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 谷 声 声
—贺百年华诞
杜先锋
华夏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党百年华诞之际,不知来自何方的灵感,我竟然把杜鹃啼血的故事和政党联系了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其实,这并非牵强附会,大自然万物本来就有相通之处。人们喜欢布谷鸟,那是因为它对人类有益处;人民热爱共产党,是因为她拯救了中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
在夜深人静的睡梦中,若是被一种什么声音吵闹醒来,那是件令人很不高兴的事情,甚而会产生怨怅之情。然而若在零辰时分听到布谷鸟的叫声,不但不生怨气,反而感到十分愉悦开心,霎时间睡意全无,静静地,闭着眼睛,饶有兴致的,津津有味的欣赏着这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杜鹃啼血的一种说法是,古代蜀国有一位皇帝叫杜宇(望帝),与他的皇后恩爱异常。后来他遭人害,凄惨死去。其灵魂化作了一只杜鹃鸟,每日在皇后的花园中不停地啼鸣皇后的名字,直到眼里流出滴滴鲜血,染红了园中美丽的花朵,后人给这种花起名叫杜鹃花。它的声音像“布谷,布谷,”人们因故又称它为布谷鸟。布谷鸟对爱情忠贞不渝,厚道,善良;天天早起催农耕作;专吃害虫,呵护庄稼,深得人们的喜爱和点赞。
党中央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每年的一号文件专门研究三农问题,优先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难题,改善农民的生存条件。布谷鸟合着中央的节拍,高唱党的好政策,根据农时要求,严格把握季节,时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督促指导农业生产生活。乡亲们不负中央厚望,伴着布谷鸟的悦耳歌声,早出晚归,勤奋耕作;科学种养,持续发展。今日之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 
“杜鹃叫得春归去,吻边啼血苟犹存。”杜鹃日复一日地催人“布谷”,播种希望,啼得口干舌苦,唇裂血出,表现出执着追求,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共产党人秉承了民族优秀而强大的文化基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建国初期,在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基础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取得令世人刮目的成就。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把长江“天堑变通途,”大庆油田,鞍山钢厂等奠定新中国工业基础,两弹一星成功飞天令国际敌对势力闻风丧胆,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一代一代的的掌舵人,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带领民族走进建设现代化强国新时代。
小时候,我对布谷鸟就敬慕而好奇。每年的芒种,三夏期间,耳边总是回旋着一种美妙的乐章,“布谷、布谷!”,“光棍多锄!”,音调圆润,清脆悦耳,听起来是那样的和善吉祥。今天再听布谷鸟唱歌,歌词里似乎添加了新的内容,好像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又像是“颂歌献给亲爱的党”,还像是“唱支山歌给党听”……她是如此地勤勉与执着,每天老早叫起,天黑了才停。由此我联想到,共产党人的革命史和执政史不正是如此吗?毛泽东主席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的伏案疾书,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论》等不朽的光辉著作,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周恩来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操劳,病榻之上忍着疼痛处理国家大事,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死而后已。总书记体察民情,深入调查研究,遍访城市农村,厂矿企业,大年三十冒严寒走进雪域高原军营、普通百姓家庭,足迹踏遍祖国大地。
每当听到布谷鸟的声音,我们会感到它是在遥远的天边,也似乎是在自家的房顶上,又好象是党的组织和政府官员为民办实事来到了我们身边。十分神密而亲切。布谷鸟的叫声悦耳爽心,使农夫忘掉了疲惫和艰辛,给美丽乡村建设助力添彩。“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一百年已成过去,简朴艰苦的乡村生活早己落幕于历史舞台,溶入科技发达的现代化潮流。似乎布谷鸟也曾远离我们的视线。然而,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布谷鸟依然用那略显沧桑的嗓音,唤醒逝去岁月里的印记。几多未竟的梦,些许朦胧的憧憬,仿佛又在布谷鸟的叫声中灵动起来。
据说,望帝是一个体恤民情,爱民如子的贤明皇帝。当年蜀地连年闹水灾,危及社稷安危,民不聊生。为救子民于水火,他拜有治水经验的鳖灵为相,托他治理水灾。鳖灵奋力开通了瞿唐峡、巫峡、西岭峡,将蜀地的洪水源远不断地排入大海。从此,蜀国再也没有闹大的水灾,巴蜀之地变成天府之国,百姓过上了富足祥和的生活。为此,百姓十分爱戴他们的君主。至今,四川各地都有保护杜鹃鸟的风俗,甚至将其奉为神灵。 由望帝的传说,我联想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始终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带领各族人民奏响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部曲,我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的物质需求逐步得到满足,经济上、政治上、精神上的获得感自豪感前所未有。国际权威机构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民众对本国政府信任度达95%,稳居各国榜首。这正是我们党始终不渝践行初心和使命的结果。
杜鹃啼血的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望帝禅让给丛帝后,丛帝曾一度居功自傲,变得独断专行,不大倾听臣民的意见,不大体恤老百姓的生活了。望帝变成杜鹃鸟,每天晚上飞到丛帝的御花园里苦苦的啼鸣劝导,“民贵啊,民贵啊”,直到满嘴啼血,唤醒了丛帝的良知,蜀国继续了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良好局面。 我深为之而叹焉。 《申三百年祭》说得是,明朝灭亡的原因是政治不清明,李自成失败的原因是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历史周期率”论得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都难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规律。这是就一般政党而讲的,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严肃考验。
毛泽东同志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要求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由西柏坡进入北京之前,毛泽东就表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党中央一直把加强党的建设,坚持走群众路线,作为克敌致胜的法宝,强化自我监督机制,推行民主政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经过70多年的努力,特别在经历了庚子年抗疫斗争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空前地强大起来。杜鹃啼血虽然是古老的传说,但确实反映了百姓的人心所向,说明“历史周期率”的怪圈子是能绕过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共和国永葆青春活力。
布谷鸟催农耕歌声亘古不变,共产党兴中华初心代代相传,共和国正昂首阔步向世界政治舞台中心挺进。
2021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