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飏话筒,大雅颂诗经。
翰墨联音诵,高山流水清。
——董文海
前言
江城子 • 满园兰蕙奉先生
尹玉峰
满园兰蕙奉先生。敬坚贞。水流声。岁月如歌、一曲诉衷情。化作春江都是恨,流不尽,惹心疼。
浮生多自享虚名。念先生。饱含情。我在飞霞时刻伫京城。欣喜国风诗浪涌,云烟袅,举头迎。
作者系都市头条编辑委员会主任
上榜诗人以国风社(总社)与各分社推荐先后审核合格为序(名次不分先后)
杨凡,董文海,杨一之,且行且珍惜,王爱武,邬焜,刘云辉,奚鹏飞,赤英,青青,王振江,周宏湘,王大华,钟爱群,梁永明,夏可池,陈秀玲,张传贤,苏长德,白洁,野鹤,国球彩虹,我与太阳,丁获蛟,李建云,莫益生,邢爱学,通明,冯长兴,马登山,张爱社,孙德力,胡秉方,姚双录,王化荣,武卫,闲云野鹤,张文举,曹瑜,陈铁军,沙海,赵云超,张百胜,许碧霞,韩瑞清,杨彩芹,曹文瑞,隋广华,刁圣春,李侠,唐基苏,陈昭维,郭四清,杜华,穆凤岐,陇上耕夫,冀北,余香,路人甲,晚名居士,胡文美,李成东,文必标,邓玉水,无言,傅永明,谢忠美,韩卫民,于俊学,知竹,刘成林,郑贤,季华江,马培荣,野鹤,张殿军,红太阳,常忠和,邱永军,薛峰,墨涵秋,执着,珊瑚,夏支左,肖育红,胡爱权,文友乾,张德熙,胡少彬,自信满满,胡权需,丁娟,洪学全,袁望生,胡超发,李齐林,胡博爱,雪莲,张滋芳,胡同儒,熊文元,黄道纯,胡永成,孙善武,傅英家,刘怡南,陈东林,江涛,金根良,万希文,刘国平,范新永,闲云,刘兴田,李培忠,丁大伟,高世英,徐少伟,李世斌,牛毅,张启贤,马兰魁,董彤,万国顺,马世秀,何基平,胡鹏,清之顺,三军元帅,周仕龙,李天柱,杜玉林,枫叶红,田庆瑞,王安国,刘汉宏,孙钦霞,梁海英,马培荣,徐同,冯期武,周家汉。
001
诗词十五首 端午思怀
作者 杨凡
【一】
鹧鸪天 • 思楚
端午倾怀醉几觞,今宵许我楚歌狂。
灵均携手离骚诵,宋玉传书神女颃。
招隐士,挽沉江。尧天一色惜贤良。
清音素曲思忠烈,橘颂声中谒九章。
【二】
七律 端午思怀
一曲离骚绝古今,美人香草用情深。
谗言流放思君泪,啼血难酬报国心。
浊世孤芳空自赏,故园危难任儿侵。
怀沙哀郢投江烈,楚韵悠悠鼻祖音。
【三】
七律 端午感怀
一曲离骚楚子魂,诗情浪漫灵均祖。
高阳后裔秭归根,楚武熊通屈瑕府。
美政图强可抵秦,昏王无主终成虏。
怀沙绝笔跃罗江,端午传承文化谱。
【四】
七律 端午思怀
汨罗滚滚洞庭湖,哀郢沉江不复苏。
香草美人空守泪,淑兰娇芷痛遗株。
湘波浩淼悲千里,楚韵沧浪漫九衢。
一曲离骚垂青史,灵均诗祖绝尘无。
【五】
七律 端午恨
贤臣屈子忠贞鉴,辅政安邦擎利剑。
革弊除邪楚国强,连横合纵秦关陷。
庸王偏信佞馋言,毁约疏亲流放站。
郢破投身万顷涛,汨罗托起龙舟泛。
【六】
七律 思屈子
屈原变法惠民生,对外联齐护国荣。
靳尚庸才贪贿赂,昏王毁宪断纵横。
逐离郢北山河暗,流放江南社稷倾。
秦噬家园终不复,汨罗一跃楚辞鸣。
【七】
七律 端午思怀
户户门前艾叶悬,汨罗江上气冲天。
铿锵锣鼓惊雷起,浩瀚烟波利剑穿。
情系湘君斑竹泪,诗牵屈子锦囊篇。
离骚一曲乾坤恸,酬雨纷纷祭圣贤。
【八】
七律 端午感怀
龙舟竞技汨罗江,雷鼓齐鸣棹影翔。
惜誓尊嘉蒙忤佞,招魂哀郢祭贤良。
怀沙远逝悲天问,守志思忠恸国殇。
昭世离骚诗祖奠,湘君橘颂九歌扬。
【九】
七律 端午思怀
举世糊涂吾独清,众人皆醉吾唯醒。
兰心蕙质有灵犀,香草美人难抵郑。
相约君臣美政贤,原何结果谗言佞。
秦吞六国始皇亡,一曲离骚青史定。
【十】
七律 端午哀思
郢破传来万箭侵,满腔美政入湖沉。
龙舟竞技招魂魄,角黍包藏爱国心。
眼望秭归吟楚韵,情随汨水奏瑶音。
九歌曲曲惊天地,浪漫诗风绝古今。
【十一】
七律 汨罗遗恨
汨罗遗恨志蹉跎,楚炬秦焚汉代戈。
一纵骚人惊世醒,千年赋客颂贤訶。
粽香又把忠魂唤,舟竞犹为正气歌。
端午苍穹珠化泪,英灵归日雨成河。
【十二】
七律 端午思怀
缕缕南风濯我肠,汨罗河畔彩旗扬。
菖蒲艾草驱邪恶,角黍荷包纳吉祥。
一曲离骚思楚子,千觞竹泪挽娥皇。
龙舟竞技招魂度,华夏诗文续九章。
【十三】
巫山一段云 • 念灵均
笔底愁云起,心中怨恨吞。
长天洒泪抚灵均。情动雨纷纷。
岁岁龙舟竞,家家蒲酒醇。
汨罗江畔唤诗魂。楚韵九州闻。
【十四】
阮郎归 • 念灵均
檀香蒲酒赠湘神。心思屈子魂。
楚辞今古灿星辰。灵均诗祖根。
昭日月,照丹心。千秋此一人。
芝兰纫佩系君纯。离骚不染尘。
【十五】
西江月 • 端午
户户争投角黍,人人佩戴香囊。
汨罗江畔鼓声扬。穿越千年回荡。
美政随波哀郢,奸臣挡道昏王。
国殇玉碎九歌长。一曲离骚绝唱。
002
端午节诗词组录(十二首)
◎董文海
(一)端午风物四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端阳
————题记
①柳 条
(十 一 真)
留柳谐音奉节珍,柔枝嫩叶念灵均。
诤官自古人皆爱,万户千楣系楚臣。
②蒲 草
(十一真)
箭体柔心立水滨,端阳专待踏青人。
虽然不是驱寒物,却使百邪难近身。
③艾 蒿
(十二文)
淡雅幽香素洁薰,医人灸法伴针焚。
清高频在楚辞现,地气接来专灭蚊。
注:屈原赋中,多次歌颂比附自身人格的香草,就包括艾蒿。它是中医针灸疗法的燃料,称作‘’艾灸‘’。农村多用艾蒿编成草绳,点燃驱蚊,如同‘’蚊香‘’,效果极好。
④马 莲
(一 东)
茂繁生长万千丛,花似蓝田叶似弓。
为救诗魂缠角黍,赴江蹈镬慰精忠。
(二)端午节四律
①次韵香港林峰会长端午节怀屈原
(下 八 庚)
庙堂亲屑小,泽野贬精英。
楚鼎随风坠,吟舟逐水横。
空怀经纬志,怎见虎狼平。
洁体酬端午,江涛化哭声。
②端午节悼屈原
(下 一 先)
粽米流香竞比船,神州诗祖悼千年。
举能倡法兴廉政,合纵联齐抗霸权。
破郢一腔亡国恨,离骚满腹虑朝煎。
寸丹最重身唯舍,魂守汨罗扬碧渊。
③端午粽子
(下 七 阳)
端阳盛节共品尝,千古名餐寓翰章。
曾救灵均难阻噬,终归角黍永留香。
潇湘已出罗江水,闾里重投瓦釜汤。
食客可知芦叶内,层层粒粒寄诗殇?
