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醉而强酒——写在父亲节之际
●张鹏鶴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不是家人的提醒,有关父亲节的日子早已忘却了。吾师有言,家父已逝,口出“父亲”二字的频率渐渐少了;孩子慢慢大了,将来离家自主创业,被叫“父亲”的次数也逐渐稀少,也是自然规律。江南梅雨季节已来,人行绵绵雨中,潮湿沾湿肌肤,樟香随雨渐薄,周末读书亦浓。所谓细读《论语》通读《孟子》,不是囫囵吞枣,而是时间所限。《孟子》中若契合父亲节,选兴与废、父教子、子养父等章句,不能不使人感慨。孟夫子的比喻也是恰到好处,“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从襁褓到学步,从学习到知礼,从欢愉到强醉,从自立到养老,孟子讲自己不是辩解之人,是不得以而言。圣人所谓尊重长辈是“口体之养”,还是顺从亲意之养?当为深思。
世随物华变,情存世间真。谨录《孟子》数章,聊为父亲节抒怀。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徹,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徹,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以上录自《孟子•离娄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