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灯寂寞多陪语,瘦影空虚少劝烟
杏园四友

父亲节苦吟
作者:汕头杏园诗社
蔡忠成(情系山水)
蔡式莹(丁香花)
陈乐荣(小溪暖流聆鸟语)
蔡燕玲(玲儿)


父亲节感怀
文/情系山水
荷锄重负独催田,布种兼收背向天。
看似冰山如老树,讶闻铁汉若清泉。
孤灯寂寞多陪语,瘦影空虚少劝烟。
日日侵衣归晚景,星星入酒醉婵娟。

忆父亲
文/情系山水
回眸微笑别离伤,抹泪深思过往详。
大爱如山胸似海,暗中忧日鬓含霜。
奔波冷暖无言怨,困苦酸甜独自尝。
梦里依稀堪忆影,恩情烙印总难忘。

父亲是一头老黄牛
文/蔡式莹
老榕树下可乘凉,父爱殷殷化日常。
有幸人生知自足,黄牛勤俭意深藏。
父亲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实人,像一头憨厚老实的老黄牛,埋头苦干,却从来没有埋怨过什么,村里人都喊他老实伯。我们姐妹三个和患病在身的母亲是一张沉重的铁犁,扣在父亲的背上,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父亲始终一声不吭地默默承受,即使有泪也往肚子里吞。
父亲每天起早摸黑,天还没亮,就起床煮好粥,把两个竹筐放到自行车上,去水果市场进货,然后穿街走巷地叫卖,无论寒冬酷暑,无论刮风下雨,父亲的叫卖声总是毫无例外地在某一条巷口响起。虽然生活拮据,母亲患病,我们嗷嗷待哺,父亲却从来没有在人前诉过一声苦,更没有在我们面前叹过一口气。父亲常说:“叹口气,穷三年。”或许是怕永远穷下去,所以父亲从不叹气,我们也学着不叹气。尤其是面对来买水果的顾客,更是笑脸相迎,不时还说上几句逗乐的玩笑话。一天下来,父亲赚的钱总会比同行多一点,有位一样出去卖水果的邻居大叔说:“大伙儿都喜欢买老实伯的水果,我走在他前头,一位阿婶已经挑好了水果,见老实伯来了,还扔下水果说要去跟老实伯买。”是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童叟无欺,诚信经营,靠他手上一杆秤,撑起了一个五口之家。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姐妹仨会在门口翘首以待,饥肠辘辘地等父亲回家。万家灯火次第亮起的时候,父亲才回来。我们总会欢欣雀跃地迎上去,迫不及待地翻开水果筐,看看父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水果。而父亲总是选上最好的,拿给母亲吃。父亲还会多留一份,让我拿去送给邻居的孩子,让孩子们能在晚餐前饥肠辘辘的时候,品尝上水果的香甜。
父亲在村里很受人尊敬,谁说起父亲都会翘起大拇指,夸赞个不停。只因为父亲会隐忍,大家都说他量大福大,好人自有好报。别人出去赚钱,即使辛苦些,回到家有妻子嘘寒问暖,递茶送水,再累也会烟消云散。而父亲没有,他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家,还要张罗饭菜,饭后还要为我们放好洗澡水,帮我们洗澡、穿衣,为我们洗衣、晒衣。直到我们上了三四年级,渐渐能帮忙着做饭、洗衣服,父亲才算轻松了些。但病中的母亲,时不时会恶语相向,不停地咒骂父亲,父亲都是一笑置之,不跟她计较。吃饭的时候,父亲除了给我们夹菜,还给母亲夹菜。
懂事后听街坊说,母亲本来也是心灵手巧、省吃俭用的人,嫁过来时,又是养猪,又是养鸡,家里里里外外都收拾得有条不紊,每个晚上都坐在床尾一边钩通花,一边听潮剧,很晚才睡觉。她钩的通花针目齐整,大小均匀,很漂亮,手巧又勤快,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钩花能手。可惜好景不长,自从生下我小妹,结扎后就仿佛变了个人似的,什么事情也不理了,变得好吃懒做,到处乱花钱买东西,见到别人家的小孩,她就买零食给他们吃,对我们却苛刻得很,不时以拳脚相加。我们经常要等到父亲归来,才会有安全感,不然在家里总是胆战心惊的。而父亲对待母亲总是采取宽容的态度,或许是念着母亲以前的好吧!挨骂时从不还嘴,还老是笑嘻嘻的,村里人见了,都叫他老实伯,这名字就是这样叫开的。
后来听父亲说,母亲结扎那段时间,天天说结扎的地方疼,吃了药也不见好转,母亲一再恳求父亲带她去医院医治,那时候因结扎出问题去医治是不用任何费用的。可父亲觉得家里三个女儿都小,还有一窝猪仔也刚生下不久,自己顾得了母亲,就顾不来孩子和猪仔了。于是误了医治母亲的好时机,母亲落下了一辈子的病,这也许就是父亲对母亲逆来顺受的真正原因吧!
冬去春来一晃二十年,我和两个妹妹得益于苦难,都上了中专、大专,毕业后也都找到了比较稳定的工作,生活渐渐富裕起来。父亲的强壮身子为我们耗尽了,我们长大了,父亲也老了。
村里人都说,父亲有山一样的背脊,海一样的胸怀,一定会好人有好报的。村里人也说,像父亲这样既当爹又当娘的,在村里是第一个,要我们长大了,莫忘父亲的恩情。三姐妹要好好孝顺父亲,让他有个幸福的晚年。
现在,我两个妹妹都出嫁了,我和丈夫,还有一对儿女,一起在家里照顾父亲和母亲,陪在他们身旁共享天伦之乐。我常让父亲跟村里一些老伯老叔一起出去游山玩水,开开眼界,也权当是锻炼身体。
年已古稀的父亲对母亲,依然关爱备至,母亲喜欢吃什么,他就买什么,做什么给母亲吃。母亲吃过的,觉得不好吃,不想吃了,父亲总舍不得丢掉,帮母亲吃完。我看不惯父亲这种节省的样子,常叫父亲别这样,父亲却说:“勤俭惯了,改不了!”
勤俭,和气,诚信,任劳任怨,压根就是一头“老黄牛”。在我眼里,这就是父亲的一生。