④端午节民俗漫咏
(下 五 歌)
端午民风属最多,清晨山野客如梭。
人人釆柳还寻艾,户户悬葫复绣荷。
五彩丝镯消百病,鲜红纸剪镇千魔。
屈原史话缠香粽,又有蛇仙伴酒歌。
[背景简介] 端午节是仲夏倍受隆崇的大节。民间风俗也最丰富。这天为纪念屈原,划龙舟、吃粽子,讲《白蛇传》故事,清晨野游、折柳釆艾,挂葫芦、绣荷包……自不必说了。记得我们小时候,母亲还在这天专把五彩丝线结成的线镯,系在儿女们的手腕上,一般在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时,摘下来丢在雨水里,据说可化为表彰龙功的彩虹;另外,家家的大门,还贴上用红纸剪成的小剪子,相传是用来剪“五毒”邪气,佑护安康的。这些风俗,如今早已失传了。特于诗中一记。
(三)端午节四词
(词林韵)
①青玉案·仲夏端午,缅怀诗宗
(贺铸体/七部)
端阳盛节千秋远。屈平祭,离骚叹。百舸竞游文擘喚。楚歌未死,辞魂长现。永结榴花灿。
诗家风骨难涂炭。去国忧乡咏江畔。为守寸丹头勇断。万声杜宇,滿川蒲箭,遍洒灵均怨。
②浪淘沙令·端节念屈原
(李煜体/三部)
诗国耀宗师,端午擎旗。离骚天问启良知。三楚文华疏百地,赋梦牵题。
千古论公私。社稷凭谁?汨罗江上判妍媸。岁岁哲心呼泽畔,释尽悬疑。
③清平乐·诗火端午
(李白体/十仄,转十二平)
夏逢端节,诗火冲天热。慢道骄阳堪熔铁,难比诗宗辞烈。
泽畔笔挽龙舟,汨罗吟尽湘愁。宇宙灵均呐喊,丹心辉映红榴。
④ 戚氏· 庚子端午祭诗宗
(苏轼体/二部)
度端阳,神州千里蕴诗芳。艾草榴花,色香唯向屈平扬。吟吭,梦难偿。罗江波滚浣诗殇。龙舟角黍凭托,总朝诗祖寄徬徨。天问无解,离骚有恨。炼成天地宏章。祭坛平仄筑,雄逐云梦,华比霞光。
虽谪泽畔凄凉,诗火灼灼,咏诵更争强。怀三楚,缧湘圣笔,翰墨金刚。道难彰,丽句织作霓裳,以证苦旅沧桑。百掏赤胆,一跃清渊,凝作穿石宫商。
鄂楚春殇韵,力弹大吕,气韵堂皇。世宇瘟凶正炽,独中华首煞小虫狂。天庭屈子放眸量,楚原复绿,风雅重嘹亮。笑慰心、同把端阳唱。励诗情、长启寒窗。仗剑蒲、怒指西狼。挽罗江、奋刷敌雌黄。复兴之路,诗添羽翼,赋擘同翔。
003
端午怀屈原
八仙体 一年一度粽飘香
杨一之
〈一〉
一年一度粽飘香,天下骚儒笔又忙。
措句谋篇歌屈子,引经据典挞昏王。
贤臣万古芳名播,奸侫千秋臭誉扬。
侧听汨罗龙鼓响,音传四海慰忠良。
〈二〉
楚主昏庸失栋樑,一年一度粽飘香。
安邦上策抛云外,济世忠言搁耳旁。
书简空呈兴国本,毫尖白聚惠民方。
兵临城下迎王剪,可悔忠臣跳汨江?
〈三〉
心怀崇敬诗宗梦,屈子祠中香火贡。
一年一度粽飘香,千秋千府歌人凤。
家家蒲艾魅邪驱,处处龙舟河岸送。
战国春秋故事多,大夫唯引黎民痛。
〈四〉
大夫忧愤断肝肠,抱愤含悲著九章。
七国七王归大统,一年一度粽飘香。
河山痛失迎新主,黎庶流离失故邦。
不耻他乡囚志士,诗宗祠庙立萧湘。
〈五〉
妖妃误国凭颜丽,志士遭谗连中计。
无能昏主禁秦川,有诈张仪谋楚帝。
一年一度粽飘香,四水四方龙鼓继。
自古忠臣百姓钦,千秋万代虔诚祭。
〈六〉
岁岁龙舟竟渡忙,星移斗转又端阳。
河堤处处人排队,庭院家家艾插墙。
各社各群诗斗艳,一年一度粽飘香。
忠臣万古名留此,爱国豪情满楚乡。
〈七〉
师承老祖精忠意,天问门生歌楚地。
爱国情怀代代传,忠民美德人人记。
秦王有势不追随,故主无能毋叛弃。
一年一度粽飘香,节定端阳弘大义。
〈八〉
诗宗大作柜中藏,读罢离骚读九章。。
天问台前多感慨,汨罗堤岸几神伤。
风吹帝子征程远,浪遂湘妃泪水长。
岁岁端阳歌不尽,一年一度粽飘香。
004
端午祭屈子
且行且珍惜
艾草香茵泪语凄,落天残照美人思。
愁中闲客谁家梦,汉北江南放逐时。
壮志相酬生死许,汨罗独往断魂随。
楚心昭日鹃啼血,问道君王知未知。
七律•端午追思
王爱武
遮天霾雾鸟犹惊,郑袖翩翩靳尚亨。
怀璧股竑徒绞虑,无谋君主只升平。
忌医已远雄黄酒,患失何编艾草缨。
渔父江边篙白起,楚人三户梦三更?
005
端午诗词十首
邬焜
五绝·端午怀思
仰天长叹息,逝水意飘离。
莫道情思远,凄凄何所依。
七绝·屈子怨
九宇飞魂星月垂,大江东去怒波威。
堪怜直士铮铮骨,唯化烟云万世悲。
七绝·端午游雁鸣湖
疯狂雨后转阴凝,满目愁云湖浪平。
鹅雁不知沉溺苦,逍遥依旧对空鸣。
七绝·端午之叹
烽火人间肆虐狂,臣民如蚁拜君王。
愚忠何换生灵叹,万古千秋罪战殇。
七绝·端午
谢尽繁华满绿苍,追魂屈子粽飘香。
家国情愫悠悠恨,化作纯阳醒世光。
七绝.端午思
风骤云堆皋月五,读骚又忆屈原楚。
家国恨事浪连天,雄鬼酬情当水舞。
七绝·西安诗词学会端午聚会
情系家国凝笔端,诗人聚会祭屈原。
无缘身赴龙舟赛,米粽亲包当鬼钱。
七律·端午屈子祭
星月流光入汩江,湘妃一泪一痕伤。
从来慷慨英雄死,自古昂扬壮士亡。
往替君朝无永固,不移山水有恒常。
悲情何寄痴臣怨,天问离骚外九章。
七律·端午之思
端午粽节长太息,离骚一曲泣王罹。
改朝换代河山在,替旧更新日月霓。
天地交合何帝主,阴阳幻化自神奇。
汨罗江水今清否,云梦枯涸好牧犁。
注:云梦——洞庭湖之别名。
浣溪沙·屈子屈
王霸狼争世乱纷,驱民如蚁赴刀林,
强食弱肉兽禽群。
烈士常怀天下梦,甘随君上祭臣身,
无回天问亦悲心。
006
端阳怀屈原
刘云辉(湖南)
名动千秋史,诗成百代师。
离骚称一绝,天问引三思。
愤世忧民者,沉江抱石时。
汨罗风雨过,清泪满莲池。
端阳吟
刘云辉
又到榴红若血时,汨罗风雨起沉思。
九章读罢怀三闾,天问遗存忆兀词。
忧国恤民千古恨,感时愤世百篇诗。
忠魂重返江南未?湖楚骚坛素仰师。
007
七律·端午抒怀
奚鹏飞
天摇强楚动乾坤,幸得忠臣不感恩。
良策为民生有节,赤心报国死无门。
汨罗江冷流清泪,糯粽包香祭烈魂。
岁岁今朝怀屈子,离骚千载与谁论。
008
鹧鸪天 思楚
赤英 (北京)
水映清波月奏弦,楚江竹叶抱婵娟。
天公洒泪仙人祭,满地犹将爱意传。
书墨画,岸台前,壶中酒泪化茫然。
江流几度随人意,去解英魂少影单。
009
【高阳台】汨罗江上英魂
青青
千古悠悠,离骚绝唱,汨罗江上英魂。忠骨湮尘,精神万代留存。传说三本流芳世,孝曹娥、伍子挖坟。屈原公、谁与相争,端午怀陈。
龙舟竞渡良臣觅,鼓频敲水伯,九问香焚。天妒英才,河神庙外吟君。荷香粽子菖蒲酒,万户家、祭奠纷纷。一船烟、一棹风云,一干愁人。
010
[七律] 屈原颂
作者 :王振江(大连)
一曲离骚四海名,佳辞绝句古今倾。
千秋儒雅诗含泪,万语循良笔有情。
身落异乡存大爱,梦思故国念苍生。
节廉赫赫垂青史,汨水悠悠祭俊英。
[七律] 祭屈原
王振江
年年端午泪痕残,岁岁怀情汨水湾。
四海悲歌惊日月,千秋凭吊震河山。
忧民忧国忠肝尽,乐土思乡浩气颜。
独创离骚书壮志,巅峰绝笔怯登攀。
七律 • 端午祭屈原
文/王振江(大连)
汨罗江畔满天阴,端午由来万目涔。
一曲悲歌湘水怒,千秋凭吊屈原心。
先贤忧国雄才展,义士怀忠浩气深。
独创离骚书壮志,巅峰绝笔众人钦。
011
五律 端午
文/周宏湘(湖南)
端午蒲香远,神州吊屈原。
舟轻人影动,浪涌鼓声喧。
报国空余志,雄才恨绝门。
群情娱盛世,把酒乐乡村。
七绝二首 端午
文/周宏湘(湖南)
(一)
长虹飞卧湘资碧,旗舞云霞伴水和。
鼓点催人舟似箭,豪情溢海满江歌。
(二)
端午豪情盈大地,龙舟竞渡勇无双。
离骚一卷连今古,鼓点歌声送万邦。
七律 端午怀屈原
文/周宏湘(湖南)
今逢蒲节又怀人,一卷离骚世代珍。
独醒心清哀放逐,孤忠义愤叹艰辛。
沙沉汨水千秋恨,骨葬罗山万古神。
角黍抛江追屈子,诗笺题罢望河滨。
鹧鸪天 端午祭屈子
文/周宏湘(湖南)
户挂菖蒲艾叶悬,江边投粽赛龙船。
高天挥泪忠魂舞,华厦悲歌热血涟。
忧国运,颂诗篇,浪波明月问苍天。
中华崛起同圆梦,盛世和谐赞主贤。
012
端午节怀屈原二首(五律)
王大华(河北)
(1)
梦绕三湘地,魂同楚水亲。
粽抛端午日,舟赛汨罗滨。
万众怀贤士,千秋斥佞臣。
锦程方路远,求索有来人。
(2)
龙舟端午赛,桨动更乘风。
米粽填鱼腹,薰黄入酒盅。
哀歌千载唱,夙愿九州同。
众口贤臣赞,年年祭屈公。
端午绝句二首
王大华(河北)
(1)
屈子投江大节留,昏君无道国蒙羞。
中华兴盛前程远,代有贤才苦探求。
(2)
五月龙舟竞水滨,悬蒲抛粽祭贤臣。
名同诗卷垂青史,爱国情怀励后人。
端午感怀
王大华(河北)
端午龙舟竞楚湘,悬蒲抛粽祭贤良。
忠臣长叹春秋恨,义士频争日月光。
天问千年留壮赋,离骚万古唱雄章。
为圆华夏腾飞梦,历代英豪救国殇。
端午吟
王大华(河北)
米粽雄黄美味飘,端阳节至色娇娆。
龙舟竞渡掀波浪,蒲剑高悬斩孽妖。
昔日常温重振梦,今时频领复兴潮。
神州万代忠良祭,天问悲歌响九霄。
013
古镇端午情
七律三首
(一)端午遐思
钟爱群
欣逢五月又端阳,古镇尤闻糯米香。
艾叶菖蒲驱病疫,雄黄美酒润衷肠。
屈原巳去天堂里,百姓仍求世运昌。
怀念贤人施角黍,龙舟竞渡乐农桑。
(二)龙舟赛事
钟爱群
浪遏飞舟奋力行,一江潮水一江情。
频敲鼓点声声急,速舞旌旗猎猎萦。
桡手加油追猛将,游人助力赶雄兵。
欣观赛事添诗兴,乐在黎民共酒觥。
(三)角黍飘香
钟爱群
千古风情耀楚湘,缅怀屈子恋家乡。
手持银线盘中舞,心系先人叶里藏。
孝子贤孙同品味,亲朋好友喜华堂。
黎民乐奏丰收曲,角黍飘香韵更长。
014
五律 端午怀古
梁永明(老良)
五月端阳至,邻闻角粽香。
楚吟风毓远,辞祖韵流长。
骚客何天问?昏君辱九章。
敲诗歌屈子,哀与汨罗殇。
七律 端午祭屈原
梁永明(老良)
楚辞一部蕴宏猷,失意凭添几世愁。
五月汨江波浪涌,千年墨客泪珠流。
良方苦口能医病,逆耳忠言可解忧。
反醒怀王昏聩事,同圆国梦壮神州。
015
屈原祭
文/夏可池
端午竞龙舟,追思万古愁,
三闾空爱国,楚主不相谋;
浊世忠良屈,清江宝命休。
普天悲志士,遍地颂风流;
煮粽飘香远,划船浩气稠。
传承佳品德,谱写美春秋;
四海涛难静,妖魔恶未休。
胞们当奋起,振我大神州!
