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缘份牵出桃运红】
文|龚讯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中的这两句话大概是我国描写桃花最早的诗了,其后的几千年间,涌现出大量与桃花有关的诗词歌赋戏剧作品等,如崔护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陆游的词:“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桃花扇》,更是被改编成黄梅戏、京剧、话剧等多个剧种长盛不衰。
文人墨客不仅喜欢写桃花,而且有许多人还愿与它相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辞官后归隐田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派世外“桃花源”般的生活,令人艳羡不已。穷困潦倒的唐伯虎卖画凑钱,也要种桃赏花,于是便有了:“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只是不知那桃花是否够他买酒喝。
桃花之所以被古人钟爱,大概是因为与其有关的寓意十分丰富吧。例如:有象征浪漫甜蜜的“桃花运”,有代表长命百岁的“寿桃”,有驱鬼除魔的“桃符”、“桃剑”。也可能是由于桃花的一些特质让人对它刮目相看:粉而不艳,馨而不腻,不和梅争宠,不与梨夺目,清风起时抖擞精神乍现笑脸盈盈,一如孔雀无人也开屏,苦雨至时毫不吝惜洒落红英片片,恰似青松遇挫亦坚强。
桃之花好运,桃之木避邪,桃之果长寿,就难怪人们对其垂青有加了。可是,好运岂在桃花,避邪焉用桃木,长寿怎凭桃果,只不过都是人们的美好愿望罢了,其实,好运应该源自善缘,避邪应该来自善念,长寿应该始自善行。因而可以说是:缘份牵出桃运红,无愧镇住家宅凶,善举修得百岁终。
(2018.3.26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