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翰林国粹诗社编委部
总顾问:胡迎建 熊盛元 包德珍 南惠萍 张驰
顾 问: 疏一影 崔德煌 萧起盛 知不足 冀林 刘成宏 叶叶新 姜舟林
才女导师:多多
才社长:南惠萍
翰林社长:九世轮回
副社长:柔光 余建军 张连玉
总顾问助理:禹若涵
社长助理:靳望舒
主 编:月夜如诗 郑编 芳儿 悦山草堂 孙晓波
晨晓 丫丫 行空天马 靳望舒 张则开
编 辑:过去 林巧儿 吴双

南惠萍
端午言来感慨中,流芳屈子祭无穷。
亲民尽力关怀甚,为国捐身热血融。

九世轮回
往事前尘尽日空,汨罗江畔起悲风。
狂歌此去求知己,醉舞相看笑楚公。
城阙感深云梦彩,乡关谁念杜鹃红。
今安故国孤魂远,多愧苍生热血融。
端午感怀 和韵南社长
禹若涵
粽又飘香五月中,悠悠传意感无穷。
当年屈子朝天问,今日贤才引路通。
俗美犹能长纪念,民安不复旧伤忡。
龙舟竞渡飞涛里,一样豪情势更雄。

端午感怀次韵南惠萍老师
张则开
长忆当年五月中,三闾赴死作冥穷。
外忧总被张仪惑,内患常为郑袖融。
纵是九歌章易读,仍然一奏耳难充。
汩罗江水生云翳,故国新人更拜崇。
迎端午节和南姐律诗一首
王美珍
端午节临轮序中,四时花木竞无穷。
香罗叠雪眠红蝶,细葛如茵喜软风。
瓮备佳醪醇味久,门悬紫艾瑞祺融。
皆言此日怀屈子,诵读离骚百倍功。
端午感怀
靳素杰
又是端阳汩水融,龙舟竞赛展英雄。
莫忘屈圣诗仙去,只有飘香粽子同。
百姓千家来寄念,离骚一部憾长虹。
满怀遗恨铭今古,曲奏心酬意向东。
端午抒怀(依韵南社)
傅翠兰
岁岁端阳孟夏中,芙蓉绽蕊石榴红。
千舟竞发连天际,万鼓齐鸣震水宫。
报国捐躯功载史,留篇撰玉气堪雄。
丝缠角粽情何了,黄酒三杯祭屈公。
依韵敬和南惠萍社长《端午感怀》
卢凤枝
天问行吟南北中,龙舟竞渡鼓声洪。
汨罗波卷揪心恨,屈子情怀鉴世风。
拥抱自然贞节住,催醒纯朴楚歌雄。
回眸总信魂犹在,始有人间正气隆。

端午有感(和南社长)
彭云
毕竟阳湖五月中,风光旖旎梦无穷。
廓桥清美荷田错,粽子鲜香忆念融
多少闲愁新雨送,一腔热血汨江充。
蜻蜓点水悠然赏,端午仙台祭礼崇。
又赋新诗悼屈公(和南惠萍韵)
戴凤英
雨打新荷绿水中,榴花念旧韵无穷。
抚情效志何遭贬?爱国为民路不通。
天问茫茫无应答,离骚漫漫尽成空。
粽香难表忠魂事,但看龙舟已顺风。
端午怀屈子感咏(依韵南社长)
高理红
岁岁端阳咏赤忠,美人香草古今通。
尊尧明法求真理,弃秽举贤倡正风。
国用良臣得天下,民逢圣主出英雄。
纵观笃爱新时代,万里河山一片红。
端阳节寄怀
芳儿
五月端阳祭屈翁,先贤志士铸精忠。
仁心德口千民乐,律己宽人百姓躬。
坚守职能凭胆气,弘扬大爱展雄风。
今生无悔真情献,不朽功勋万代崇。

