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袁照:好老师与职称没有关系
原创 柳袁照
好老师,人人都喜欢。学校喜欢、学生喜欢、家长喜欢,整个社会都喜欢。好老师是绝对的,像母亲一样的老师是好老师,有品质有学识又能教书育人的老师是好老师。好老师是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种理想。好老师又是相对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好老师放在一起,也会有差异,好老师是现实的,好老师不是神,不是没有不足、弱点、缺点的人。
衡量老师有没有标准?这个时代是以“标准”为左右的时代,好老师也有“标准”,这些“标准”是一个十全十美老师的“标准”,是老师们努力的方向,从没有一个老师说,我已经达到了好老师的标准。
现实中的好老师,应该不是对照“标准”的产物。好老师是学生说了算,学生都说他(她)是好老师,那一定是好老师了。学生喜欢听他(她)的课,在他(她)的课上不开小差,不打瞌睡,对他(她)布置的作业能认真思考完成。由于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他(她)所教的课程,成绩也越来越好。毕业了,还经常想着来看望这个老师,这个老师生病了,请假了或调离了,总是惦记,总是依依不舍,等等,这样的老师,可以说就是好老师。
好老师是很平常的人,好老师就像亲人、朋友,好老师为学生做事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好老师为学生做一切,都是很自然的,不刻意,不做作,就像阳光雨露,就像春风春雨,不吝啬、不狭隘、不偏颇。我们处在好老师中间,我们有时并不感觉到他(她)有什么两样,好老师与学生也是一样的人,不高高在上,不会居高临下地说话,不会摆一副教诲人的姿态。
许多人看人是有问题的,他们往往用量化的标准。好老师与评到多少优秀先进是没有多大关系的。评到优秀、先进的老师中间有好老师,没有评到优秀、先进的老师(或者很少评到)中间有好老师。好老师与写了多少论文也是没有多少关系的,会写论文中的老师会有好老师,写得少、写得不出色的老师中间也有许多好老师。好老师与职称也是没有多大关系的,职称是年龄、教龄以及论文、评优、评先的产物,与是不是好老师是没有多少实质性关系的。
许多职称不高的老师,课却上得好,受学生欢迎。从没有一个学生喜欢老师,是因为喜欢这个老师的一些外在的标志。不会因为这个老师职称高,就喜欢他(她),可能陌生时,这些“附加物”会起一点作用,师生的相互认可,是由真实的相处决定的。好老师不在于年龄、学历、职级、职称等在外的资历,这应该是肯定的。
我们努力做一个真实的好老师吧。现在有些所谓的“好老师”不真实,虚幻,不实在,是人为的创作出来的艺术之花,不是田野里自然生长出来的美丽花朵,这是要不得的。
2021年6月15日
![]()
柳袁照个人简介:
柳袁照,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苏州市首届教坛新秀、苏州市十杰校长。曾在农村、城市的普通中学任教师;曾任苏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政策法规处处长、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曾在百年名校苏州十中校长;苏州市振华双语实验学校校长;曾任三届江苏省政协委员,曾为上海市、福建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专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苏州市教育管理学会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领航班导师。曾任北大教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北大培文学校总校长。现任北京新学道教育集团总校长、兼任教育研究院院长。
2008年第1期《人民教育》以《“最中国”的学校》为题,盛赞了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园的文化建设。该篇报道入选为“《人民教育》创刊60年报道过的33件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最中国的学校”不仅成为苏州十中引以为豪的标志性美誉,而且成为一大批有中国特色、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学校的办学追求。同时,作为“诗性教育”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柳袁照提出了“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的十中精神和办学理念,表达了在功利之风日盛的社会中,学校教育对神圣理想的坚守。
先后出版《旧雨来今雨亦来》《感恩蔡元培》《图像的独白》《我在最中国的学校》《在这个园子里,遇见你》《老什物》《教育是什么》《学校是美的》《教育是美的》《学校应该是一个有诗意的地方》《读书是美的》等散文、教育随笔10余部,以及《柳袁照诗选》、《星星降临》、《流连》、《走入荒原,越发美丽》4部诗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