鹧鸪天. 悼念屈原扬剑气
文/夏可池
端午划舟悼屈原,弘扬懿德重当前,
妖魔鬼怪兴灾难,虎豹豺狼扰国边。
张血口,闹翻天,胸怀歹毒点狼烟,
中华志士同心力,谁敢入侵命不延。
浪淘沙. 合力推舟
文/夏可池
楚水舞龙旌,鼓响锣鸣,青年奋楫抖豪情,划动江河掀巨浪,箭发舟行。
众志可成城,莫道无凭,红船引领百年程,辟地开天惊世界,走向繁荣。
016
端午抒怀
文/陈秀玲
翠柳丹葫缀,青莲吻粽香。
忠良匡国政,奸佞乱朝纲。
汨水龙舟舞,离骚古韵扬。
芝兰幽谷醉,酹酒曲流觞。
【双调】殿前欢•端午吊屈
文/陈秀玲
楚灵均,德才兼备事忠心。举新法碍王公运,流放频频。良言数谏君,何曾信,难忘国之任。离骚奏曲,天问和音。
端午吊屈
文/陈秀玲
柳悬七彩正端阳,翠叶尤怀糯米香。
举棹催舟争奋勇,倾杯酹酒寄哀伤。
爱兰纯朴心如镜,美政清廉意似钢。
天问九歌吟古雅,离骚一曲诉衷肠。
017
端午节感兴
文/张传贤
万里驱邪艾草香,更抽蒲剑发青光。
新冠病毒休顽劣,斩尔天中佑健康。
端午祭屈原
文/张传贤
纵身一坠恸诗魂,千古江涛卷雪奔。
为爱黎民披赤胆,远修新路叹伤痕。
长天愤问公心在,湘水悲歌理法存?
万众迷茫君独醒,永留正气荡乾坤。
端午再祭屈原
文/张传贤
千古奇冤坠汨罗,数声天问逐悲波。
才贤却为平庸忌,身正终遭恶毒讹。
湘水犹怜憔悴影,楚辞长发黯然歌。
丹心昭月遥追祭,不朽诗魂仰郁峨。
临江仙•端午祭屈原
文/张传贤
滚滚汨罗千古恸,奔腾万卷哀思。一腔肝胆几人知?纵身沉一坠,伤痛不逢时。
满腹才情吟楚泪,忠贞勒尽肤肌。民生忧叹系艰危。冤魂成绝唱,愤慨祭长词。
018
临江仙•祭屈原
文/苏长德
天问名垂离骚古,怀人青史千秋。刚之正气国之忧。是非非我望,曲直向谁讴。
君负忠良端午祭,谗言迂薄无羞。满堂朝野苟安偷。九歌来世寄,一别大江流。
临江仙•端午怀屈子
文/苏长德
燕点平湖垂绿柳,霞飞旭日蓝天。远溪迤逦水潺潺。望舟桥上坐,寻艾水滨穿。
击鼓长歌怀屈子,离骚天问当先。邀朋三五咏遗篇。微言惊岁月,大义谢江山。
019
端午祭屈原
文/白 洁
五月端阳艾草悬,龙舟竞渡祭贞贤。
汨罗号恸忠魂唤,楚地哀伤碧泪涟。
不朽精神铭万代,恢弘诗稿越千年。
而今再读离骚韵,屈子襟怀耀九天。
020
悼屈原
文/野鹤
志士雄心终未酬,楚荆千载空悠悠。
汨罗处处龙舟渡,岸畔家家米粽投。
风雨浪中千鸟泣,清波江里万人愁。
我来祭奠惟香草,忍把《离骚》诵不休。
021
端午祭屈原
文/国球彩虹
佳节端午祭灵均,米粽飘香把酒斟。
艾草悬门驱鬼魅,子规啼血荡乾坤。
激昂锣鼓龙舟竞,浪漫离骚史册存。
赤胆忠心昭日月,河清海晏慰英魂!
022
端午吟怀 二首
文/我与太阳
其一
每逢端午忆尊贤,战国春秋犹眼前。
碧血空怀悲楚地,丹心无奈恨秦天。
忧民布德才华盛,报主安邦美政宣。
一曲离骚歌未歇,汨罗江畔立碑传。
其二
龙舟竞渡鼓声喧,蒲艾悬楣感万千。
一曲离骚怀大义,百坛蒲酒祭英贤。
楚辞未了秦城事,岁月难忘屈子篇。
四海烟波追旧故,只求祖国梦全圆。
023
端阳怀古
文/丁获蛟
以身许国话端阳,一部春秋半截凉。
屈子投江悲楚泽,伍员刎颈叹吴疆。
良臣纵献回天策,宿命终归饮恨亡。
幸有民间行义举,千舟下水祭河殇。
024
鹧鸪天•又话端阳
文/李建云(湖南)
旧梦重温一曲痴,悠悠思绪满帘帏。云轻莫诉天涯倦,雨骤常惊屈子归。
花影碎,艾香微,龙舟似箭浪尖飞。潇湘月照离骚客,千古诗愁和泪挥。
025
端午祭屈原
文/莫益生(珠海)
五月端阳祭屈原,龙舟竞渡洗沉冤。
忠良贬劫敲天问,奸妄高升毁故园。
楚地献花思万缕,汩江抛粽慰千言。
而今再品离骚韵,唱和连篇百鸟喧。
026
千年端午悼屈原
文/邢爱学
从来端午竞相吟,只念屈原忧国心。
死节离骚真绝调,忠魂正论有遗音。
投躯海底千船酒,归梦潮头万古琴。
一代名流垂史册,经年颂赞到于今。
端午悼屈原
文/邢爱学
一曲离骚唱不休,群山洒泪大江头。
泊罗抱石身先死,湖海冲寒志未酬。
擂鼓吹笳抛角黍,扬帆激水逐龙舟。
问天落火英灵祭,报国声名万古流。
027
端午悼曲原
文/通明
忠君忧庶赤心裁,救国无门怨笨腮。
莫道离骚求索远,汨罗碧水断魂哀。
鹧鸪天•端午悼屈原
文/通明
屈子情怀世代留。端阳佳节过千秋,忠臣直谏皇家恨。奸佞谗言楚国休,
包黍粽,竞龙舟。念君汨水只身投,长歌百代离骚唱,浩气长存贯九州。
028
端阳祭(新韵)
文/冯长兴
每逢端午聚江滨,竞渡龙舟念故人。
无语苍天盈热泪,有情碧水挽灵均。
秭归祠里寻遗韵,屈子碑前诵祭文。
酒洒汨罗追忆远,长歌吟断颂忠魂。
029
端午怀古(新韵)
文/马登山
年逢此日祭屈原,伟气英魂百世宣。
大雅抒怀橘颂放,离骚咏叹楚风传。
忧国怒发一千丈,劝主悲歌七尺男。
追古思贤方久远,今朝筑梦正扬帆。
虞美人•端午时节
文/马登山
适逢端节晨辉早。遍地青葱草。远川近野火犁声。碧藻蒲莲芳气、众香凝。
蟾光柳影湖中现。花海连畦苑。蝶飞蜂舞绕轩前。醉墨淋漓漫笔、启瑶篇。
030
端午颂屈原
张爱社
忠魂祭祀永无休,击鼓驱邪水急流。
赤胆建言奸贼害,含冤报国汨江投。
粽情浓厚绵千里,艾草香飘满九州。
再读离骚怀壮志,弘扬正气远征谋。
031
端 午
文/孙德力(内蒙古)
端午时交感慨生,谁知老笔亦多情。
摆来蒲酒及晨祭,送去艾符从善行。
千载贤愚惟大节,九州今古复升平。
当轩向水朝天问,几缅年年士庶名。
032
鹧鸪天•端午节感怀
(通韵)
文/胡秉方(内蒙)
五月佳节粽艾香,一年一度又端阳。赛舟龙起丹心志,花鼓敲开赤胆肠。
怀屈子,吊忠良。心驰神往奋图强。传承正气英魂立,圆梦中华盛世昂。
端午感吟(新韵)
文/胡秉方(内蒙)
五月佳节艾草芳,诗人墨客意端阳。
缅怀屈子忠魂烈,皆忆离骚史韵长。
自古良臣多伟绩,而今社稷永辉煌。
中华复兴歌昌盛,浩瀚传承正气扬。
033
唱 屈 原
文/姚双录
汨罗江水恨难融,忠烈祭身飞玉虹。
无义朝庭家国破,有怀大老愿斋躬。
传心文脉悬明月,问道乾坤展晓风。
挚爱情深感天地,追随碧浪勇征东。
034
端午叹屈原
文/王化荣
腹内犹存百万兵,红心赤胆对国忠。
骈文尽显芳兰韵,辞赋难裁浪漫风。
汨水催舟扬号角,愁肠愤懑放哀声。
悲君乱世凄凉殁,幸得今朝诗祖名。
035
端午呐喊
文/武卫
节逢端午粽尤香,道尽来由话却长。
屈子良言难入耳,佞臣奸语易登堂。
心随明月同圆缺,文恋青山育凤凰。
劝慰世人该醒悟,忠贞报国始安康。
注:1、心随明月同圆缺,引喻为:与国家共存亡。2、文恋青山育凤凰,引喻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山鼻祖。
端午对子:
上联:屈原魂洒汩罗昭满腔忠诚志
下联:粽子香飘天下焕一片爱国心
036
端午三首
文/闲云野鹤(黄锡忠)
一
棱角尖尖似碧山,品高样巧美香鲜。
传承屈子忠贞志,粽味悠悠血脉镌。
二
芙蕖摇曳漫湖田,粉蕊探头笑斗妍。
携幼扶尊观荷去,赏花品粽乐如仙。
三
鼎沸人声江渚掀,游龙竞发勇争先。
群姝拢嘴娇嗔喊,哥夺金牌香梦圆。
037
辛丑端午随吟
文/张文举(内蒙古)
一
飞龙得正奉端阳,仲夏风薰万里香。
晓雾清醇缘艾草,晚烟浓郁谢雄黄。
云编五彩天除疫,气贯千年地拥祥。
看我神州鸿运罩,寰球谁可共沧桑。
二
汨罗江畔泪长萦,千载郢都羞愧生。
谁解离骚无限怨,皆怜香草一番情。
丹心化雨滋今古,碧血凝虹佑楚荆。
国恨焉能容再现,中华圆梦世安平。
038
端午节感吟
文/曹瑜
