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科技展览馆
渝陇之子
重庆新闻是我每天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所以重庆科技馆去年刚一开馆,我就从电视中了解到了,它是重庆市政府确定的全市十大社会文化事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之一,里面的科技含量较高,规模较大,因此就萌生了有机会一定要去重庆科技馆看看的念头。

父母亲离世快三周年了,春节前我回到了重庆,以便祭拜崇敬的父母亲。祭拜事项办理完后,我想到了去重庆科技馆领略一下科技与生活的贴近状况以及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元月末的重庆,暖阳很亲切的照看着山城大地,让人们在周末里充分的享受着冬天里的温情。人们跨出家门和街市小区,很踊跃地到市内各旅游景点赏玩。科技馆当之无愧的成为热门游玩的地方。下午一点我们到达的时候,前往科技展览馆的人流已是络绎不绝,让科技展览馆前的景象显得十分热闹。

重庆科技展览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汇合的江北区突入两江的前沿结合部,重庆人习惯称之为“江北嘴”。由于地势高峻,造型独特宏伟的重庆科技馆与重庆大剧院分列江北嘴的南北两旁,犹如一道天门似的耸立在高巅之上,极其壮观,已经成为重庆有名的重点标志性建筑。

重庆科技馆造型远看像一艘正待远航启程的大轮船。浅蓝色的主格调建筑色彩让人感觉清新爽眼,亦犹如把科技馆融入了蓝天和绿水之间。科技馆占地约37亩,建筑面积约4.53万平方米,外观采用石材和玻璃两种材质,石拟喻为山,玻璃透明似水,隐喻为“山水重庆”特征的意思。科技馆分为A区和B区两个部分,设有生活科技、防灾科技、交通科技、国防科技、宇航科技和基础科学6个主题展厅,以及在建的儿童科学乐园和工业之光2个专题展厅,展品数目多达440余件(套)。科技馆的规模之大和内容涉及面之广,在此可见非同一般。

重庆科技馆与其它科技馆相比,有它独特的地方。走进科技馆展览大厅,科普知识教育浓浓的气氛通过人们脸上的表情在空气中传播,并相互感染着新奇、求知的心情。生活科技馆展示着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技成就,传播“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改善生活”的理念,引导观众树立节能与环保意识,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掌握科学的生活常识。儿童科学乐园展厅结合3-10岁儿童身心特点的科技内容,模拟儿童生活环境,让儿童在各种生活环境中感受科学,激发儿童探究科技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培养儿童对科学的热爱和社会情感。国防科技展厅发挥重庆独特的军工资源优势,运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多种表现形式,模拟战争的“新、奇、险、特”,展示军事与科学、战争与和平等方面的知识,让观众了解国防科技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系国内科技馆中首个单设的国防科技馆区。交通科技展厅以重庆特有的山水和人文环境为大背景,让观众了解交通发展的历史。防灾科技展厅实现了中国首创的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教育展示。模拟狂风、暴雨、雷击、火灾、地震、泥石流等多种灾害。宇航科技展厅从宇宙大爆炸开始,介绍宇宙的起源、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和天体运行规律等知识,探索“宇宙之谜”。基础科学展厅把“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思维模式融入到整个展厅中,集中展示了数学原理及其运用等知识。另外,科普影视也是科技馆特色的教育形式之一,馆内设置有4D动感电影和IMAX巨幕电影等科普影视项目等。如此多的科技项目,如此广泛的科技内容让你感觉走进了科技的天地,知识的海洋,奇妙的世界。

科技馆的另外一大特点就是有很强的互动趣味性。在参与交通科技展厅的互动中能体验到各类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掌握交通科技知识,畅想高速、便捷、人性化的未来交通。尽管我已经是有好几年驾龄的司机了,但在智能模拟驾驶的吸引下,我也禁不住排队体验实车计算机城市街道的模拟驾驶。坐入驾驶室后,点火,起步,汽车便风驰电掣般的飞奔起来,屏幕上宽阔的街道和众多的立交桥向后掠去,道路交通的法规随时在指挥纠正你的违规驾驶,嘿,几分钟的驾驶体验下来,还真让人汗颜,模拟驾车比真车驾驶难度要大,因为速度一快,车辆很容易碰撞在虚拟的路栏上。在防灾科技展厅里,你还可以在地震屋里感受地震发生时的颠簸及防护演练。基础科学展厅里,你可以和机器人扳手腕,见高下。还可以在测谎室里和机器人心理对抗。如果你赢了,机器人会很真诚的恭贺你,并谦虚地认输。还有那些能发出美妙的光和奇特的声音等经典物理展品在你手中的操控下,让你感受到科技的美妙与神奇,启发你去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

几个小时下来,那些科技项目的神奇让你新奇的兴趣不减,玩性仍浓。因此,
我们又去观赏了4D电影,四维特效系统的声、光、电技术让刮风、下雨、闪电、烟雾的效果得到了临场感知和视觉冲击的体验。如果你的心理素质不稳定,即使知道是特殊设施的电影,当山崩地裂发生和野兽张开血盆大口向你袭来时,你可能还会受临场真实视觉效果的影响而惊吓不已。

从科技馆出来,由于思绪仍然还在科技神奇世界的幻影里,看见快要下山的夕阳像被人们布景似的挂在了空中,街道上的汽车像卡通车似的正在奔驰,街道两旁的楼房像孩子们的积木玩具一样高耸在哪里,仿佛看见的一切都是科技馆里的科技展品被搬在了馆外而已,那种被科技项目展品激起的兴奋和意境被带到了现实中。但愿,让更多的科学普及知识和科技产品影响更多的人,进入广泛的社会,推动中国经济更大的腾飞。
写于2010.9.重庆。修改于2021.7.7.兰州

【作者简介】
朱云才,重庆市江津区人。中共党员。先后毕业于青海医学院医疗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院管理系、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部、中国人民大学EMBA 。历任卫生员、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内科主任、医务处主任、院长等职务,授大校军衔。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文学写作,在国内多家报刊和出版社发表和出版文学作品一百多万字。出版有《随吟集》《行云留彩》《盛世飞歌》《走马行吟》等诗歌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