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简介 ❑
马群,江苏连云港人,从事工程建设技术管理工作。自小受家庭氛围影响,喜好古韵诗词,闲暇浏览各诗词论坛,欣赏众家美文,当代网络诗人。

前 言
云台山古称郁洲山,唐宋时为苍梧山。吴承恩《西游记》中叫傲来国。本是黄海中一列岛屿,清康熙五十一年与大陆相连。数百年沧海桑田变化,遂峻峰深涧,奇岩坦坡,山光水色,独具神姿。苏轼诗云“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写的就是云台山。晚明海州人顾乾写成《云台三十六景诗》。余沿其足迹,再作描绘,以记之!
一 苇

(一)城市晨烟
晓色初开影,青山叠翠帏。
烟轻升紫阙,露薄沐晨晖。
临水堤边绕,欺花瓣上飞。
来由磐石处,相顾湿襟衣。
注:云台山南麓,宋人贾平章于此累石为墙,而成一小城,依山控海。每每晨雾袅绕城中,独具风色。
(二)灵山香会
峰出高林掩,门开寺院风。
慈云怀净土,清梵绕虚空。
客拜莲花座,禅参万世功。
虔诚香一炷,缘境在其中。
注:云台山清峰顶有道教观,名曰三元,建于唐,修于宋。明朝得万历皇帝敕赐,香火不绝,朝者如市。
(三)仙境朝参
云深无觅处,拾级上青峰。
香浅风来约,崖高鸟绝踪。
参禅惟稽首,问道得怀胸。
灵境将行止,听僧叩暮钟。
注:三元宫至山脚,一路风景。有竹节岭,万寿桥,十八盘,南天门。百步九折,周边层峦叠嶂,风景煞是优美。每年孟春,上元之时,登山途中尽是香客。
(四)神泉普润
裂隙山腰半,灵泉自涌之。
阶前飞雨溅,壁上珠帘垂。
香客题流水,仙人润玉肌。
印心离俗世,相悦说来迟。
注:水帘洞是一天然裂隙洞穴,內有上下通道,平台。内外壁上皆有题刻。作为著名是清道光帝题的“印心石屋”及嘉庆年间海州知州师亮采的“灵泉”。灵泉位于洞口,常年有水,大旱不涸。传说为通往东海龙宫的泉眼。

(五)松溪听月
崖松临涧水,樵径影扶疏。
霜薄融天色,山倾接海裾。
茕茕云渐隐,踽踽月方初。
独夜明楼上,凭窗倚太虚。
注:三元宫西不远处,有山涧幽谷,壁顶建有听月楼,每至夜晚,此处松涛阵阵,月朗星清。倚楼听之,顿觉空明。
(六)竹涧迎凉
夏日天门去,南山径不迷。
清风摇玉竹,淑气踏云梯。
未觉松荫浅,欣然涧水低。
此来无取舍,只看夕阳西。
注:翻过南天门,转道荒幽之径,不多时,便来到孔雀沟。此处修竹丛生,碧盖浓荫。实是夏日纳凉地也。
(七)社林春游
一山多好景,游客赶匆忙。
风暖春涧绿,林幽野径长。
倚松枝滴露,拂草袖沾香。
不觉云深处,青峰已换妆。
注:云台山麓,有诸吴村社林山。春夏日,山清水秀,桃李成蹊。幽林环抱,山花如娇。游玩之好去处。
(八)半山野桃
攀道云台境,葱茏草木深。
半山桃灼灼,幽涧水沈沈。
尘世何相悦,书生可独吟。
闲亭一杯酒,扶醉欲开襟。
注:关里后村有一山崖,名曰镜子崖。构有草亭,传为兄弟读书处,周边竹松环绕,清静优雅。大有桃源之感。

(九)水村荻稼
云高天碧净,暑气未曾消。
稻浪随风涌,清香为客招。
镰动三秋事,喜上九重宵。
不觉斜阳晚,归来酒一瓢。
注:关里前村,四面环山,村内地势平缓,水田纵横。人们勤劳耕作。秋收之时,一片祥和。
(十)海捕观鱼
海色正苍茫,岸风吹猎猎。
鸥催网并收,滩共潮同汐。
起水蟹铺仓,张帆鱼露脊。
欣然晚载归,已是星天碧。
注:前流村,背倚青山,前接海滩,一望无际。八月开捕之时,罾帆尽出,烟波之上,热闹非凡。
(十一)山楼望日
海曙峰头起,山明翠色新。
烟霞浮静穆,晴日照轻匀。
身念无多路,心闲有几人。
往来皆过客,何幸绝凡尘。
注:云台山玉女峰后顶处海曙楼,登临此处可观东海日出。红霞万顷,蔚为壮观,故亦称望日楼。
(十二)沙渚听潮
极目望平滩,轻帆归远浦。
寒鸦宿水汀,野渡停樯橹。
月引汐潮升,风推浊浪舞。
逢时伫晚余,隐隐闻天鼓。
注:凌州南于公曈为产盐之所,滩涂辽阔,临海而铺。朝夕潮声,如闻雷鼓。

