年6月,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来到艰难困苦却风清气正的延安,得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结论。共产党选择了人民,人民也选择了共产党,这就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最好诠释。
朱德的一封信、陈嘉庚的一句话,已然说明了一切。历史只能由优秀儿女去书写,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谁就会赢得人民的江山!
2021/07/14


作者简介:李荣福,男,57岁,教师,山西省平定县冠山联校任职。热爱文学,偶有散文、评论、诗歌等小作品散见于地方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