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委员长告“御状”(上)
文/岳晋峰
(原创 家在山河间)
告御状这样的事,自古就有。结果呢,往往悲喜两重天。
京剧有一出戏叫《告御状》。告御状,早在周朝就有。《周礼》曾记载:“以肺石达穷民,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用白话说:放一块叫肺石的石头,凡穷苦无告的百姓,对下层官员不受理,告状无门者,站在上面三天,就有朝士听他诉说冤屈,以报告朝廷。
![]()
这种直接向最高统治者陈诉案情,汉朝称之为“诣阙上书”,一般应按司法管辖逐级告劾,但蒙受冤狱,也可越级上书中央司法机关申冤。汉朝这一制度的确立,对纠正地方司法不公、减少冤假错案、缓和社会矛盾等,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直诉制度。
到了明朝,《大明律》做了更加细致的规定,不允许直诉。为此规定:越诉者,笞五十。意思是:越级诉讼,打五十板。大清律则更严厉:民告官如子杀父,先挨五十杖,既使胜诉,仍然要发配二千里坐牢。
封建社会无所依靠的老百姓蒙冤,想要去“告官”,不仅先要挨打。胜了也要千里下大狱。假如败了呢?轻则翻不了案,遭仗刑;重则性命都要丢掉。
告御状,我们通常的说法,类似于现在的越级上访。
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官至刑部侍郎,早上写了一封奏折给唐宪宗劝柬,下午就被皇帝贬到八千里外的广东,降谪为潮州刺史。愤而写下名传千古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的诗句。
![]()
历史长河千年翻滚,时光流淌了1187年,公元2006年,告御状这样悲壮的故事,被一个姓段的,在黄河岸畔的古虞东部,一个叫“五一”石膏厂的地方给续上了新篇。
这老段有点文才、也是个有魄力的企业厂长。官虽不大,却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办事员干起来。上个世纪的1958年,老段那时还是小段,在农业合作社当会计。火热的年代,“大跃进”的热潮里,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的小段,满怀激情,舞文弄墨,常把社里的新人新事采写出来,寄给县广播站。喇叭里便时常响起曹川公社的威名,也算在县里出了几回风头。公社书记发现小段是个人才,一句话调进公社当了干事。小段从此鲤鱼跳龙门,踏上了仕途。公社干部都下乡参加集体劳动,小段也不例外,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书记教训小段:“你的任务不是下田劳动!宣传咱公社是更重要的政治任务”!还不忘对小段鼓励一番:“写好了老子提拔你,写不好,打铺盖走人,哪凉快上哪去。”从此,小段成了公社大院唯一的脱产干部,除了接电话,就是给县上写稿子。
1961年曹川公社又分出后窑公社,小段不负众望,调到后窑公社继续给上边写材料,后窑公社在县上也成了明星高级社。1963年表现出色的小段,被调入机械厂任厂长,成了独挡一面的厂领导。
![]()
一晃,小段成了老段。在机械厂一干就干到了1978年。这些年里,他和职工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硬是把机械厂干成了平陆县二轻系统的明珠企业,成了运城地区红旗单位。后来老段又调入五一石膏厂任厂长。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又是几年奋斗,这个“五一厂”又成为有史以来平陆东部山区企业里,产值最高,利润最好,年年盈利的明星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业相对落后,又是一个山区小县,这个200多人,规模产值百万就是大厂了。况且管理严格,生产有序,连续七年安全无事故。职工福利好,工资高,积累厚,每年给县财政上缴利润也很可观,俨然成了政府的“钱袋子”。
![]()
那时,除了正常上缴,只要县上有困难,不管多少,只要县里领导张口,老段义不容辞,绝对服从。上到县委书记,下到二轻局长,对老段大嘉称赞。说老段讲党性,有觉悟,风格高,支持全县工农业生产。还安慰老段,国家干部,国家负责,不要有后顾之忧。你为国家做贡献,国家不会忘记的。老段任厂长二十四年,给县上做了多少贡献,他自己都记不清了,反正比几十个机械厂都多。
曾国藩说过“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也”。老段只知道埋头苦干,不知道抬头看线,最后还是吃了亏。太平日子,厂长是个人人眼红的好位子,你一个人干了几十年厂长,下边早就有人等不及了。于是,举报信一封又一封告到县里,作风上没找出问题,那经济肯定有问题,世上哪有几十年都不贪污的厂长?
于是乎,告老段的信,一封又一封送到县上领导的案头。领导们起初也不信,但架不住那告状信越来越多,后来又有从上面往下批转的,压力之下,县上便派出了工作组。
(上篇完)
2021年7月5日于灵山![]()
作者简介:
岳晋峰,1963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陆县三门岳家庄村。特殊年代,特殊经历,很早辍学。微信、播客号白浪滔滔,常冠中条山人。喜文爱书,烟酒无缘,诚信待人,掏心掏肺。久居青岛,心念河东,常盼乡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