端午抒怀
刘连敏
端午伤怀念屈公,惜君抱石水流东。
离骚一曲绵千古,天问三声震九穹。
此去含悲人共愤,从来有泪月同朦。
而今又响龙舟鼓,米粽香蒲酒满盅。
端午感怀(和韵南惠萍老师)
晓客
汨水清流故郡中,愤然屈子问天穷。
民生大计心关念,家国情怀意望融。
万古楚词诗业注,九州角粽义风充。
龙舟竞渡英灵祭,华夏荣光代代崇。
端午感怀(步韵南惠萍老师)
刘煜
遗恨填膺愤懑中,离骚写意九歌穷。
投江明志寒心去,报国无门热泪融。
天问楚山谁可挽?地腾汨水梦能充。
每临端午前贤祭,屈子忠贞后世崇。

端午节抒怀
贺律桂(次韵)
岁岁端阳竞渡中,屈原美政颂无穷。
丹心可鉴王焉赞, 宏愿难酬计怎融。
风口行吟愁未尽,火坑求索劲尤充。
离骚千载留青史, 爱国精神众敬崇。
端午感怀
依南惠萍老师原玉
左哲夫
镌刻端阳华夏中,离骚一曲读无穷。
菊兰典雅山川在,松竹清风壑谷融。
粽子青山挨户垒,汨罗江泪每时充。
炎黄击鼓何曾息,铭记复兴当世崇。
端午节感怀
郑祝云
烛到端阳别样红,神州处处祭骚翁。
忠心已为河山碎,浩气长存日月躬。
面面文章关疾苦,篇篇诗句解民穷。
先人一曲怀恰赋,大爱精魂耀碧空。
端午感怀 步韵
姚作意
危楼倾落杖权中,浊水涛涛泪不穷。
家国千年情结在,山河万里意行融。
离骚愤语忧民弱,天问严辞气焰充。
竞渡龙舟怀屈子,英容安在永传崇。
颂屈原(依韵)
余建军
离骚巨著愫由衷,天问才思几许通。
帝典无常忧国破,屈原挚爱泪兵穷。
有心难尽良臣意,含恨长留汨水中。
壮志襟怀流响远,端阳最是受人崇。

端午节感怀
朱俊强
爱国诗人传颂中,忠言进谏语无穷。
寒心彻骨跟君别,热血盈腔与浪融。
拜祭英豪青粽敬,呜啼汨水泪波充。
浩然正气乾坤贯,不屈坚贞万世崇。
端午的思念(阳韵)
乔维祖
屈子问天天不语,石沉河溺国人殇。
投醪米粽鱼虾食,竞发龙舟觅栋梁。
枣实团团肴果奠,艾蒲缕缕疫邪亡。
千年习俗今朝至,南北大江端午香。
端午感怀
枫林晚景
五月端阳初夏中,龙舟竞技乐无穷。
葫芦溢彩柳枝挂,艾叶飘香毒气融。
千古离骚成绝唱,一枚粽子裹奇充。
雄魂报国留青史,天问华章阔论崇。
端午节有感
林天
拜祭英魂泣汩罗,忠心耿耿世人歌。
佞臣掌印朝纲乱,拒谏愚王毁国多。
青史无情明善恶,苍天有眼辨妖魔。
离骚美韵光輝耀,汲取精华咀嚼磨。
步翰主原韵
萧维扬
一卷离骚泪眼中,忠臣历代叹时穷。
赤心报国沧浪苦,汩水投身丹血融。
㴝庶悲哀香粽祭,苍冥正气塞天充。
龙舟鼓震先贤喚,永续精神万世崇。

