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我家盆景所想到的
申力
作者:申力,重庆人,曾用笔名申维希,爱好涂鸦,在《重庆文艺》《星星》诗刊等杂志上发表作品数百篇,有《远方诗歌文化传媒》《红月亮诗画艺术社》等平台朗诵诗文数百篇。
主播:古色古香


我家阳台上有一盆雀梅,每当仲夏,叶子新绿,尤其雨后,苍翠欲滴,惹人心醉,晴天时,那枝叶迎风摇曳,婆娑起舞,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每当看书累了的时候,望一望这别具风韵的盆景时,会产生出这是一幅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的艺术意境来。

据考证,盆景产生于唐代,由此历代诗画家们竞相为之挥毫泼墨,肆洒丹青,纵情吟诵。
诗人爱盆景,始于诗画家王维,唐人冯贽《记事珠》记载:“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祢盛”。可见,王维曾亲手将山石与幽兰配置一起,作过盆景,曾轰动一时。
白居易回忆在杭州任上,写有:“唯向天竺山,取得二片石”,活画出他生活中以山石为景的趣事,“青石一两片,白莲三四枝,寄将东洛去,心与物相随,石倚风前树,莲栽月下池……”。对水旱盆景的记述也是脉脉含情的,不论是树桩盆景或山石盆景,他均善于把诗情画意熔为一体,使人因画及诗,诱发想象,得到景外景,画外画的感受,让人玩味不尽。
杜甫对盆景作过生动的描述:“一匮功盈尺,三峰意出群。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飞峰写意,幽谷生云,充满天然野趣,这盆景是多么动人!
“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故自痴。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读此诗句,眼前苏东坡一副痴态已跃然纸上。

更有痴情者,莫如同时代的文人米元章,一次米元章外出,见一形态奇特的山石便具衣冠而拜之,呼之为兄,实在让人捧腹。
“叠石作小山,埋瓮成小潭,旁为负薪径,中开钓鱼庵,谷声应钟鼓,波影倒松楠,借问此何许?恐是庐山南。这是陆游对盆景的描写,真是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小小瓮中,有高山龙潭,隐现着樵夫出入径迹,渔翁垂钓茅亭,山中松楠,倒映碧潭,好一幅庐山景色。
蜚声文坛兼园艺家的周瘦鹃,被誉为盆景大师,生前在苏州营“紫罗兰庵”,自比陶渊明 、林和靖,终年陶醉于花木山石盆景之间,他的盆景诗更绕有新意:“奇葩烂漫出苏州,冠冕群芳第一流;合让黄花居首席,粉红骇绿尽低头。”“占得鳌头一笑呵,吴宫花草自娥娥;要他海外虬髯客,刮目相看郭橐驼。”“劫后余生赂未穷,灌园习静爱芳丛;愿君休薄闲花草,万国衣冠拜下风。”
这三首诗概括了中国盆景艺术的传统风格。中国的盆景以苏、杭、宁、徽、渝、穗等地为主,形成潇洒自然、清秀淡雅、飘逸豪放、沉静古朴、俏丽婀娜、苍劲挺拔的多种风格,诗意袅袅,浓缩了大好河山,令人陶醉。

看,雀梅正在迎风招展,“试观烟雨三峰外,都在灵仙一掌间”,“仿佛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
申力,重庆人,曾用笔名申维希,爱好涂鸦,在《重庆文艺》《星星》诗刊等杂志上发表作品数百篇,有《远方诗歌文化传媒》《红月亮诗画艺术社》等平台朗诵诗文数百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