(十三)凌州春柳
柳色含烟翠,新晴望不休。
摇枝穿燕子,垂水系孤舟。
舒卷天涯梦,飘飞陌上愁。
春风梳一半,落絮满凌州。
注:云台山东北凌州村,背山而水,柳行纵横有致。每及春时,新绿初齐,万丝曼舞,美妙如画。
(十四)东磊朱樱
华林东磊处,一夜压枝柯。
累累风摇艳,翩翩叶映多。
更逢新果熟,又得美人呵。
不舍园中景,归家摘几箩。
注:云台山樱桃皮薄肉多颜色朱润,实是果中珍馐。犹以东磊最好。四五月艳火错落绿林间,游人到此,随意快啖。畅快也。
(十五)石桥流水
一水环村郭,松林蕴紫烟。
山高迎远客,溪静出幽泉。
两岸桃花落,孤桥石径连。
长流无昼夜,东去亦涓涓。
注:东山村落间有涧贯穿,两岸古木参天,山上石桥相牵,流水潺潺,清澈透底,清雅至极。

(十六)孤村茅店
山深遮别路,孤影立青幡。
人近茅店亮,帘开酒客喧。
新宾灯下坐,旧友盏中昏。
欲醉无相劝,停鞍马系辕。
注:东山要路,诸麻村外,有茅店酒旗招招,野趣浓浓,路人到此,停鞍歇马。难得畅快。
(十七)抵林银杏
立地终为栋,冠高错节盘。
经春芽绽绿,入夏叶摇欢。
宠辱心方定,枯荣意不阑。
卅年初结果,愿被子孙掸。
注:云台中麓隔村崇善寺院内有数百年银杏树,郁郁葱葱。村人曰其神树。
(十八)梅岭香云
娇蕊风吹破,闲云岭上来。
噙香堪曼妙,掩影自徘徊。
惟是芳心动,须将洁絮陪。
红尘终不慕,独赏一枝梅。
注:诸朝村北黄泥岭上,梅花延桓数里,晴日之时,白云环绕岭上,相映成趣,暗香郁馥,似是罗浮之境。
(十九)枫叶霜寒
时遣天凉已,晴风着露寒。
山高云幻影,色冷叶流丹。
移步殷勤撷,回眸往复看。
秋声忽然起,可是问凋残?
注:牛王庙村,枫树密布山中。秋霜起时,红叶飘飘。二月春花,始不及也。
(二十)金湖潮信
长湾接海湖,风信如期约。
拍岸逐轮回,惊涛看起落。
钟声不足听,日晷何须托。
随月动周天,终将成一诺。
注;沃壤村有湖名曰万金。南北抵山,东西通海。朝潮夕汐,迎候无差。居民以之验晷,从不误时。

(二十一)荒祠春会
春风三月里,赶会到朝阳。
童子穿街闹,村姑兑酒忙。
戏听冤妇久,书说孝名长。
清梵山腰起,佛前一炷香。
注:新县朝阳地,道边矮山之上有荒祠,名曰孝妇祠,当地人称娘娘庙。是前人为窦娥所建,久也。每年三月三,村民聚于此成会,远近争赴。
(二十二)石寺晨钟
山青过晓风,薄霭林中沐。
钟响鸟飞飞,天明僧碌碌。
无求万事空,有愿三经夙。
每自向晨曦,但闻声满谷。
注:法起寺位于云台山东南宿城村山中,自汉朝建于丛林,晨钟暮鼓,清梵远闻。乃清修之地。
(二十三)万树参天
栏柯遗老树,摇叶落晴林。
斜影枝间透,苔痕石上阴。
但听风啸远,渐觉雾弥深。
路曲人行慢,山空鸟断音。
注:诸韩山中古木葱茏,高冠入云,人进其间,难见阳光,顿觉幽静荫浓,盛境也。
(二十四)三潭汲浪
龙潭何处是?积水自成渊。
瀑布高岩下,溪流绝壁穿。
声开青石鼓,浪起玉人鞭。
终日无消歇,空山有管弦。
注:中云台山麓有渔湾三潭,相距数步,潭水喷薄,清澈映凉,喷起亦如雪花。