父亲养花
文/蔡式莹
自知自得自幽姿,花谢花开花独持。
为有收成多护理,来年再长是新枝。
父亲已过花甲之年,在家里闲着无事,就养起了花花草草。老家的屋前屋后,阳台天台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没有什么名贵的,都是些好种易活的花草,即使这样,也够父亲忙个不停的。
什么时候该换土、施肥、浇水、修枝、剪叶,父亲都能一一记得清楚。夏天的晚上,父亲总会按时给天台上的花草浇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简直是雷打不动,除非是下雨天。看着天台成了花草的世界,我觉得父亲都快成养花专业户了。
春天的时候,父亲会特别钟爱那株山茶花,那山茶花也懂得回报似的,一个个花蕾层出不穷,惹得父亲逢人就说他的山茶花结了多少个花蕾,好像那就是他的成绩一样,比考了一百分的孩子还得意!每逢有人夸赞他养的花叶厚花肥,他就乐陶陶的,比中了500万彩票还高兴。
夏天一到,满棚的金银花开了,白的如雪,黄的似金,间在绿叶当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特别惹人喜爱。我们会搬来桌椅,坐在花棚下,闻着花香,品着工夫茶,笑声盈盈,花香缕缕,茶香阵阵,左邻右舍都喜欢来我家赏花蹭茶。而那株盆栽的茉莉花,每年开花很少,就那么几朵,很娇嫩,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父亲对它格外爱护。而对金银花却如粗枝大叶,不用过分去呵护。
每次我们回去,父亲总要叫我们去天台上欣赏他种的花。临近春节的一天,我来到二楼的天台,看到了一株美丽的香水百合,开得那么鲜艳,耀眼。开放的灿若烟霞,张扬怒放,香气四溢。含苞的带着露水,晶莹剔透,呼之欲出,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回城时,我说要把香水百合带回去,给这个春节增加一点喜气和香气。父亲一听,小跑到天台,把那盆香水百合抱下来,用湿布把花盆四周擦干净,又给花浇上水,才把花交给我。那脸上绽放的笑,犹如粉红的香水百合般灿烂,连眼角的皱纹也舒展开了。父亲就是这样,自己用心培育出来的花,能被女儿赏识,端去欣赏,他由衷地感到快乐。
无论什么季节,只要花开,父亲就很欣喜。每一个季节,父亲养的花都会应时而开,用最美的花朵回报父亲的辛勤浇灌。有时候我去赏花,总会看到花被移动了位置。细细琢磨,才明白父亲把花开得多的,开得美的,挪到邻居能看到的地方,让邻居也分享他的劳动果实。我暗自嘲笑父亲的好大喜功,直到读了季羡林的一篇散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才明白养花人的一片苦心。
父亲是养花人,母亲就是赏花人。父母感情的融洽,从养花就能看出。父亲养的花,母亲都说好看;母亲喜欢的花,父亲就会去种。父亲时常久久地看着几盆花草,目光里透着慈爱,就像当年看我们一样。
我能理解父亲,人啊,总离不开盼头,有了盼头,生活就变得多姿多彩起来。我们小时候,父亲有盼头,盼着我们快快长大;我们长大了,盼着我们快点成家立业,好早点抱上孙子;如今,孙子也长大了,飞到了城市,抱重孙,为时尚早……百无聊赖的父亲只好自寻盼头,把他的情感、心思寄托在花花草草上,这难道不正是“老有所养”吗?
父亲爱上了养花,我支持。明年父亲节,我要送一盆君子兰给父亲。