壮节端阳念栋梁,华疆敬仰屈原刚。
铮铮硬骨妖畏惧,熠熠妍光泽汉强。
贵族情悲丢利益,心生怨恨害忠良。
英贤愤慨投江逝,百姓怀思祭祀当。
阮郎归•蜜粽情浓
文/曹瑜
江河倾力泛龙舟,溪花助景柔。度端阳盛节相投,深情蜜粽留。
桑饱露,稼丰收。承平世道酬。感英贤泽国宏猷,隆功百姓讴。
039
鹧鸪天•端午感吟
文/陈铁军
泪洒江流恸九天,涛传屈子谏臣冤。争投角粽思忠烈,缓举雄黄敬古贤。
倾重墨,创宏篇。风骚独领数千年。大鹏翅展青云去,振兴中华任在肩。
端阳节
文/陈铁军
艾草昌蒲五月香,佩囊裹粽过端阳。
上书苦谏施仁政,呈表直言盼楚强。
抱石殉身千古泪,谱篇赋句九章芳。
汨罗江畔英魂祭,斟满雄黄敬佐觞。
西江月•辛丑端午悼屈原
文/陈铁军
沅水端阳波荡,楚荆五月云旋。汨罗江里赛龙船。鼓乐直冲霄汉。
屈子名留今世,离骚一曲千年。屠苏杯盏祭英贤。米粽芬香一片。
采桑子•端阳吟
文/陈铁军
郢都五月寻仙旅,蒲酒香池。艾草芳芝。书墨诗扬天问时。
频呈良谏兴邦策,冤恨谁知。愫愿情痴。美政忠言永久期。
040
屈原祭
文/沙海
汨罗江水寒,屈子可安眠?
忠义沉冤去,公卿不苟延。
龙舟乡绪唤,金粽别愁牵。
天问离骚赋,感昭千百年。
041
端午吟
文/赵云超
先民择日稷牛呈,祈福驱邪表赤诚。
艾草菖蒲医疾病,粽糕黄酒诉心情。
龙舟竞渡图腾竖,诗赋并吟墨客争。
拜佛求神千古错,防灾祛蠹术科撑。
042
端午屈原祭
文/张百胜
屈原无奈楚王何,一片忠心枉自多。
浊世悲深忧故国,离骚唱罢赴江波。
流传粽祭千秋颂,珍重烟开万象和。
犹是斯人魂断处,九歌已矣奏高歌。
043
今又端午四首
文/许碧霞
一
端午夜寄怀
时霖浇暑气,角粽透天香。
夜读离骚句,梦萦在九章。
二
龙船水
插秧收麦端阳近,雨打菖蒲夜不眠。
屈子遗魂依旧在,汨罗贯俗已非全。
香囊挂佩了时月,贴午黄符断世年
重五浴兰余棹影,江河水满好划船。
三
今又端午
艾符奠酒祭端阳,楚粽盘香棹影长。
报国卜居寻美政,招魂振桨渡舟场。
离骚不再人间憾,天问犹存汨水凉。
但使风流岁岁在,年年今日舞苍茫。
四
鹧鸪天 • 端午陈事
艾绿蒲香箬叶长,帖符裹粽又端阳。先贤哀郢身心累,后辈招魂舟棹忙。
天问尽,九歌亡,离骚一曲掩沧桑。今人不解当年事,岁岁窥寻始未央。
044
端午二首
文/韩瑞清
一
汨罗叵奈水轻漂,怎载诗魂胆气豪。
三百华篇谁续力,泱泱华夏有离骚。
二
每逢此日赋诗多,权作忠良祭缅歌。
艾粽清馨舟竞渡,楚辞萦绕汨罗河。
045
吟屈原
文/杨彩芹(河北唐山)
汨罗江畔葬忠魂,千古悲鸣警世人。
九问清心昭日月,离骚傲骨绝尘伦。
逆流橫渡不追俗,谨慎自持无杂陈。
堪与伯夷相比媲,品名高尚俊良臣。
046
悠悠艾草香
文/曹文瑞
翠中披白恋欣阳,原野沟崖生命强。
消瘴驱蚊诸应用,除寒祛湿独成章。
梦传崔炜姻缘美,门挂黄巢远遁忙。
持炙张机逾百岁,悠悠天地艾蒿香。
注:张机——张仲景。
047
端午怀屈子(新韵)
文/隋广华
杨柳丝丝艾草芳,龙舟竞渡慰贤良。
国殇久聚英雄气,骚体常争日月光。
君抱孤忠贼子陷,民凝壮志九州强。
江南塞北心香献,山鬼湘君各进觞。
048
端午祭
文/刁圣春
火榴带雨接端阳,五彩细丝缠粽香。
击鼓龙舟划疾矢,举觥父老祭忠良。
离骚天问古今颂,屈子丹心日月扬。
千载忠魂何处去,汨罗江畔黯神伤。
049
吟骨颂
文/李侠
每逢端午泪沾襟,诗祖悲吟恸古今。
华夏子孙应永记,汨罗江涌爱民心。
050
辛丑端午留题
文/唐基苏 (桂林)
楚歌橘颂悼灵均,天问悲情向苦吟。
碾碎身家吞国恨,汨罗江畔泪沾襟。
051
江南春 • 端午情
文/陈昭维
情脉脉,意浓浓。龙舟祈永福,筒粽溢香风。中华佳德千秋颂,端午精神民敬崇。
052
鹧鸪天•思楚
文/郭四清
楚地风情酒透凉,汀兰艾草室弥香。仁心粽裹千年怨,鼓角舟横万里江。
怀屈子,斥襄王,舍身纵水表衷肠。国需臣报臣犹报,天令事忘事未忘。
053
七律 吊三闾大夫
文/杜华(内蒙古包头)
凤凰岭上子规咻,葬父女儿金打头。
豪气问天千数载,悲魂恨地十多丘。
烟霞松柏封长铗,风雨芝兰傍白鸥。
端午椒浆与君饮,五湖四海赛龙舟。
054
七律.爱國亲民祭灵均
文/穆凤岐
年年端午粽香飘,南望潇湘塞路遥。
祭奠须将根本念,追思何用纸钱烧。
亲民意旨昭千古,爱国情怀映九霄。
筑梦中华当自省,全民应把楚魂招。
055
七律 辛丑端阳感吟
文/陇上耕夫(何克林)
青帝悠然来复去,荷风弄影又端阳。
插花但见龙舟渡,折柳犹闻艾叶香。
天问时开怀屈子,九歌频咏念沧浪。
心怀家国情怀满,吟啸潮头慢举觞。
056
端午吟怀
文/冀北
楚殇
灵均赴死应无奈,自古忠臣立命难。
烟满长川多腐艾,香飘幽谷觅芳兰。
江河风浪千条恶,家国情怀一片丹。
望尽苍苍皆是痛,英雄泪水湿栏杆。
蝶恋花·怀屈
岁岁泪流端午节。最恨灵均,一去音尘绝。举世哄哄皆醉靥,忧愁满腹谁能说。
闲到河边看玉蝶。才见花开,又被游人折。怅望群山心郁郁,萋萋无处埋忠骨。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又端午
怀王空起殇,屈子应无恙。年年米粽香,处处离骚唱。[带]明日送端阳,今夜观玄象。只道忠魂少,可知浊泪长。难当,瘦骨何须葬。迷茫,风涛涌大江。
057
行香子·端阳
文/余香
夏日芬芳,画卷琳琅。菖蒲美酒又端阳。百觞忠义,万古擎苍。望一江曲,千帆竞,九歌长。
欣观盛世,龙吟风骨,改革开放步铿锵。大国仪采,世界眉扬。愿好儿女,新时代,更辉煌。
058
祭屈原
文/路人甲
端阳临近绪相牵,倦水滔滔不肯眠。
辅主良臣终作古,忠君赤胆始尊贤。
一生夙愿离骚续,百世深情楚赋传。
拙笔难描心底意,三杯清酒汨罗边。
059
端午抒怀
文/晚名居士
佳节源起古荆湘,男掛荷包女佩囊。
三楚文明传盛世,九州政治奏华章。
岐山鸣凤兴周土,洛水行龟振汉邦。
若让大夫逢虞舜,诗人不跳汨罗江。
060
端午有思
文/胡文美
重五年年今又是,云闲空碧过端阳。
薰风翠染园田翠,艾草香飘粽子香。
汨水悠悠流德泽,江山肃肃祭忠良。
赋骚万古悲天问,爱恨苦思谁与长。
061
端午
文/李成东(北京)
千载端阳祭屈原,花残岸上有深痕。
龙舟却赛南疆梦,黄酒犹醺楚畹暾。
端阳
文/李成东(北京)
自戏鱼虾汨自流,江间老少赛龙舟。
乘风逐浪凭天问,解粽飘香任客投。
纵使千思思万里,难消一念念三秋。
年年痛洒冤魂泪,直把青丝变白头。
062
端午龙舟
文/文必标
喧天锣鼓恨从容,臂挥桡劲不松。
叠浪翻飞标有盼,轻舟疾进影无踪。
一河精壮衫衣寸,两岸青春锦绣重。
竞渡还争江汨远,直臣千古总难逢。
端午溯源
文/文必标
人说龙舟祭屈平,我言竞渡是呼庚。
麦收梅雨烝民泪,夏至熏风百姓声。
恶日灾瘟魂玉殒,端阳艾蒲气灵清。
彩丝系臂尘根在,附会原君理念倾。
注:呼庚(呼癸),指军队乞粮,后指民间祈求粮食丰收。
原君,指屈原。
063
端午感怀
文/邓玉水
投江屈子恨成殇,殉国悲情记史章。
诗赋风骚千古绝,骊歌醉醒几人肠。
黎民泪洒汨罗水,短棹波推粽子香。
今又随临端午节,弘文道远脉根长。
064
端午有思
文/无言
汨水波涛载屈冤,赛舟龙跃祭贞坚。
离骚楚调弹悲壮,渔父湘歌唱大贤。
玉洁葵榴情不改,冰清蒲艾意依然。
每逢端午江投粽,犹念忠良宏梦圆。
065
沁园春 · 诗人节抒怀
文/傅永明
旷古红山,风光形胜,岁月皇皇。数悠悠青史,唐风常在;彬彬儒雅,古韵流长。屈子高风,子胥才气,育出英才真栋梁。迎佳节,温三春旧梦,心动眉扬!
