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的诠释
徐全利
地球,是人与动植物、一切生物共同的家园。它们与我们共同拥有一个世界,是我们的邻居和朋友。郭兰英唱的《我的祖国》,“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7月7日正是小暑,有十几位朋友来了,“央视新闻”作了报道《你无法想象,这场生死营救他们有多拼……》。哪儿的朋友?怎么拼法?结果如何?我们一块往下看看。
7月6日上午8时,台州临海市上盘镇派出所接到村民报警,称位于头门港海域北洋坝滩涂上,12头类似鲸豚的“大鱼”搁浅,需要紧急救援。随后,经专家确认搁浅“大鱼”为瓜头鲸,需要全力营救!当地公安、渔业、消防救援等部门的救援人员,陆续赶到现场开展紧急救援。

救援人员和上千热心群众,分工合作,开展营救。一边在岸边挖水坑,一边将搁浅在滩涂上的瓜头鲸扛到挖好的水坑里。瓜头鲸被抬到水坑后盖上湿毛巾,与此同时大家不断往瓜头鲸身上浇水,减少其水分流失。此外,工作人员搬来竹竿和塑料薄膜,支起“遮阳伞”,为瓜头鲸遮阳,救援人员利用冰块适当降低水坑温度,保证瓜头鲸生存条件。为了让瓜头鲸呼吸顺畅,救援人员连续好几个小时泡在泥水里,抱着瓜头鲸不断用水清洗着它们的呼吸孔。

经过持续10多个小时的抢救,当天傍晚最后一头瓜头鲸被救援上岸。12头搁浅的瓜头鲸中,除了3头在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前已失去生命体征外,其余9头全部转移。其中两头被送到台州海洋世界暂养,两头被送到白沙湾公园暂养,五头被送至附近一家海水养殖场暂养。暂养在台州海洋世界的瓜头鲸,由饲养员进行照顾。随后,经专家诊断在白沙湾公园暂养的两头瓜头鲸身体状况良好,具备放生条件,建议在附近适宜水域放生。当晚9时,在专家和渔政船的护送下,两头瓜头鲸在水深大于15米的外海被放生。

哦,是海里的生物,人类的朋友, 他们来了不喝酒,搁浅了只要朋友救。救援的朋友“拼”完了,结局也完美了。我们在网上看着,在心里高兴的同时,又引起我的一些思索。
我最先想到的是美人鱼,可见“人”与“海”与“鱼”关系密切。所谓美人鱼,又称人鱼、鲛人(中国古名),是一种长着人身鱼尾的神秘水生动物,多生活于海洋的水域之中。传说美人鱼是以腰部为界,大多数为上半身是美丽的女人,下半身是披着鳞片的漂亮鱼尾,整个躯体,既富有诱惑力,又便于迅速逃遁。它常出现于童话、神话、志怪、玄幻小说或者古代传说,以及史书记载,是著名的艺术形象。

由海里“没有腿的”想到岸上“四条腿的”,虎、象、熊、豹等等。近期,“东北虎南下、亚洲象北上”,这两次事件都在中国网络引发围观,同时也引发有关人与动物如何和谐共生的思考。“虎象进城”反映出一喜一忧两种现状:喜的是中国近年来动物保护措施见成效,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不断增长;忧的是现有自然保护区域已经不能满足野生动物种群生存的需求,由于觅食或占有领地的原因,才导致它们出现在人类生活区域。
如何化解“人兽冲突”的局面,显然不能靠动物。长时间以来,正是因为人类活动的扩大,才造成动物栖息地的缩小。要想人和动物能和谐相处,人类的活动和理念就必须有所改变。面对人身财产损失,“不伤害”一直是人们对待动物的行为底线,各方都在尝试用“不冲突”的方式去引导动物回归自然。不过,要想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终还是要靠人类的努力和让步,加强和改进生物保护体制机制,逐步“归还”原本属于它们的生存区域。

我由地上“四条腿的”又想到天上“两条腿的”,诸如天鹅、鸟儿、雁群等等,想到人们“口下留情”,不可一味地大吃大喝,吃个山穷水尽,什么“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吃它天翻地覆!这些刽子手们想想“南下北上”的虎和象,是不心存畏惧?想想拼命拯救瓜头鲸,是否心中有愧?
人们常说“畜与人同”,这是说飞禽走兽,与人类生活相似。由此再说瓜头鲸,它被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也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因此,对它们的生死营救,就是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温柔的中国人,这些鲸鱼也是遇到最好的朋友了。

生命都是对每个生物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爱护它们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生命诚可贵,可爱的精灵们会感谢人类,人与动物和谐共生。这群小可爱们,他们一定不会忘记,曾经有人将他们救下,并且陪伴他们,护送他们入海。什么是敬畏生命,这是最好的诠释。

作者简介
徐全利,男,1956年生,湖北作协会员,退休公务员,已出版杂文集系列“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