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学辉法师(江西临川)
我们经常提到要发“菩提心”只有此心才是入佛的根本,成佛的关键。紧扣着众生同体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主旋律迈进并完成所有佛法的心愿达成,菩提心上通诸佛觉悟圆满,下化众生轮回业海悲苦解脱,直至自我及众生成就无上正觉。
佛弟子为何应发“菩提心”
必须明白佛法是善,是为至善这是决定的。诸佛有一切智这是决定的。佛法真能度众生这是决定的。凡夫众生愚昧迷妄,自堕十二类生,生死流转不休,唯佛拥有一切种智,堪降伏魔碍度诸众生,是故为佛弟子,当信心决定,愿心决定,决定菩提而发无上菩提之心,承佛加持威力,自度度他,度脱无量众生已,具足无量福慧功德,得成佛道。
经常听到发“菩提心”但不知道菩提心发起之后是什么样的状况?并非现象上的三皈五戒,乃至受持菩萨戒,读颂诸经或念佛禅坐,就认为自己已发菩提心。当然也并非剃个头现出家身,朝暮课诵,研教习禅等就是已发“菩提心”,当然这些事无有不对,就看我们以何种心态去作而决定是否契入“菩提心”。
发菩提心者,不论在家与出家,一心一意为了法,为了菩提,能捨一切并且是身命财不惜,捨世间一切名闻利养及权利和眷属恩爱,勇猛精进修学一切如来正法,而一切所修皆不为自己,内心也无少法可得,但为法为众生故,不计一切忧悲扰害,觉心无有厌悔尽未来际。经中云: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菩提心贵在“发”字意义上,譬喻所种之种子,以土壤、阳光、空气、水分、肥料、除草、除虫等因缘,让种子发芽生根,乃至抽枝生叶开花等,是为“发”之意。
学佛者,听经闻法起真信乃至生殊胜解,因而受三皈五戒,生起正信,乃至出家,是为下“菩提种”。然此种子仍未萌芽,须待土壤阳光水分等增上助缘,才能出生萌发其芽。若有种子尚未发芽生根还不能算是一颗有生机的植物。故说,其菩提心仍未具足发起来。
以上所说的“土壤、阳光、空气、养分”等,即是亲近三宝及善知识,一切善友善缘,以正信心按五善根“信、进、念、定、慧”而远离邪恶染见,恶友恶缘,即是“除虫拔草”如是顺缘成熟,菩提心芽方得发起,根、枝、叶、花、果,亦随胜而生。“菩提芽”即基础的五停心观属外凡位。菩提根生即十信位,内凡位。菩提枝叶,十住、十行、十回向的三贤位。菩提花为十地的菩萨位,菩提果即是等觉与妙觉的佛果菩提,就称着菩提果位。
总之,修学佛法,认识菩提心和发起菩提心非常的重要,明白了菩提心后即刻发起菩提心是正因学佛,直取佛果。《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又《无量寿经起信论》云:是知菩提心者,诸佛之本源,众生之慧命。当知,发菩提心者,即是发觉悟之心,成佛之心,如是念佛,无量圆成。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简介:学辉法师,1967年11月生,原籍江西抚州乐安县,现任江西省佛协副秘书长,抚州市佛协会长,抚州市、临川区政协委员,抚州正觉寺方丈,中国法眼宗崇寿禅院住持。1988年法师于马祖道场抚州正觉寺依恩师戒慧老和尚剃度出家,具戒后往著名禅宗道场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和福建雪峰崇圣禅寺禅堂参学。1993年就读于中国佛学院苏州灵岩山分院,深研教理。1995年至2001年间,法师先后担任南昌佑民寺常住知客,海南岛三亚南山寺、抚州疏山寺当家等职,期间往新加坡参学。2002年继任抚州正觉寺住持。2014荣膺升座抚州正觉寺方丈。平时闲忙之隙,喜好禅意诗文,常以此自策度人,导善向觉,并先后在多家平台发表诗文等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