雅逢喜气洋洋,意尽展、兰台歌赋昂。庆百年华诞,旌旗招展;万株花朵,笑靥芬芳。千载离骚,九歌天问,把盏倾杯酹汨江。斩虎豹,纵豪情万丈,一吐衷肠。
066
端午
文/谢忠美
临江仙·端午有怀
又到榴花燃火季,含烟碧柳横塘。家家葫芦挂南窗。艾蒿驱病疫,米粽溢浓香。
锣鼓喧天潮涌动,龙舟竞渡清江。离骚一曲泪痕长。忠魂铭万古,浊酒酹千觞。
相见欢·端午有怀
青蒲碧艾闻香,鼓声扬,看那龙舟竞渡汨罗江。
酹浊酒,折新柳,慰忠良。天问声声空惹泪痕长。
067
鹧鸪天•端午有思
文/韩卫民
汨水东流浩渺长,缅怀屈子绪思伤。寻求道义追天问,探索操行赋九章。
舟竞渡,粽飘香。离骚一曲诉衷肠。今人心素牵端午,千载忠魂望楚湘。
068
鹧鸪天•思楚
于俊学
端午年年动我情,心潮澎湃忆诗英。忠良直谏江山固,奸佞谗言社稷倾。
观世态,辩分明。千秋功罪各垂成。民得好吏民心畅,国遇贤臣国太平。
鹧鸪天•思楚
文/于俊学
追念诗贤品若莹,登高南望寄深情。门插艾草怀忠烈,窗挂葫芦忆美名。
抛糯粽,祭先生。年年今日发吟声。翻开屈子离骚卷,汨水涛涛愤不平。
069
端午(通韵)
文/知竹(内蒙古)
光阴屈指怅流年,常忆小村霞染天。
东岭随风撷艾草,西河戏水闹沙滩。
儿时羽下万千爱,壮岁肩头多少难。
临近佳节思父母,来生有幸绕膝前。
070
端午悼屈原(新韵)
文/刘成林
每逢五月泪窝擦,祭祀诗人绑粽花。
大雅千年传海角,离骚一曲破天涯。
艾蒿得手悬壶妙,绝句抒怀韵律佳。
波棹龙船今又事,汨罗江畔悼词夸。
071
郑贤(内蒙古、赤峰)
端午节
畅快祥和粽溢香,自豪赤县气轩昂。
印忙痛泣哀鸿遍,美甩追源横骨狂。
竞舫江南歌盛世,舞狮塞北颂康庄。
晴空万里山河锦,作赋吟诗悦举觞。
鹧鸪天 • 端午念屈原
角粽飘香忆大贤,离骚一曲古今传。
铮铮铁骨忠言谏,耿耿丹心明月悬。
为国献,得民牵。丰碑永矗刻人间。
江山焕彩英雄血,万里长虹岂忘源。
072
鹧鸪天 •又到端午时
文/季华江
天问灵均赋九歌。可曾香草美人和。郢都已破对湘月,楚业空争投汩河。
离骚尽,乐章多。岸边渔父忆扬波。东君欲补怀王梦,梦醒三寅又若何?
073
端午节遥想
文/马培荣
愚叟孑身对汨罗,纵然高唱亦悲歌。
东徙不灭荆三户,驻足淮南小燕窠。
昔日韩郢遗迹在,竹签史记故事多。
徐夷本是古楚地,再咏问天泪婆娑。
074
悼屈原(三首)
文/野鹤
一
玉质冰心寄汨罗,荆山楚水放哀歌。
悠悠华夏五千载,全赖仁人志士多。
二
洁来洁去入清波,天问离骚诵九歌。
一片忠贞昭日月,至今犹觉壮山河。
三
华夏文明亘古长,精神如炬放光芒。
历朝不乏忠贞谱,为我炎黄挺脊梁。
075
桂殿秋•端午节
张殿军(内蒙)
悬艾草,赛龙舟。屈原汨罗解千愁。多情粽子香飘远,美酒菖蒲感慨留。
端午节
张殿军(内蒙)
浓情五月粽飘香,艾草菖蒲满汨江。
一代诗神魂魄久,龙舟竞渡浴灵光。
076
感屈原
红太阳(通韵)
手握离骚比宝刀,悲观怎可跃江涛。
问君假使春常在?岂不妖魔任尔削。
077
叹屈原(正韵)
文/常忠和
五月端阳粽味香,屈原殉节汩罗江。
千秋傲骨忠魂在,水底含冤永世殇。
078
寄语屈原
文/邱永军
复聆今又赛龙舟,艾草棕香寄恨愁。
纵使离骚千古颂,铭心壮志万山留。
079
端午忆屈原(新韵)
文/薛锋
万家角粽已飘香,亿兆凭谁诵九章。
千古灵均何寄志,至今留恨汩罗江。
080
端阳节感怀
文/墨涵秋
每近端阳祭楚殇,屈原饮恨汩罗亡。
哀筝悽惋离骚泣,简竹忧伤古赋彰。
莫怪秦皇私宝鼎,当今百族共霓裳。
壶餐角黍恭先祖,勿忘同宗炎与黄。
081
端午感吟(轱辘体)
文/执着
令节端阳岁亦流,迟迟夏日转难酬。
漫怀沧海思潮咏,聊用云山感旧游。
屈子横江千载恨,湘君哀婉几时休。
蹉跎已尽人间事,问到飘零土一丘。
迟迟夏日转难酬,梅雨黄昏渐欲收。
夜榻催诗灯散影,晨钟挂梦响迷头。
浮生未歇光阴旅,感绪仍牵今古愁。
不惬吟心离别曲,湘兰应是已幽幽。
漫怀沧海思潮咏,五月鲜花绽陌头。
赤子丹心悬海岳,圣名青史绝春秋。
九歌天外还悲切,千载人间已复惆。
潮起湘江湮遗恨,魂归故国万民讴。
聊用云山感旧游。沧浪在目数休休。
俗风难解乡蒲酒,雨露尚怀兰若幽。
绿艾莺花唯可寄,龙旗车马去无留。
汩罗江上端阳起,二楚三湖泛竞舟。
屈子横江千载恨,魂昭后世仰瞻留。
他年此日潮声恶,故国今时景色稠。
诗酒声含梁苑气,悲欢鍊尽楚云悠。
孤忠未死从天问,化做升平佑九洲。
082
辛丑端阳,亦余生辰八秩又五。虽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已若过眼云烟,然不堪回首之蝇营往事,依然令余醒悟恨晚 。得失之差,一念之间;得之缧绁,失之豁然。当是吾侪余生之诫。遂成七律纪之。
八五抒怀
徐同
踉跄跌出八五岁,艰难鲐背两千天。
蓬莱醉酒谁曾见,海室添筹众笑谈。
华祝三福传四表, 彭泽五斗隐南山。
明知人寿无多远,何不清心效圣贤。
京华城北徐公写於仲夏朔五
【注疏】(1)鲐背:九十岁。(2)海室添筹:见《东坡志林》“海屋筹添”的传奇故事,意指长寿。(3)华祝三福:《庄子》中记载的“华封三祝”的传说。尧帝到封疆华州视察,华州长老代表百姓祝愿尧帝多寿、多富、多子。尧帝以此三多非君子养德之道,故一一辞谢。其美誉广传天下。(4)四表:四方至极远的地方,即指天下。(5)彭泽五斗:指陶渊明在彭泽县为官,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的事迹。(6)清心:佛家指无欲无求。
(中华新韵- 八寒部)
083
端午吟怀
文/珊瑚
自古忠臣多寂寥,可怜奸佞乱当朝。
