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李丕谋,出生在平鲁县下木角乡蒜畔沟村。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任村民兵队长、朔县四区区长、平鲁县七区区长等职,他是平鲁早期的共产党员之一。

中年时期的父亲
峰火岁月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4年,日本侵略者对西山抗日根据地进行了长达45天的大扫荡。广大民兵奋勇抗敌,用“地雷战”和敌人展开了英勇无畏的浴血奋战。
有一天,父亲听到敌人的拉粮车要经过一座桥,于是他和口前村的民兵在敌人经过的桥梁附近,埋设了大、中、小多颗连环拉雷。
当敌人的拉粮车上了桥后,父亲和民兵猛然拉动了连接地雷的绳子,三种连环雷全部爆炸了,桥梁附近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巨响。
把敌人炸得血肉横飞,鬼哭狼嚎。这次战斗共消灭了13个敌人,还缴获了大量物资和弹药,极大地鼓舞了民兵和群众的斗志,使敌人闻风丧胆。
随着对敌斗争的深入,父亲又组织民兵割电线,破坏公路。使敌人的通讯设施和交通受到很大破坏,这一切都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为抗日战争的早日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白色恐怖下冒着生命危 险守护党的财产
在敌人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民兵的白色恐怖下。1943年一个冬夜里,两个人,拉着一匹马,驮着两个木箱,悄悄地找到了我父亲。
他们对父亲说:“党组织有一项任务交给你,这两个木箱装着非常重要的东西,你要负责保护好,明年我们来取”。
父亲接受了这项任务后,将两个木箱秘密地放进了西窑西墙的洞里,然后用石块垒住,用泥抹平,又把一捆柴草堆放在藏木箱的地方。

在雁北干部文补学校学习,二排右一为父亲
√一切安排好后,这才松了口气。不知敌人怎么听到了这件事,但他们也沒有确凿的证据。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仍对父亲威协利诱,严刑拷打,逼父亲交出所藏东西。
父亲宁死不屈,和敌人斗智斗勇,巧妙地应付了过去。此后他们又到家里搜查了多次,由于父亲早已把东西转移到了更安全的地方了,因此每次搜查都扑了空。
直到1947年1月,上级才派来两人,把木箱驮在马背上取走了。父亲一直把他们送到蒜畔沟村外“小道坡”这个地方。
这时突然一个木箱破了,箱里的东西哗哗地掉了出来,山坡上滚得到处都是。
这两个木箱我父亲秘密地守护了四年,却从来不知道里边放的是什么,直到木箱破了,才知道全是银元。
父亲凭着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四年如一日,一直守护着这两个木箱,一直遵守着保密原则。这是一个对党多么忠诚的共产党人啊!
祖祖辈辈的老大难他带 领乡亲们解决了
1958年,父亲调到下面高乡任书记处书记,那时,时兴下乡“蹲点”,他“蹲点”的村子叫赵家窑。

下木角公社全体人员合影,前二排左四为父亲
在下乡蹲点期间,他了解到这个村祖祖輩辈没有水井。家家户户都得到外村拉水。由于没水,人们十分珍惜用水。男人一般不洗脸,女人洗了脸的水再用来洗锅碗,洗了锅碗后再用来饮牲口。
吃水成了人们生存的最大困难。 父亲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个“老大难”。他首先风餐露宿,往返十多天,从省城请来了技术员进行钻探。
看哪里有地下水?哪里土层最浅?经过一番探测,确定了打井的最佳地点,首先在打井的地方竖起了井架,装上了辘轳。
一切准备就绪后,一场向老天爷要水的战斗打响了。
从打井开始父亲就身先士卒始终坚持和乡亲们滚战在打井最艰苦、最危险的井底。
打井中经常会遇到岩石,遇到岩石了,他就用凿子凿,双手打起了血泡,钻心地疼,他咬着牙继续干;
打井中遇到危险了,他抢在最前面去排除;
在他这种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精神的激励下,乡亲们不畏艰难险阻,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大干苦干,许多人累得浑身酸疼,精疲力竭了,也无怨无悔。就这样沒日沒夜地拚命干了一个多月,终于打出了水。
在出水的一瞬间,人们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
他们激动,因为从此结束了没有水井的历史;
父亲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带领乡亲们解决吃水难所付出的心血;
因村集体沒有资金,父亲多次去省城请技术员的差旅费、住宿费;
购买打井工具、设备的钱都花得是自已的工资。这些钱到他调离下面高乡时,也沒有和任何人提起过。
村干部们说,要想办法给他报销。他笑着说:“我的工资是国家给的,就当我交了党费了”。
父亲在赵家窑所做的一切,乡亲们时至今日依然记挂着。他们为父亲在赵家窑的工作记上了厚重的一笔。
父亲为党、为人民奋斗了一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