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得与失
文/刘长仙
得与失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而我们怎样对待得与失的问题也是值得去思考的问题。
得与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常常发生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古代中有一则成语叫: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得到是好事,失去也不一定是坏事。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的时候不好的一方面也会向好的方面转化。得到了不必喜,失去了也并非坏事。道出了老子的: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的真谛。
得与失对于一个国家政权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们常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这里的舟代表着统治者,水代表着广大民众和民心。中国漫长的社会历史充分证明了得与失的内在重要性。由于一个朝代暴政导致民心尽失而结束,就必然有另一个代表着民众的朝代的开始。为政者能够得到民心,就能治理好国家。要得民心就要施惠于民,取信于民,如果失去了民心国家就会走向灭亡。往事告诫当世,强调民心的重要性,如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就是官场上的官员必须廉洁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那么国家的政权就能得到巩固,社会才能安定。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奋斗历史都是在得与失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展壮大起来的。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第一次与国民党代表孙中山达成合作。孙中山去逝后,蒋介石疯狂地屠杀中共党员。虽然中共党的损失惨重仍然阻止不了共产党人的壮大。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爱国将领张学良扣押了蒋介石,迫不得已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赶走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得天下国民党又一次与共产党为敌。国民党虽然在武器上占了很大的优势,由于民心尽失最终失败,共产党最终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从而建立了新中国。是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多年的浴血奋斗,抛头颅洒热,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满足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在邓小平为首的领导集体。不断改革开放创立了合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让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在总书记为首的领导集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内大力惩治腐败,在全国全面开展了打黑除恶,使党内和国内的正气不断上升。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就是能始终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奋斗的目标。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然得到人民的拥护。总书记2O1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95周年时就提出"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强调民心的重要性。我们党100年的奋斗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这是战胜一切困难艰险的保证。也是国家不断强大,人民生活幸福的保证。
得与失不管是在国家还是个人都是有着深刻的,重大的意义。无时无刻都是发生在现实之中。正如建设与破坏,胜利与失败一样,得必须合符大众利益才有智慧的结果。失必有自然规律和不可推卸的理由。而对于每个人来说得与失都是相辅相成的,不要以得到而沾沾自喜,也不要为失去而忧心忡忡,人们对于得与失要以平常心去对待。只有这样才不会迷失自己。

作者简介:刘长仙,女,湖北咸安人,退休公务员。热爱读书,初学写作,有作品见诸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