沧浪不歇千秋韵,兰蕙无言万世标。
悲楚风欺山冷冷,奈何云锁日昭昭。
离骚一曲年年颂,却是东流恨未消。
渔家傲·殇
文/珊瑚
每到端阳江水涨,鸣锣击鼓龙舟荡。涛卷重重风气壮。抬首望,忠魂独醒千夫仰。
天问汨罗何漭漭,东流浩浩追前浪。唯可潇湘清洁葬。君莫怆,离骚一曲年年唱。
南歌子•吊屈原
文/珊瑚
沧浪东流去,龙舟重鼓殇。今思屈子九回肠。沉恨千年在那,汨罗江。
事古人留迹,年深史有芳。蕙兰才可久弥香。一曲离骚读罢,泪痕长。
【湖南分社推荐】
登天问台观龙舟竞渡
夏支左
又逢端午吊灵均,天问台前我认真。
几箭飞舟拼气势,千秋故事养精神。
耳边鼓响疑亡楚,日下旗飘不姓秦。
白鹭盘旋闻呐喊,乐观斯道与斯民。
如梦令·端午
夏支左
多少蒲龙艾虎,守卫楚人门户。歌起遏行云,指点龙舟争渡。擂鼓,擂鼓,打散千年愁苦。
儿时端午节印象
肖育红
儿时重五节,热闹又温馨。
号子齐添劲,龙舟快似星。
腰餐尝玉粽,午宴有肥腥。
衣裤呈新样,家山赏画屏。
包粽子
钟爱群
谁在华堂笑语扬,原来时令正端阳。
米甜融进丰收乐,叶靓包藏美梦香。
祭奠屈原施角黍,铲除妖孽保安康。
今贤不似昔贤苦,千载难逢国运昌。
端午节感怀
胡爱泉
洞庭壮阔汨罗深,屈子怀沙此日沉。
忧国有辞千古诵,思贤含泪万民吟。
心涵天地钦文武,香溢椒兰誉古今。
奠酒临风江渚上,依然白浪湿衣襟。
【湖北分社推荐】
追念屈原
文友乾
节至端阳忆屈原,罗江饮泣失三魂。
雄黄艾草思哀痛,粽子馒头诉负冤。
祭祀投斋肥水府,龙舟竞赛闹河村。
山摇地震嘶声唤,不见骚人转世言。
端午悼屈原
张德熙
香生九畹佩兰襟,端午临逢百感侵。
哀郢常悲屈子恨,怀沙空向昊天吟。
龙舟竞起三湘泪,鼓瑟争鸣千载音。
一卷离骚光耀日,每从幽谷荡尘心。
端午抒怀
胡少彬(仙桃居士)
年年端午寄深情,悼念诗宗感悟生。
一曲离骚花草采,九歌天问鬼神惊。
龙舟竞渡波涛涌,角粽飘香锣鼓鸣。
唯有忠魂怀傲骨,千秋屈子永垂名。
七律 端午感怀
自信满满(湖南)
屈身一卧千秋去,岁岁雄黄五月香。
汨水涛涛悲烈骨,楚江浩浩祭忠良。
迷途索路得天问,乱世陈情落九章。
莫道轻生非壮举,依然不愧有担当。
天中节
胡权儒
又逢端午泪奔流,难破灵均列传愁。
含恨沉江天问去,飞鸢食粽九章留。
虽存橘颂怨昏主,幸有离骚寄远游。
插艾竞舟荆楚俗,迎祥纳福壮神州。
端午吟
丁娟
微微暑气过端阳,粽子装盘味道香。
绣个荷包缠彩线,拿来草药浴兰汤。
龙舟竞渡千年事,汨水漂流一念长。
所有情怀都实现,跟随天问去徜徉。
端午吟
洪学全
品粽追思端午宁,远怀屈相网轩屏。
离骚浪漫通仙界,天问铿锵驾宇庭
国富民康千载福,风和日丽九州馨。
龙舟竞渡增精彩,建党高歌庆百龄。
端午悼屈原
袁望生
年年端午粽飘香,一曲离骚华夏扬。
忠烈英魂湘水缅,三杯浊酒敬贤良。
端午节悼屈原
袁望生
艾草逢时五月天,屈子普祭雨绵绵。
离骚未达安邦志,橘颂将成济世篇。
糯粽传情怀烈骨,龙舟斩浪卷漪涟。
汨罗碧水三千丈,抚慰英魂笑九泉。
端午悼屈原
胡超发
年年端午不须言,万古人间悼屈原。
粽子哀思投汩水,艾蒿祭祀挂蓬门。
缅怀先圣离骚赋,告慰后生民族魂。
莫笑楚江波淼淼,忠臣谏士总含冤。
有感端午节龙舟赛
李齐林
竞赛龙舟阵势强,摇旗呐喊语高扬。
鳌头立起云浮动,水面扑腾桡紧忙。
击鼓夺标荣誉得,豋台领奖证书彰。
千秋楚赋须牢记,理解悲歌几许肠。
端午吊屈原
胡博爱
苦谏起风波,罢官无奈何。
忠君餐食草,爱国宿居窝。
绝望怀亡楚,悲哀作九歌。
龙舟香粽敬,把酒祭江河。
端午节
雪莲 (潜江)
菖蒲艾草粽飘香,一曲离骚万代芳。
傲骨丹心抛热血,后人永记表衷肠。
端午抒怀
张滋芳
离骚如母乳,又似一藤牵。
根脉九州系,文光昌普天。
满江红.端午节悼念屈原
李齐林
心系民兮,怀稷社、只身求索。寻正义、遭诬羁绊,仕途傒落。几砚呈辞倾庙宇,千秋绝唱骊山岳。殉国难、大地起悲歌,心如削。
乾坤转,科路拓。追梦劲,嘉安乐。驾航天北斗,嫦娥期约。抛粽汨江怀往事,举樽楚岸招君魄。归去来、华夏领风骚,今非昨。
【南吕·干荷叶】端午祭屈原熊文元
龙舟竞,粽香情,诗祖离骚赠。九歌升,四方平,怀沙求索汨罗惊,一曲忠魂敬。
端午赛龙舟
胡同儒
品龙虾,看龙舟,龙腾虎跃争龙榜;
呈虎志,宣虎胆,虎啸龙吟做虎头。
端午祭屈原
熊文元
端午龙舟竞技忙,千村万户粽飘香。
怀沙屈子离骚赋,唤醒黎民挺脊梁。
吊屈原
黄道纯(潜江)
诤言时弊抨奸腐,蕙带腾香祛雾濛。
倾诉衷肠忧国事,民生疾苦念心中。
祭屈原怀沙报国
胡永成(洪湖)
榴花五月正当期,恰是龙舟竞渡时。
屈子《怀沙》犹在耳,献身家国不为迟。
【大连分社推荐】:
律部:
七律 • 端午节有感(新韵)
孙善武
小麦黄熟丽日高,樱桃醉透石榴妖。
时来处处闻香粽,节至家家挂艾蒿。
万姓风俗千载共,一身正气九州豪。
龙舟赛场争先勇,百桨击流破浪涛。
七律 • 端午祭屈原
傅英家
屈子千秋悲壮名,秉忠忧国世人倾。
离骚仗义持真理,天问执言求实情。
雅士含冤投水逝,龙舟竞渡激灵生。
门庭示爱驱邪艾,民俗相应祭杰英。
七律 • 诗人节(新韵)
刘怡南
少时祖父讲国殇,怒斥昏王奸佞猖。
屈子含冤沉汩水,黎民落泪洒魚粮。
忠贞自古江山秀,虚伪由来社稷伤。
回味楚辞橘颂句,流金岁月正康庄。
七律 • 端午悼屈原
陈东林
五月端阳闻鼓瑟,泊船寂寞落旗旌。
离骚报国千秋誉,汨水捐躯万载名。
供艾馨香怀玉骨。竞舟气志振金声。
歌吟盛世康庄道,笑傲今朝瀚海明。
七律 • 端午
江涛(了凡)
端阳雨霁涌清蝉,野艾香飘户外悬。
又见垂髫争枣粽,方知倦客恋炊烟。
思家酒浊催人醉,望水乡遥入梦牵。
都道龙舟追远故,屈辞楚韵几人诠?
