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文/郑丽萍
小时候,每当听到《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我就想依偎在妈妈怀里,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那时候妈妈很忙,白天忙地里的活,夜里忙家里的事,一家人穿的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是妈妈夜里飞针走线的作品。最早留在记忆里的“流浪者”拉兹的画面,是那年我使足力气帮妈妈推磨,妈妈一边筛面,一边讲给我的故事;那场“芦花”剧里继母李氏偏爱己生之子,虐待子骞的悲剧,是我跟着妈妈收割玉米时的奖品。妈妈从小爱读书,记忆力非常好,因家里贫穷不得不早早辍学,可妈妈肚子里还是装着很多很多的故事。妈妈没时间坐下来给我讲,我也不急着听,因为,以后的以后,妈妈的故事和远方唯我独享,每每眺望,心里总是甜甜的,暖暖的,美美的 。
长大后,幻想着有一天坐在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可现实是,妈妈承担着一家七口人的吃喝拉撒,只能利用茶余饭后给我讲她和我一样大的时候,寄人篱下,艰难生存,面对婶母的冷眼,遭遇雇主刁难的事情,还反复告诉我,成长路上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坚强,要吃苦,要上进,诸多的“要怎么”成了我心上的紧箍咒。当我在求学路上摔倒不想爬起来的时候,我将所有的坏情绪发泄给了妈妈,怪妈妈不理解,怨妈妈不温情,厌恶妈妈一有空闲就站在我身后,拍着我的肩给我讲那些没完没了的励志故事,总感觉听妈妈讲故事就像有人用拳头撞击我的胸口,让我忐忑难安很不舒服,于是我刻意回避着妈妈,并暗暗笃定,以后的以后,拒绝听妈妈讲那些事情,我要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写满自己的故事。
成家了,每当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的时候,我就想起妈妈曾给我讲过的好多好多事情。妈妈二十岁走进郑家大门,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妈妈想着法的对公公婆婆孝顺,虽说婆媳是冤家,媳妇是外姓人,但妈妈的孝心让爷爷奶奶打消了所有的担心,把他们一生的所有托付给了妈,妈妈早早地成了当家的女人。特别是爷爷去世后,经济拮据,弟妹增加,但奶奶一年四季吃的穿的从不搁浅,奶奶成了村子里最幸福的老人。妈妈经常告诉我:“百善孝为先,我们必须疼爱尊重日渐老去的长者,因为我们都有老去的那一天”。亲历妈妈对公婆的孝敬,让我也明白了自己在婆家的方寸,每当婆婆拉着我的手不停地讲她过去的事情,我由衷地感叹:“有妈真好”。妈妈昨天讲的故事就是我今天应该做的事情。以后的以后,用心学习妈妈的为人处事,坚信我的余生一定是四季如春,温暖无限,因为妈妈就是我的福星。
有妈的孩子是块宝,退休在家还有妈妈隔三差五嘘寒问暖,我真成了宝中之宝。本以为随着岁月的流逝,老妈的故事会越来越多,不管以后的以后有多远,只要有妈给我讲那过去的事情,我就不会迷茫,不会惧怕。我很坦然,因为有妈妈给我讲那过去的事情。没想到,一场又一场的大病,让妈妈的故事也随着日月做起了减法,每每坐在妈妈身旁,妈妈拉着我的手,声泪俱下:“我们姐妹三,小时候很可怜,三妹很小就送人,二妹更可怜,讨不上饭不仅挨饿还挨打,我和祖母沿街乞讨,为了给小弟喝上一口面糊糊······”。看着妈妈一会擦鼻涕,一会擦眼泪,我总要提醒:“妈,我知道了,您已经说过好多次了”。妈妈顿时收住话题,不好意思起来:“奥!妈老啦!我不记得了”!赶紧转移话题,但不等新的话题开始,稍不留神,老话题就又重提,妈妈的故事又从三妹开始:“可怜的三妹,那天哭着跪下求父母,让我回咱家吧,我回来保证不吃你们的,不喝家里的”。哭着说着,妈妈竟把自己急着想要去卫生间的事情忘了个一干二净,满脸又是涕泪纵横,我手扶着妈妈,一边听一边擦,感受着妈妈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突然明白,八十二年的风雨病痛已经把妈妈的记忆侵蚀的所剩无几,儿时的苦难已成为妈妈留给亲人的记忆。为了让妈妈高兴,我收拾一切停当,不等妈妈想起,我总要说;“妈,我想听您讲过去的事情”。妈点头:“我二妹最可怜,那天,二妹挖了一把野菜,双手紧紧捧着,站在父母面前央告,我不吃家里的粮食,只吃野菜,求求你们,不要把我送人行不行”。妈妈又是一阵哭泣,我默默地一边听着,一边给妈妈擦掉满脸的泪痕,生怕打断妈妈的记忆。因为,以后的以后,究竟还有多长?妈妈留在记忆里的故事还有多少画面?如果有那么一天妈妈不再给我讲这些重复伤感的事情,我怎么办?如果有那么一天我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我怎么喊都听不到妈妈的声音,我怎么办?如果······以后的以后,我不敢再想,只有酸酸地哼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作者简介:郑丽萍,山西盂县人,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已退休,小学高级教师,在国家,省,市刊物和平台上发表多篇散文!格言:吾写吾行,行必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