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人今日也忧天一一回归故乡杂吟之六十三 诗人/ 巴山夜雨(巴浩洁)
新冠瘟疫让我回到老家乡村居住,读了点闲书,联想起"三年自然灾害"时的童年,回忆起庚子年因新冠病毒,封城76天的日子,便让人忧起"天"来。
英国著名经济和人口学者、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有一重要观点:人类社会主要是由战争和瘟疫进行人口与资源平衡的历史。
纵观中华历史,在南北朝的351年里,共发生过77次瘟疫,发生率达到了22%。而唐代贞观时期,瘟疫发生也比较频繁。仅太宗一朝,发生了6次瘟疫。之后的唐代,从贞观十年有关瘟疫的记载开始,到最后一次发生瘟疫的大顺二年,共计255年里,发生了21次瘟疫。这仅仅是有历史记载的,小的疫情则无法统计。杜甫在《迴木翟》中提到“衡岳江湖大, 蒸池疫疠偏。”
至于战难和天灾而造成人口大量死亡的例证,在此就不必赘述了。
2020年在武汉暴发的新冠肺炎,如果不是党和政府英明果断的决策,八方省市支援,如果不是几十年发展成果积累,有雄厚物资保障,如果不是正值春节期间,各家各户物资储备充足,假设再有战争或天灾叠加,武汉1121、2万常住人口的粮食蔬菜供应,不知如何保障?回想起来不寒而栗。况且,新冠病毒还没有消失,又不断在变异,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尽管当代党和政府有"三年自然灾难"的经验教训,并划定了"八亿亩耕地红线",但是,农村仍然大量耕地撂荒,特别是种田人的断代,假若一旦战争暴发,石油或粮食供应链断掉,14亿人口的粮食保障问题,必将成为天大的问题。
《汉书·郦食其传》曰:“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眼见儿孙们五谷不分,目前锦衣玉食,本人更是"杞人忧天"起来。于是,我常常带着孙子学着种瓜果蔬菜,辨认可食用的草根野菜和树叶,以为危机时所用。
对此,有人夸我居安思危,有人讥我危言耸听,也有人笑我"杞人忧天"。
思前想后,赋"忧天"诗一首:
民生当以食为天,
不会桑麻会苦煎。
我效杞人忧陷塌,
书山脚下早耕田。

附图释:
孙子得意洋洋晒出自已种出来的土豆。

诗人简介
巴浩洁,笔名下里巴人,网名巴山夜雨等。主要作品有《求索》、《优坛婆萝花集》、《尘梦杂吟》、《领导协调艺术》等;部分作品曾被国内外刊物收录或发表。中华首家综合型网络文化团体一一巴山网络书院创始人。

编辑简介
侯彦启,笔名:智者见智,中国新写实主义诗歌的倡导者,中华文艺学会理事、山东二分会会长,天南地北诗社社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远山文学网理事、特约作家,中国先锋文艺作家协会理事,敖汉旗诗词学会会员,获“当代百强诗人、当代百强才子、中华诗词100位优秀传承人、新写实主义诗歌十佳诗人、中国诗歌艺术奖",诗被多种刊物刊登,多次获奖。

天南地北诗社总旨
天南地北诗社为世界各地的文化人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举办征文大赛,同题诗作,诗歌评论、小说连载、随笔、纪实、书画,不拘一格,自由发挥,打造成一个百花齐放的正能量文学园地,并通过中华文艺群、中华诗艺社美洲分社群、全球华语微信诗人联合会群、中国海峡文化休闲中心群、亚洲有声诗刊群、巴黎中华文学总群、国际联合报社群、凤凰第二支社群等近二百多个微信群传播到五湖四海……以文交友,其乐无穷。

天南地北诗社
社长:智者见智
常务副社长:采菊东篱下 荷塘清风
副社长: 柳林 冯金斌
理事长:王福杰
副理事长:潘文韬 田宇 邹怀学
秘书长:风雨萧萧
副秘书长:开心十月 朱守平
执行主编:文子 源自大地
主任编辑: 独上西楼 舟上客 老槐树 驿外漫步 南京老树 陆小青 飞哥 李德兰 歌声 杨杰峰 鲁宏 一湖秋月 熊哲林 生命方舟 慈云含笑 北海渔翁 股龙 春哥 原上草
企事业单位想上北京头条、深圳头条等等头条投稿宣传的,想邮购字画的,请联系编辑部,
联系地址:13806499800(微信)

祝大家夏日吉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