(二十五)古同祥云
瑞色浮光秀,池风且乐闻。
霞明盈画境,浪卷起氤氲。
朝夕常相竞,阴晴不可分。
飘然若仙子,来此便逢君。
注:古同位于巨平南村,村前积有二池。相传池面之上常有祥云袅绕,飘飘若仙。美轮美奂。
(二十六)炉峰霁雪
望里晴山远,峰高曲径偎。
千年云阁影,百仞玉沙台。
晚霁笼犹散,春风化不开。
只缘明月下,疑是有人来。
注:虎窝山顶有香炉峰。高峻挺拔。经冬霁雪,累月不化,每逢晴日,阳光之下,远远望去,如玉山然。
(二十七)平野春耕
好雨催来急,风敲小院窗。
叱牛倚相和,布谷影成双。
垄窄扶锨走,犁长曲臂扛。
春时播豆子,秋后数红豇。
注:诸峰之北,平山村沃土广阔,民力勤苦。春雨过后,村民便下地勤耕,扶犁牵牛,也是盎然。
(二十八)石城秋牧
苍苍村郭外,水带一溪清。
天净云光碧,风高草色明。
寒烟升晚暮,牧笛动离情。
依依残照里,秋声满柳营。
注:墟沟有村石城,古为海防营重地。临海一片滩涂,秋高草肥,牧野遍地。远远望去,一派“落日西风”景象。

(二十九)梵宫竹径
踽踽今来访,敲门问老僧。
回廊寻曲折,拾级步高增。
修竹埋幽径,禅房透冷灯。
临虚成一愰,佛法读三乘。
注:当路村东山有华严庵,长廊古殿,曲径通幽,修竹丛生,自然深邃。真幽静之地。
(三十)石涧桃花
桃风吹觉醒,春事最堪嗟。
才见疏枝粉,旋生满树花。
向人开烂漫,过雨透清嘉。
忽坠无声处,成蹊不是家。
注:花果山麓小村有石涧,春时桃花开满其中,相传殷氏女种桃于此,山谷锦绣,自然可观。
(三十一)钓台夜月
霜起天垂幕,斜阳落渐无。
石台分野水,惊鸟过平湖。
夜下风清浅,云空月冷孤。
今宵谁共我,一并上蓬壶。
注:东山村有钓台,相传古人设钓台于此。此地危崖壁立,怪石嶙峋,坐此玩月,堪为佳境。
(三十二)西墅晚霞
华堂盈水岸,遥映一天霞。
日落云帆渡,波微暮影遮。
惊风侵海浦,晚树宿归鸦。
最数扳罾客,灯明近酒家。
注:西墅处于墟沟海码头不远处,每至晚晴,归舟靠岸,红霞照耀晚空,海边鱼罾林立边侧,煞是壮观。

(三十三)石壁洞天
双峰相对伫,高仞立青峦。
薄雾凝枝湿,岩松倚壁寒。
洞天成一处,光影照千坛。
破壁题诗句,留为后辈看。
注:三元宫东有二石相对,高数十丈,两峰欲谷,中有一线天光,旁边有洞台若干。承露台,讲经台最为著名。后人题刻甚多。
(三十四)仙宫碑篆
是处流芳韵,青林一望遥。
碑文题壁浅,璞玉映苔娇。
雨打冬和夏,霜侵暮与朝。
殷勤来复返,郁郁可闻韶。
注:大村郁林观,创自唐开元年间,唐宋碑文遍刻两壁,虽苔藓斑驳,掩不可尽观,却也琳琅满目,远近慕名而来者甚多。
(三十五)古塔穿云
刹顶清霄外,风行鸟迹无。
依湖三拱绕,登级九攀扶。
旧壁悬庭草,残檐挂露珠。
临窗看八面,入眼寂云孤。
注:此为阿育王塔,座落于花果山脚下大圣湖边。古塔高耸入云,远近瞻观。
(三十六)长桥飞瀑
长虹横翠岭,晴日得相攀。
岩陡飞珠溅,溪宽落影闲。
九龙藏曲水,白练挂青山。
一泻东门外,奔腾去不还。
注:花果山九龙桥为九涧会流之所,飞瀑半空,声闻数里。一名万寿桥,登山者必经此处。



灌云县潮河湾文学社,是一个经过注册的正规文学社团,旨在弘扬正能量,宣传和发扬传统文化(包括古诗词、现代诗、散文、小说等),促进社会和谐,结四海诗友,唱时代新声,并为有缘的诗友打造个人专辑,欢迎关注,感谢指导!
交流电话(微信同号):13382050258
(序号chwgr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