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网络
人物、文字:怅望秋水
制作:千雪千寻
【眼儿媚·赋秋水】
文/无限江山
罗锦玉簪美人娇,艳冠陈阿娇。
冰清剔透,眼波秋水,花蕾含苞。
悠悠此情谁人诉?哀怨涌心头。
文君再世,相如作赋,肠断难消。

<十一>、【眼儿媚·谁驾东风过蓝桥】——答江山先生
文/怅望秋水
谁驾东风过蓝桥?慕访玉人娇。
汀生杜若,篱扶红药,处处凝苞。
眉颦怎比青山秀,对鉴鬓潘毛。
长门叹尽,当垆断酒,何处愁消?

注释:
1、“蓝桥”,指唐裴航遇仙女云英的典故。
苏轼《南歌子》有句“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2、“杜若”,指一种生长在水边的香草,用以象征情人之间的寄赠之物。典见《九歌·湘夫人》中句“ 汀州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3、“红药”,即芍药,是古代爱情誓约的象征。典见《诗经·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 谑 ,赠之以芍药。”唐李贺《许公子郑姬歌》有句“先将芍药献妆台,后解黄金大如斗”。即源自于《溱洧》之俗。
4、“潘毛”,指白发,典见潘岳《秋兴赋》中句“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人即以“潘鬓”、“潘毛”、“二毛”作为鬓发斑白的代名词。
5、“长门”,指司马相如为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写的《长门赋》。
6、“当垆”,指卓文君当街买酒的故事,典见《文君当垆》。

<十二>、【秋波媚·邀君敬品五粮酿】——答江山先生
文/怅望秋水
家住城西谢家桥,隔院灼夭夭。
城东千柳,城南万稻,望远江涛。
邀君敬品五粮酿,江北酒旗招。
东君一盏,霜天两瓮,醉上青霄。
注释:
1、“夭夭”,指桃花,典见《诗经·周南·桃夭》中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灼夭夭”,指繁茂的桃树,花儿开得正红。
2、“谢家桥”,此处的“谢家”,不是指姓氏。在古代通常把心仪的女子称作“谢娘”或者“萧娘”,便把其住处称作“谢家庭院”和“谢家桥”。
《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等。双调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另有双调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变体。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云:“按,此调名《秋波媚》,即《眼儿媚》也。”南唐后主李煜《菩萨蛮》词有“眼儿暗相钩,秋波横欲流”之句,形容美女流盼的目光,可为调名的注脚。调名本意即咏美女顾盼流动的目光。
——格律——
平仄平平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作者简介:
“梅饰空庭玉饰昏,梨花点点绣帘门,柔宣三尺闲愁散,雪月生来是我君”。
怅望秋水,一介清冷,被称为“博海中的林黛玉”,“小李贺”,舞乐诗词均有涉猎,现原创作品约千首有余,次韵红楼梦作品40余首,多篇作品发表于《当代优秀作家精品文选》、《中华作家》、《世界华文作家》、《黄帝文化和黄河文化》、《诗无邪》、《中国朗诵艺术杂志》、《新文学》、《作家圈》、《阅读》、《爱情诗刊》、《四季印象》、《春秋百家汇》、《岁月如诗》、《唐宋遗韵》、《诗意长安》、《诗天子书刊》等多家刊物。当代优秀作家编委成员,世界华语爱情诗歌编委成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曾获“诗词中国奖”,“世界华语最佳爱情诗歌奖”,“黄帝文化、黄河文化论坛大赛优秀作品奖”,作品同时也散发于多个文学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