父亲节感怀
文/小溪暖流聆鸟语
父爱如山水一湾,匆匆岁月皱容颜。
推窗揽月茶香馥,谈笑生风两鬓斑。

爸爸的背影
文/陈乐荣
目送着爸爸的背影,直到他消失在我模糊的视线里。每当他老人家骑着自行车从13.6公里的家里,把二老亲手种的蔬菜瓜果送来,又匆匆赶回时,我总是情不自禁眼睛湿润了。爸爸送的那不是青菜,而是“心”,是对儿女无私的“爱”!
记得小时候夏天的晚上,爸爸陪我去江边散步,回来时他总是背着我,小手就搭在爸爸宽厚的肩膀上,脸贴着他的后背,就像摇篮一样,让我沉醉。侧头望着天上的星星和月亮,觉得特别的美,也总萌发一些童趣的想象,更使我惊奇的是,月亮怎么老跟着我们一直走,走回家,我问爸爸。于是爸爸就开始给我讲解天文地理的知识。那时我也听不懂,就觉得月亮可能特别羡慕我,很想和我一起回家。爸爸很好学,家里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书籍,平常一有时间就会阅读,知识面也很广泛。我从小耳濡目染,也喜欢看书。
初夏的早晨我最怡然自得,爸爸种的竹笋长大了。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他起的很早,在耳边轻轻唤醒我,带我一起打竹笋去啦!我们沿着长长的江堤,飞快的向竹林奔去。太阳刚刚升起,江面闪着金色的光芒,特别的迷人,对岸山峦迭起不时还送来阵阵爽风,吹醒我仅存的那一点点睡意。坐在单车后架上,双手抱着爸爸的腰,感觉爸爸的后背就像一座山。直到现在,我还特别地钟情于山水,童年的景象已深深的定格在我生命的画廊里。在那段物质并不是很丰裕的岁月里,爸爸利用课余时间自耕自种,收获各种蔬菜瓜果、豆类谷物,不单丰富自家的菜篮子,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不时还送邻里、亲戚。
小时候,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边冲工夫茶,边听爸爸讲历史故事。虽然爸爸一般晚上都要备课和批改学生的作业,但是他会尽量抽时间陪伴家人,享受天伦之乐。我上小学的时候,爸爸也曾经当过我的科任老师,当他在讲台上指点江山,孜孜不倦地讲解时,在黑板上吱吱笔耕的时候,眼望着爸爸的背影,我内心充满了无比的敬佩与自豪!
爸爸的背影永远都是那么的高大、伟岸,他承载着对家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他身体力行,教导着我们要敬岗爱业,勤奋向善,他用坚实的肩膀承载着对家担当与责任,这种耕读传家的精神,正是一种好的传承,也是子孙的一笔精神财富!

思父
文/玲儿
永诀今三载,丹魂绕屋梁。
临终言切切,直到去堂堂。
膝下承欢少,灵前泣泪伤。
谨遵爹遗训,音貌岂能忘。

思父
文/玲儿
梦断音消孝亲迟,他生缘会已无期。
遗娘卧看南窗月,谁复挑灯有恙时。

作者简介:
蔡忠成;网名情系山水,广东汕头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岭南诗社社员,汕头杏园诗社社员。华夏诗社副主编,西湖诗词苑副主编,世界文化艺术联合总会名誉理事。作品发表于《儒林门第》《山东诗歌》《岭南诗社》《杏园诗社》《华夏诗社》《西湖诗词苑》《黄鹤诗苑》等二十多家名刊及世文联网站、都市头条和澄海100地方官方公信平台。作品入选世界抗疫诗选,己亥年廿四季节律诗入选世界文化艺术联合总会文档。荣获2020年"牡丹杯"〈全国诗歌诗人奖〉〈国际名人榜中榜〉〈全球新年星光榜〉文鼎庐主艺术家榜优秀奖杯。入选2020年"李白杯”中国现代诗仙百强名人榜获得一等奖奖杯。获评〈中华现代优秀诗词名家〉授予〈神州文学艺术研究工程院〉〈荣誉院士〉称号!入选〈2020年世界文坛荣耀明星榜100强〉获得特等奖奖杯。授予〈神州当代优秀文学家〉称号!诗观:山水无奇能养性,诗书有韵可陶情。

蔡式莹,女,1979年出生,澄海区莲下镇程洋冈人,笔名丁香花,澄海汇璟实验小学教师,汕头作家协会理事,杏园诗社、岭海诗社、澄海诗社、澄海文学社会员,2015年由现代出版社出版散文集《韩江摆渡人》,诗词散文作品发表于《人民公安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汕头日报》《汕头特区晚报》《潮州日报》《潮声》《澄海》等多家报刊杂志,作品被收入《汕头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作品选》《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研讨会论文集》。

陈乐荣,网名:“小溪暖流聆鸟语”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汕头杏园诗社社员,自由工作者,喜欢旅游.散步.看海.听书,从小喜欢诗歌,散文,好学向上,心怀诗和远方。作品发表在《新时代中国各省市知名诗人全记录》一书,澄海100官方平台和各大网络媒体平台,多次投稿汕头电台、澄海电台并播出。

蔡燕玲,网名:玲儿。广东汕头人,汕头杏园诗社社员。自由职业者,从小喜欢诗词文学,闲暇乐意随笔抒写。曾有作品发表于报刊和网络平台。愿淡墨素笺浅忆,静书华年留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