七律 • 端午怀屈子
金根良(浙江)
又是一年端午降,神州蒲艾粽飘香。
龙吟云海楚天阔,虎啸汩罗湘水长。
屈子千秋情不灭,离骚万代梦飞扬。
问天忧国何仁义,望眼滔滔逐浪觞。
七律 • 端午节寄杯
万希文
风熏艾草近端阳,粽味徐飘绕楚疆。
殉国忠魂惊汨水,泣天民泪寄心伤。
舟飞阵阵年年祭,酒叩杯杯世世倡。
吟读离骚求索远,古今豪杰汗青芳。
七律 • 端午有感
刘国平
非遗盛节是端阳,屈子高风万口彰。
苇叶裹江成角粽,雄黄解毒满琼觞。
堂中菖艾驱邪挂,水上龙舟竞速航。
更效先贤忧社稷,情怀家国奉肝肠。
天问阁遗址吊屈原
刘国平 (湘潭)
满怀敬意觅遗踪,阁毁碑存隐草丛。
义愤询天亡国恨,扪胸呵壁责君聋。
九章巨著群奸贬,一片忠心楚帝熊。
抱石投江明壮志,神人痛泣万邦崇。
注:熊斥责之意。
鹧鸪天.端 阳 吟
刘国平(湘潭)
美艳榴花尤馥芬,神州重午习风熏。
挂昌插艾喝黄酒,击鼓驱舟悼楚臣。
扬美德,效灵均,忠心赤胆为黎民。
中流击水豪情溢,筑梦兴华耀宇辰。
(韵押《词林正韵》第六部十一真、十二文)
七律 • 端午悼屈原(新韵)
范新永
小巷时闻粽子香。又逢端午麦初黄,
桃枝撷去插门外,艾草薅来立户旁。
天问重吟情自远,怀沙绝唱恨犹长。
千秋楚韵遗风在,一曲离骚万古扬。
七律 • 端午有怀
闲云(辽宁)
漫怀千古敬先贤,直谏忠君正义宣。
身没汨罗昭日月,气冲华夏秉坤乾。
历朝有祭标青史,逐世无人谤恶篇。
教诲谆谆铭后起,炎黄永志傲长天。
七律 • 端午抒怀
闲云(辽宁)
粽叶香飘家万里,逐风吹送报乡音。
纵无锣鼓催龙赛,却有冰川畅雪襟。
大漠烟横凝旭日,边陲野阔拓初心。
常思屈子凌云志,傲笑江湖慢抚琴。
五律 • 咏怀屈原
闲云(辽宁)
汨罗江水咽,千古泣清魂。
直谏忠君事,忧思罪楚门。
浪波沉日月,辞赋诏乾坤。
莫愧黎民幸,天涯祭酒樽。
五律 • 端午吟
刘兴田(浙江)
屈子丹心在,国亡遵道忠。
离骚悲楚地,天问震长空。
端午怀英杰,龙舟飞浪中。
神州跃骐骥。万姓继雄风。
七律 • 端午节感怀(通韵)
李培忠
端午习俗历代承,内涵富具益民兴。
祖尊古尚龙舟赛,粽制香悬供品蒸。
追念先人常励志,学研诗作总攀峰。
神州大地天中度,今日寰球赞誉增。
七律 • 忆端午观龙舟赛(新韵)
李培忠
端午节临忆去年,英姿潇洒赛龙船。
鼓声阵阵群情奋,旗帜排排众志添。
比赛队员划碧水,助推口号震长舷。
神州热爱学诗祖,铭记先人信念传。
七律 • 端午节祭屈原
丁大伟(湖北安陆)
电闪雷鸣风雨狂,龙舟竞渡悼贤良。
一生未泯忠贞胆,九死难萌悔恨肠。
放逐不忘家与国,行吟常念庙和堂。
离骚俪曲千秋颂,屈子精神万代扬。
七律 端午怀古
高世英(草漭)
再翻骚赋动情吟,文魄诗魂万古钦。
爱国空怀天下事,谗言惑贬楚王心。
兴邦变法垂经史,破旧图强振聩喑。
端午汨罗伤屈子,冲舟扬桨演浮沉。
七绝 • 吊屈原
刘怡南
五月榴风话汩罗,短歌吟罢复长歌。
潇湘又起龙舟调,愿把诗心助锦波。
七绝 • 端午祭屈原(二首)
金根良(浙江)
悠悠千载祭诗门,最是离骚屈子魂。
开启问天求索路,茫茫人世大江奔。
昌蒲作剑问苍天,艾草遗香祭古贤。
屈子求真云水路,灼知慧眼索千年。
七绝 • 端午有吟
徐少伟
投江屈子越千年,传世离骚开雅篇。
从此吟哦天下绝,唐风宋雨慰先贤。
七绝 • 端午有成
闲云(辽宁)
汨罗江水涌波澜,浩气萦怀万载湍。
矢志高擎凌瀚宇,龙威永慰左徒官。
七绝 • 端午纪屈原
刘兴田
楚帝昏庸宠侫奸,沉江屈子万波冤。
离骚一曲存心迹,日月光华耀海原。
七绝 • 端午怀屈原(二首)
丁大伟(湖北安)
龙舟竞渡粽香情,艾叶雄风岸柳盈。
黄酒千年和泪煮,诗骚万载祭英名。
时临端午悼贤英,问往询来不了情。
为仰行吟忠节义,江波啸浪慰曲平。
七绝 • 端午节感怀
李世斌
粒粽能将史页芳,让人总吊汨罗伤。
屈原肝胆千秋照,曲曲悲歌万古扬。
七绝 • 端午竞渡
高世英(草漭)
摇碎江波数十程,龙舟祭渡喊声声。
汩罗千古风涛急,汇入人心作鼓鸣。
七绝 • 端午寄思
高世英(草漭)
吟骚每致鬓霜稠,端午临江更觉愁。
千古冰轮曾共照,抱兰野哭祭龙舟。
七绝 • 端午节
徐少伟
乾坤何处不端阳,南北东西尽粽香。
昨夜梦酣询快递,孝心可否送天堂?
绮罗香 • 端午竞龙舟(史达祖体)
陈东林
追忆先贤,捐躯警世,庶众哀颜倾慕。吟诵离骚,千古韵章词赋。传千载、历代铭心,励百世、历朝追叙。酹酒祭、倾泪流淌,虔诚仰悼屈原故。
腾飞时代激励,扬我神州宏愿,江山同舞。汨水扬澜、勇士助威鸣鼓。千帆竞,百舸争流,荡龙舟、涌涛狂处。声浩荡,电闪雷鸣,锦程昂阔步。
归国谣 • 端午有怀(温庭钧体)
闲云(辽宁)
端午,尽日闲来吟屈赋。离骚天问佳句,涌波澜几度?
忠谏侍君王楚,罪朝门禁锢。汨罗江水东去,祭诗魂万古。
定风波 • 端午抒怀(新韵)(欧阳炯体)
李培忠
仲夏神州粽叶鲜,端阳节日艾香繁。比赛龙舟湖海靓,欢畅,继承传统祭屈原。
华夏国魂传百世,弘志,江山永固万千年。诗祖忠贞濡染众,国幸,新的时代梦将圆。
【内蒙古分社推荐】
端午节思怀
牛毅
殉义逝江河,万民涌泪波。
长怀忧国志,屡击恤民锣。
天问千秋颂,离骚万代歌。
龙舟追浪漫,艾草舞婆娑。
江城子.端午抒怀
张启贤(内蒙古)
一年一度又端阳。悼君亡,截流觞。心中思念,投入水中央。飞驾龙舟争破浪。撷艾叶,醉清香。
百年愿景谱华章。乘风扬,任高翔。苍蝇老虎,岂可太猖狂。民主自由与法制,为社稷。万年长。
鹧鸪天·端午吟
⑧马兰魁
五月端阳江水高,儿时直盼粽香飘。父悬艾草门头挂,母在厨房角黍捞。
五色线,彩香包。几回梦绕笑声淘。而今天问情伤我,常咏离骚荡汩潮。
端午节(新韵)
张启贤(内蒙古)
艾蒿束束挂门窗,粽子传来糯米香。
吟唱离骚千古韵,龙舟破浪汨罗江。
七绝•端午感怀
文/董彤
每逢端节起骚风,百万龙舟势满篷。
汨水苍茫齐奋发,当年屈子若其中。
七绝•端午节感吟(通韵)
万国顺(内蒙通辽)
离骚天问九章吟,楚韵千年颂古今。
祭祀贤臣承伟业,中华自有后来人。
七律·端阳节感怀
文/韩俊清(内蒙古武川县)
摇红瑞景话端阳,染绿祥云夏至芳。
大雅怀清千古史,离骚韵运九歌昌。
争传虎艾英灵在,又见龙舟气势昂。
故国人人诗兴助,神州个个问安康。
【安徽分社推荐】:
五律•端午祭屈原
文/马世秀
又到端阳日,汨罗香粽投 。
骚人悲屈子,闲客赛龙舟。
棹动水流急,诗成云卷愁。
今朝忠节远,此景已长留。
端午吟
一一何基平
每读离骚感慨多,怀王不识信秦和。
难将政法昭明月,却使贤才隐碧波。
青史已书三楚泪,九天犹唱屈平歌。
节分端午千秋祭,还教后人记汨罗。
五绝•祭屈原
文/胡鹏
仰首厉声号,悲嘶汩水高。
楚魂怀故国,夜夜唱离骚。
调笑令【二首】
文/胡鹏
(一)
端午。端午。泪湿灵均辞赋。忠臣何为蒙冤?悲嘶怒号问天。天问。天问。苍宇沉雷滚滚。
(二)
天问。天问。忠贤为何含恨?敢斥佞臣国奸。君前为民谏言。言谏。言谏。正则心香一瓣。
破阵子•端午祭屈原
文/清之顺
艾叶香薰米粽,龙舟响鼓云天。数点悲来愁笼罩,汨水江边落影寒。端阳客寡欢。 楚地家人不在,郢城故地难还。一片丹心臣未改,借道离骚后世传。春秋自有言。
七绝•端午祭怀屈子
文/清之顺
南楚江边逐老臣,问天悲悯一骚人。
郢城破了家何在,汨水舟中不见春。
七绝•端午抒怀
文/三军元帅
每逢端午粽飘香,艾叶丝丝佑寿康。
万户千家忙节庆,谁人还纪屈原郎。
七绝•端午思屈子
文/周仕龙
每逢端午龙舟竞,鼓乐宣天未自豪。
对月含悲怀屈子,难眠彻夜读离骚。
七律•辛丑端午
李天柱
五月浴兰蒲艾香,美餐糯粽饮雄黄。
汨罗佳话千秋颂,屈子英名万古扬。
绝笔怀沙悲国难,赋兴骚体痛家殇。
龙舟竞渡驱魔患,华夏文明源远长。
七律•端午祭屈原(新韵)
文/杜玉林
粽叶飘香盈禹韶,幽弦欢轸汨罗谣。
怀沙兴济天庭振,橘颂情柔美政昭。
胸系忠魂凝荩骨,歌扬大义漫岧峣。
灵均耀世黎元敬,岁岁龙舟竞楚骚。
踏莎行•端午兴墨
欢度端阳,天辉云叆,驱波击鼓龙舟赛。怀沙报国烁乾坤,楚歌激荡逾千载。
荩骨留香,精神常艾,魂萦六合山川彩。离骚绝艳耀儒门,宫商跌宕情不败。 (晏殊 体)
浣溪沙•端午节
文/枫叶红
绿水一池菡萏开。艾蒲剑叶立门阶。避邪香袋挂前台。
百舸争流民俗遗,千年咏唱长卷裁。粽香重五祭江哀。
七律•端午
文/田庆瑞
黍粽荷包绿豆香,清油盒子鲤鱼汤。
