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生而知其道。古今多少风流人物,谁不上下求索于君子之道?
君子道者有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生活的最佳状态,是冷冷清清地风风火火。”木心启人以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魏晋文人嵇康恬静无欲,满腹才华,曾游于山泽采药,流连忘返,被错认成仙。王戎有云:“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喜愠之色”。
古代众多文士在案牍劳形之外,也有着自己的淡泊明志。它是陶渊明眼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是王维笔下“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更是陶弘景心中“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他们携一袖清风,挽一抹属于自己心中的白月光。故如君子一般,是以“仁者不忧”。
达•芬奇说:“人的智慧,不用就会枯萎”。中国棋士柯洁落败于人工智能,当场落泪。时隔一年后,面对世界道“人类的新智慧以某种形式战胜了古老的智慧,这其实是人类的又一次自我超越。”他不汲汲于败绩,正视败绩。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天地万物之逆旅,光阴百代之过客,人生在世,短短几十载,悠悠数万日。在人生这条修行路上,智慧的修行改变了人的世界,因此有了人类的“蜕”变。此谓之,得智者,“知者不惑”。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风起云涌,所出英雄皆勇者。有神农尝百草,也有大禹三过家门不入;有李白的“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亦有诸葛亮的“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受命于危难之际,视死忽如归;徐霞客以布衣之身,凭着竹杖芒鞋,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已绝世的古国因它而得名,成为那第三人外的第四人;胡林翼一生苦累,文足安邦,武能御侮,以“吾辈做官,如仆之看家”的精神躬身于事业之中。勇者是在危难之际无惧逆境,是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礼记•中庸》中有云:“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故行如君者,当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