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续写家谱的七爷
文/王宏斌
树高千尺不忘根,王氏后裔感祖恩。五湖四海赤子心,寻祖追踪固亲情。
天度王氏家族从明朝建族谱至今己五次家谱纂修,家谱记载了先祖创家立业之辉煌,今年第六次续谱,刻不容缓。
七爷王忠蒙年高八旬,瘦弱的身躯,笔直的腰杆,精神抖擞,一双明亮的眼睛显得炯炯有神,根本就不象一个八旬的老者。
七爷原工作于扶风县电影放映队,酷爱文学创作,对古碑,族谱深有探研。退休后,笔耕不辍,经常为乡邻碑石转文,怀古论今,佳作不断。
七爷今年是人生来,第二次参与家族续谱。为修家谱,他率先垂范,雷厉风行,寻同根,觅旧邻,为完善家谱修日夜操劳。
最近,他忙前忙后,带领施工人员,开挖地基,动工建造《御史家风苑》,我深感敬佩。 烈日炎炎,高温难忍,耄耋之年的七爷坚守现场,不离不弃。
百闻不如一见,在网上,我看大家辛苦施工的视频,倍受感动,实际当中的施工现场,太阳俯射,30℃多度高温,天气焖热,酷暑难耐。要比网上的感受难忍许多。
七爷,王济蒙,王录林,王录奇,王彦伦,等,汗流浃背,辛苦付出。我们心存感激,对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大家支持的方式各不相同,感谢为大家送水,送茶送西瓜的族人,更感谢远方的族人为辛劳建设者,送钱送物送问候。

续谱工作从 去年疫情时期拉开维幕,工作首先从挖掘石碑展开。在文革当中,祖坟墓碑被一扫而光,碑石四处流先,遗落于井台,谎野之中。七爷,王宁波一马当先,同西组相关的族人,从井边,田间等处,一个一个挖出石碑,集中于村部一角。并细细清洗,整理碑文,查询族史渊源,探究家族文化。
祖谱历史悠久,渊源颇深。七爷不辞劳苦,为修续族谱,查询考稽资料。精神可贵,令人感动。
世系繁衍,追源溯本,承前启后。对于族谱的修订,也不是简单的增添几个人之事。
上下八百年间因战乱逃荒,迁徏,家庭变故等诸多原因,族人散落各地。寻找亲人,艰难可知,任重道远。
天度王氏族,现在形成天度,宝鸡八鱼,东,西两大族系。我东支族有落于新疆,甘肃,武功,上宋,召公,蔡马,王村,东苏,上寨,鲁下,鲁马者甚众。要准确无误的把族系信息准确的归纳整理,是一项复杂而浩大的系统工程,七爷为此奔走他乡,寻情续缘,负出了大量心血。
今年正月,天气寒冷,北风拂面,似人浑身不由一阵颤抖。七爷与我王门书法新秀,族弟见云负责碑石书丹。见云趴在冰冷的石碑上,认真书写,一丝不苟,七爷座守相助,不离片刻,字字句句全神贯注,认真核对。八旬老人之举动,其精神令人感动!敬佩!

续写碑文,碑文上碑,族中七爷老人,奔波劳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族人有目共睹。
王门耕读济世,诗书传家,曾在历代科举及现今高考中,涌现出大批有识之士,进士,举人,博士,硕士,在工作中获得高级技术,及行政职称者,教授,工程师,县团级以上干部,集团总裁,及各界社会精英等比比皆是。为将此优秀子弟一一上谱。七爷功不可没。
当然,这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但承担责任,操心酬划的七爷是中流砥柱。

寻根归祖,民心所向。感恩为立碑修谱所有献出辛勤劳动的人,感恩为天度王氏族族谱献力献策的所有人,感恩酬金劳作的幕后亲人,更应感恩为此辛劳付出的七爷。
愿大家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共绘家乡美丽蓝图,祈盼续谱工作顺利进行,祝愿族谱大业顺利绘制。祈盼《御史家风苑》早日竣工。
再次感谢七爷的辛勤付出。祝愿七爷福寿康宁!松鹤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