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下午,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和山西罗家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山西农业大学龙城校区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会议室,共同召开罗家山“枣餐产品”科企合作座谈会。吕梁市政府一级巡视员尉文龙、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院长郭尚、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贺向亮、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研究员贺润平博士、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荞麦加工岗位专家李云龙、科研办主任何永吉博士、果蔬加工研究室主任张江宁、杂粮加工专家孟晶岩副研究员、果蔬加工专家韩基明副研究员,山西罗家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薛清以及该公司管理层相关人员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产业化研究室主任郭霄飞主持。

座谈会上,双方分别就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和临县罗家山及“枣餐产品”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山西罗家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薛清就罗家山“枣餐产品”的研发过程和配伍依据进行了阐述。通过深入细致的商洽,双方达成了进一步合作意向,与会领导和专家老师对“枣餐产品”试制品进行了品鉴,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院长郭尚强调:“我省是功能食品原料生产大省,资源极其丰富,在深度发掘传统食材及其副产物资源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我省地域和特色资源,结合我国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开发资源多样化的功能食品产品。在基础研究、产品研发以及集成创新的推动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充分利用功能食品院的平台和科研力量,建立良好的院企合作模式,形成多赢的局面。”临县政府副县长贺向亮说:“在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乡村振兴全面开展之际,产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刚脱贫地区,特别是像罗家山一样的刚脱贫山村,发展产业是各项工作中的难中之难,一方面,要靠我们县乡基层组织、基层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努力;另一个方面,还需要社会各界、各行业,特别是科研单位专家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他指出:枣餐项目的推进,使临县红枣迈开多元化发展步伐,希望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全力帮助罗家山把这款产品做大做强,为临县红枣产业的升级更新踏出一条康庄大道,早日迎来红枣产业的又一个辉煌,助推临县农业产业的全面振兴,进而促进临县乡村的全面振兴。
吕梁市政府一级巡视员尉文龙在座谈会上讲话
吕梁市政府一级巡视员尉文龙指出: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是关键,组织振兴是难点,罗家山模式基本解决了组织振兴的难点。他强调,产业振兴要立足资源优势和历史传承,在继承过程中创新发展,把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使产业能够“建链、补链、延链、扩链、求链”,把产业链做起来。实现“种养加”循环、一二三产融合,才是实现产业振兴。他还强调,罗家山一定要在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的支持下认真研究,优化“枣餐”配方,搞好宣传,抱团发展,一村带多村,搭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共商、共建、共享平台。“枣餐产品”是以红枣为主要原料,辅以小米、肾型大豆、核桃、芝麻、莜麦、软米、花生等吕梁小杂粮而通过高端技术生产的代餐粉,同时以肉类、蛋类组合成快捷型主餐。罗家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在介绍“枣餐产品”时说:“我们发展枣餐项目,还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把红枣变成主粮,彻底解决吕梁红枣滞销问题,另一个是充分发挥红枣和小杂粮的皮层营养。“就发挥红枣和粮食的皮层营养,该负责人介绍:“粮食皮层中富含独特的有益于人体的营养成分,比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维生素、矿物质等。而红枣皮层更是含有多重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了充分发挥这些皮层营养,我们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研磨设备,使包括红枣皮在内的所有皮层得到利用。” “打造一个品牌产品,绝对不能急功近利。下一步,我们一定会通过与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这样才能使我们产品受到市场认可!”该负责人如是表示。 与会人员还在郭尚院长的解说下,参观了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实验室和展览室等科研基地。

与会人员在郭尚院长解说下,参观功能食品研究院科研基地
罗家山是吕梁市临县三交镇史家洼村的一个自然村,2018年以来,该村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壮大集体经济,依托吕梁山上的资源禀赋发展“种养加”相结合的循环农业,探索出了“党建引领、能人带头、村民主体、共同富裕”的乡村治理典范。2019年开始,罗家山村级经济组织与引进企业(山西罗家山农林牧集团有限公司)投资900万元,建成预计年产值5000余万元的枣餐产品生产车间、配置了生产设备,组建了山西罗家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枣餐产品的枣餐粉完成试生产,已经具备生产条件。

会后合影 责任编辑:高乔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