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学为师德高范
——李靖老师印象记
作者‖孙建民
2021/06/22 星期二
李靖老师在老家院子,二楼天台、三楼阳光花园,一共栽了150多盆各种各样的果树,有苹果树、杏树、桃树、梨树、樱桃树、核桃树、板栗树,而且都是在花盆里栽的。
端午时节,李老师的餐桌上除了粽子,还有繁如谷穗的盆栽大黄杏。李老师将杏整支剪下,这种摘法还算有点特色吧?
李老师崇尚“清净无为”,这也许是一种淡泊明志、回归自然的超然心境吧。退休赋闲在家,远离案牍,远离争多论少的世俗岁月,与盆栽卯上了劲头,间或和锄耕耘小院菜畦,种植西红柿、黄瓜、大葱、韭菜、菠菜、西葫芦、生菜等时令蔬菜,二楼天台和空中花园里盆栽的150多盆特优果树,有的是从中国农科城杨凌邮购的,有的是从山东寿光等地网上邮购的。
说起来这一盆盆特优盆栽果树,李老师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就像精心教育培养的孩子一样,可见李老师为这些特优果树投入的心血。
看着李老师精心栽培驯化的果树,我的脑海时光倒流到四十年前,李老师倾注心血教育我们的时候,那时侯,李老师在村南庙中学担任我的小学语文老师,李老师身材魁梧,具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教导我们学好语文,学会写作文。他不光讲解作文的写作方法,更是率先垂范,时常朗读他发表在《延河》《长安》文学杂志的美文。
李老师左右手都会板书,方便学生观看,一手漂亮的隶书板书,工整且厚重,稳健且潇洒,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李老师如今年近七十,待人真诚、态度谦虚,他在西安的家我去过,李老师叫好菜好饭,好酒招待。
如今李老师更偏爱故乡蓝田玉山镇峒峪村的祖屋,过着半城市半乡村的“双栖”生活,偶尔也賦诗作文,不为什么,就权当自娱自乐。
请看李靖老师诗《乡居情思》:
一日又三餐,简单复简单。
所幸全没毒,无需心胆寒。
勤侍陌上蔬,闲适且恬淡。
不思往来事,足迹遍深山。
不错,李老师的奥迪小车陪伴他远涉秦岭的沟沟壑壑,春暖花开时,李老师带师母驱车几十公里,翻山越岭到商洛市牧护关地区,采购黑龙口豆腐干。
当我和西安市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陈振虎在李老师的陪伴下,登上李老师三楼空中花园时,陈副主席为李老师的空中花园栽培驯化的诸多果树,赞不绝口,称赞老师会生活,让人一见倾心、羡慕不已。
说实话,正是在李老师在峒峪村修建祖屋的感召下,我们夫妻也萌发了翻修祖屋的想法。
何为幸福?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一同怀视之。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是所有老师的初心和期望。我庆幸自己,尽力地奋斗,努力成为李老师所期望的好学生。
谨以此文,请李老师过目。也算我们四十多年师生情谊的见证。











作者简介:孙建民(笔名蓝田玉、秦剑),系陕西省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获得者,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委办公厅行政处二级调研员,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