门楣插柳迎三夏,壶里添醪诵九章。
为避虫蛇曛艾草,但教秦荻远潇湘。
诗人节日无多事,美食都投水魅尝。
【厉家寨分社推荐】:
七绝 端午节(新韵)
文/王安国
金丝缠绕粽飘香,端午佳节故事长。
一曲离骚屈子泪,名垂青史永留芳。
七绝粽子(新韵)
文/王安国
荷包粽子香,端午敬忠良。
入口家乡味,心中想起娘。
七律 屈原祭(新韵)
文/王安国
五月鱼肥粽米香,龙舟竞渡顺风扬。
滔滔江水埋忠骨,滚滚红尘育栋梁。
半部离骚屈子泪,一篇天问楚君殇。
英雄自古人人敬,青史留名济世长。
七绝 端午哀思(新韵)
文/刘汉宏
端阳已至祭屈原,粽叶飘香华夏传。
挥泪汨罗来悼念,浩然正气在心间。
七绝 端午节(新韵)
文/孙钦霞
粽叶青青糯米香,端阳祭祀敬忠良。
名垂青史传千古,举世无双四海扬。
七绝 端午粽子(新韵)
文/梁海英
芦青包裹米飘香,五线缠绵韵味长。
艾叶菖蒲情意好,牛年端午祝安康。
【临沂分社】推荐
端午节遥想
马培荣
愚叟孑身对汨罗,纵然高唱亦悲歌。
东徙不灭荆三户,驻足淮南小燕窠。
昔日韩郢遗迹在,竹签史记故事多。
徐夷本是古楚地,再咏问天泪婆娑。
(2021年端午节)
【注】
1、荆:即楚国,亦称“荆楚”。
2、三户:楚南公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3、小燕窠:在盱眙县天泉湖镇南山中,又名“项燕窠”,相传楚国寿郢灭、楚王负刍被擒,楚国将军项燕拥立昌平君为王,撤退到淮南继续抗秦,在此筑营,故称“项燕窠”,民呼为“小燕窝”“小燕窠”。
4、韩郢:在天泉湖镇古城集西一公里,为省级文保单位“古城岗楚城遗址”。今仍有残存的土筑城墙,并出土大量战国时期的片瓦、陶器碎片和楚国“蚁鼻钱”。
5、竹签:指《竹书纪年》,记有楚王负刍被擒,拥立昌平君为王,在淮南继续抗秦事,与《史记•秦本纪》记载相符。
6、徐夷:原东夷之“淮夷”,夏禹时因伯益辅佐治水有功,封其子若木于淮夷地建“徐国”,故又称“徐夷”,后音转为“盱眙”。
7、古楚地:旧志载,盱眙古属楚国,为楚邑。今盱眙山区有大量以“郢”为名的村庄,其中还有“熊郢”“米郢”等楚国贵族姓氏命名的村庄,且有“熊、芈”的转音姓氏,如郉、寻、米、叶等。
8、问天:即屈原所作《天问》诗。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据说屈原在汨罗江边慷慨吟诗《天问》,随即投江而死,后人以端午节纪念他。
【延安分社】推荐
吊屈原
文/冯期武
胡风何故噬忠烈,奸佞横行国事沉。
壮士匡君成夙愿,贤臣遭贬冷雄心。
怆然挥墨离骚赋,忧郁得诗渔父音。
江畔云烟都散去,今朝祭奠不堪吟。
端午抒怀
文/冯期武
时逢五月期,红豆寄情痴。
江畔烟岚起,山头云水驰。
燃香祈百福,把酒贺千禧。
盛世清平乐,离骚雅韵随。
端午寄情
文/冯期武
投怀夏至接端阳,粽子香甜万户忙。
艾草青枝驱疬疫,菖蒲绿叶吐芬芳。
亲朋处士皆欢喜,山水众生俱吉祥。
邀约诸君饮黄酒,天长地久享安康。
周家汉
端午节 七律
其一、叹屈原
端午划船叹屈原,反思抱石泪倾盆。
文王羑里图商纣,勾践薪中复后坤。
以辱求荣韩者信,韬光养晦武之孙。
男儿忍耻观时变,何苦投江作怨魂?
其二、祭屈原
庆贺端阳祭屈原,千船竞渡鼓歌喧。
联齐抗暴强军计,举士推贤治国言。
正则心灵知骗局,楚王耳软丧秦藩。
精忠九死犹无悔,品读离骚泪眼昏。
↑国风社金牌主播总逢春
(诗社题字:方胜)
国风社(总社)
终身荣誉总社长、总编辑:尹玉峰
名誉顾问: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方胜
总社长、总编辑:杨凡
副总社长、副总编辑:杨福春 高树业
执行总社长、总编辑:红太阳
主编:杨凡 张明康 镜湖秋月 刘成林 且行且珍惜 张传禧 疏一影 陈昭维 乔彩凤 李玲 王学志 水中珊瑚 刁圣春 淡泊人生
主审:杨凡
朗诵部部长:梦露
播音艺术指导:梁珊
自由诗社主编:王丝雨
金牌主播:梦露 梁珊 老革命 静远 温柔 快活林 月儿 虹 并非不同 总逢春
——————
国风社(总社)格律诗词创作中心
主任:杨凡
编辑:且行且珍惜 镜湖秋月 刘成林 红太阳 疏一影 张传禧 陈昭维 乔彩凤 刁圣春 淡泊人生 水中珊瑚 王学志
——————
国风社(总社)协调发展中心
主任:高树业
——————
国风社(总社)山东分社机构
山东分社名誉社长:李庆和
山东分社社长、总编辑:高树业
山东分社副社长:袁洪铎 李秀原 徐友擎 张炫 贺明 刁圣春
山东分社主编:高树业 李秀原 徐友擎 张炫 刁圣春 张俊侠
——————
国风社(总社)延安分社机构
延安分社社长、总编辑:依然(张俊侠)
延安分社副社长:田向洪,彭炳国,张善海
金牌作者:李旭,田向洪,张善海,彭炳国,郭自忱
延安分社主编:张俊侠,高树业,刘长青
——————
国风社(总社)西安分社机构
西安分社社长:段联合
西安分社副社长:曾士全
西安分社总编辑:李侠
西安分社副总编辑:叶飞
西安分社主编:王学志 叶飞
王战,陈云龙,邬焜,李志慧,王家鼎,朱志锋,段联合,隗合明,舒志君,周义长,徐继山,李仕华,杨溪,包含,李志谨,戴生歧,高小雅。
——————
国风社湖南分社机构
总顾问:林峰(香港诗词协会原创会长)
湖南分社社长、总编辑:夏支左
副社长:文永龙 曹琴
顾问:美慧 张孝凯 谭荣萼
彭畅华
编委:夏支左 文永龙 刘朗明 胡育群 詹端娥 李玲 红太阳
——————
国风社(总社)陕西分社机构:
名誉社长:李启峰 石林 包应已
顾问:车敏亮
社长、总编:董念学
副社长、副总编:张富贵 王 凤 李秀原 刘振芳
主编:
张联盈 安贵龙 姜 博谭津涪 陈大清 王致业李丁郎 王拥军 张文平
——————
国风社(总社)临沂分社机构
名誉社长:马培荣
社长、总编辑:杜琴玉
副社长:宋云宝 刘金锋 王圣宇
主编:宋云宝 刘金锋 孔令华 孙燕 唐菁华 孙军 高志敏 王雷 王雪松 黄庆年 朱丽娜 李恒修。
——————
国风社厉家寨分社
分社名誉社长 :葛树民
分社顾问 :李家举 厉玉荣
分社社长 总编: 王安国
分社副社长:王兴峰 孙钦超 徐志坚 谭举庆 滕厚玉
主编: 王安国 王兴峰
办社宗旨: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国粹文化 贴心服务三农 推进乡村振兴
——————
国风社(总社)沂蒙分社机构
名誉社长:袁照东
社长、总编辑:李锦川
副社长、副总编辑:杨圣文 刁圣春 王丝雨
主编:刁圣春 王丝雨 王丽
——————
国风社(总社)新疆分社机构
名誉社长 : 李忠华
顾问 :李锦川 张富贵
社长 、总编 :李秀原
副社长、副总编:蓝雪花 罗洵 王丽
主编 : 蓝雪花 罗询 王丽
——————
国风社(总社)青岛分社机构
名誉社长: 姚连卿
社长、总编: 刁圣春
副社长、副总编: 袁冬青 杨会宪
主编: 刁圣春 袁冬青 杨会宪 刁晨雨
副社长 副总编 依然 婉莹
国风社海子京剧分社机构
名誉社长:
上官步亮 上官步君 上官步乐 李景伦 郝玉利
高树业
社长 总编辑 上官景坤
副社长 副总编:徐清臣 上官修庆
导演:上官步君 苗其荣
弦乐组:上官步君 上官步乐 李景伦 上官修金 上官淑琪
打击乐组:上官景营 高洪福 邢洪主 孟凡寿 张清义
主要演员:上官步亮 上官步君 上官步乐 上官景坤 上官景湘 上官景泉 朱敏时 吴常顺 吴常伦 上官景祥 上官步武 上官景顺 上官景跃 尹克伦 张清义 张孝霞 陈丽 郝玉珍 郝玉霞 郝学霞 张玉宝 上官世宝 上官景庆
作者:尹玉峰。中民文化产业集团副总经理、慈善中国书画院、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两院副院长、Ⅰ0—WGCA国际组织世界绿色气候机构东北亚—东盟(中国)总部国际书画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主席、Ⅰ0—WGCA国际书画鉴定评估研究院副院长、Ⅰ0—WGCA国际书画首席鉴定专家、都市头条编辑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