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素材:网络
文字:怅望秋水
制作:千雪千寻
【七律】·《彼岸浮萍 》——问秋水
文/梦寒成诗
人间四月渡芳菲,彼岸浮萍梦被围。
西岭离歌桃慢谢,东窗别韵墨轻挥。
瘦波滚雾风情杳,野火熏帆桨念微。
霜打梅衣红袖破,不知何处望莺归?
<九>、七律·《此岸浮萍》——答梦寒先生
文/怅望秋水
东风袅娜蝶芳菲,此岸浮萍阡陌围。
杏雪埋华三慢谢,梨花萦玉六出晖。
红楼借曲红尘瘦,秋水盈花秋雨微。
纵使飞鸿轻阕淡,怎知何处梦方归。
——新韵——
注释:
颔联“杏雪埋华三慢谢,梨花萦玉六出晖”有释如下:
1、杏花“娇容三变”:初绽时纯红,开后变淡,到花落时就变成白色,有“殷红鄙桃艳,淡白笑梨花”的美态。
“华”,典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此处意为红色。
2、梨花,二月间开白花,如雪六出。
“玉,典出赵福元的《梨花》“玉作精神雪作肤,雨中娇韵越清癯”。

七律·《和怅望秋水》
诗/柏园居士
怅望金风摇柳枝 ,断桥醉眼觅小诗。
暗揣思恋谁人理,挥泪执毫忝砚池。
说爱说情情已尽,搅心翻痛到何时。
雨滴和泪轻声叹,无语无言谓梦痴。

七律.《醉吟红尘》——答柏园居士先生
文/怅望秋水
烛影摇红月照枝,清风润露自成诗。
春秋漠漠匀湘管,怅望悠悠宴墨池。
花谢花开时有尽,冬来冬去尽无时。
红尘几度几声叹,多少铅华多少痴。
——平水韵.四支——
注释:
1、“烛影摇红”,词牌名。
2、“湘管”,指毛笔。因以湘竹制作,故称之为湘管。
典见宋·许棐《后庭花》词:“雨窗红泪摇湘管,意长笺短。”
又见《随园诗话》之《丁香》诗:“只恐天花散无迹,拟将湘管写娉婷。”
3、“悠悠”,无限愁怅。典见《诗经·邶风·经风》“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作者简介:
“梅饰空庭玉饰昏,梨花点点绣帘门,柔宣三尺闲愁散,雪月生来是我君”。
怅望秋水,一介清冷,被称为“博海中的林黛玉”,“小李贺”,舞乐诗词均有涉猎,现原创作品约千首有余,次韵红楼梦作品40余首,多篇作品发表于《当代优秀作家精品文选》、《中华作家》、《世界华文作家》、《黄帝文化和黄河文化》、《诗无邪》、《中国朗诵艺术杂志》、《新文学》、《作家圈》、《爱情诗刊》、《四季印象》、《春秋百家汇》、《岁月如诗》、《唐宋遗韵》、《诗意长安》、《诗天子书刊》等多家刊物。当代优秀作家编委成员,世界华语爱情诗歌编委成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曾获“诗词中国奖”,“世界华语最佳爱情诗歌奖”,“黄帝文化、黄河文化论坛大赛优秀作品奖”,作品同时也散发于多个文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