端午感怀(步南惠萍原韵)
乔维祖
屈子故乡淹水中,坝拦三峡意无穷。
忠心报国奸臣害,热血勤民碧浪融。
汩逻江边沉石抱,龙舟竞逐向君充。
新祠南岳离骚表,诗祖精神万世崇。
端午感怀(步韵)
马元星
端午江河百感中,楚魂屈子德无穷。
铺笺写尽沧桑意,借酒寻些稚气融。
插艾焚香疮害扫,竞舟裹粽吉祥充。
离骚一曲千秋颂,天问追怀诗赋崇。
端阳怀古
静默淡然
五月端阳祭屈公,文房蘸墨写词融。
修明法度勤廉政,改制良方体恤农。
宦侫馋言官位贬,怀王愚昧伟图空。
清魂化雨中华佑,傲骨留存万卷宗。
依韵吟端午祭屈翁感赋
陈冠雄
每到端阳祭屈翁,华人无不痛而崇。
龙舟擂鼓怀忠俊,香粽抛江伴泪冲。
天问百条求索路,离骚万把个射狼弓。
诗魂孕育新生代,揽月摇星上碧穹。
端午感怀
王一能
成文往事记心中,报国情怀血水融。
一首离骚明月唱,数行天问暮云空。
汩罗寂寂千年魄,屈子悠悠万里风。
四海黎民今共祭,群贤壮士悼英雄。

端午
吴双
菖蒲蒿艾挂堂中,粽子飘香味不同。
锣鼓征催观众乐,龙舟争赛健儿冲。
一年一度端阳节,三楚三湘梅雨蒙。
追奏屈平忠义曲,离骚传记九歌风。
端午感怀(依韵)
石柱
岳飞刺字铸精忠,屈子怀沙向泽宫。
几处龙舟争虎豹,满江黍角饱鱼虫。
湖南春水思骚客,塞北孤城念李公。
昏聩楚王稍有道,灵均岂入汨罗中。
端午悼屈子 步韵
姚作意
危楼倾落汨罗中,浊水涛涛叹不穷。
家国千年情结在,山河万里意行融。
离骚愤语忧疆土,天问严辞恕气充。
竞渡龙舟怀屈子,悠悠碧水庶民崇。
步韵南惠平老师端午感怀
兰亭古墨
正气浩然今古中,汨罗江水叹无穷。
满腔遗恨昏王出,一缕忠魂大地融。
忧国屈平人哭去,忌才奸贼鬼谋充。
端午感怀
马建勋
角粽飘香祭屈公,先贤美德后人崇。
心怀遗恨愁难尽,梦赋雄图志未工。
一跃投江留徇义,九歌颂雅著昭忠。
和韵南社端午感怀
李冰洁
艾草菖蒲盈市中,榴花吐火怒桥东。
谁家寂寂等闲意,孰处殷殷互诉衷。
四口之庭三鼎立,半弦如月几愁融。
端午吊屈原(依韵)
詹汉民
岁岁端阳祭屈公,龙舟竞渡鼓声隆。
怀沙有恨灵均去,哀郢无言热血融。
一部离骚传万世,千条天问啸长空。
九州共奏忠魂曲,史册流芳楚国风。
依韵和南惠萍老师(端午感怀)
程积祥
端阳岁岁黎民祭, 敬意频频泪雨濛。
竞赛龙舟英武志,撒抛米粽俗情丰。
倚门悬艾除邪气,盈室描符佑矢忠。
品德高标千载颂,铮铮铁骨屈原公。
端午感怀
蒲公英
每到端阳忆屈公,龙舟竞渡鼓何穷。
离骚洒泪千文染,天问抛身万阙融。
有志贤君情爱国,无言百姓意词充。
光阴史迹民心固,后世家乡祭粽崇。

诗人节悼屈原
依韵南惠萍老师《端午感怀》
行空天马
诗人节与往年同,处处神州祭屈公。
一曲离骚千户记,几声天问万民崇。
忠言直谏求真理,谗语偏听害俊雄。
侠骨柔情虽早逝,忠魂永活众心中。
依韵和南社《端午感怀》
向诚
千古冤魂屈子翁,汨罗洪水溺英雄。
端阳祭奠忠臣日,糯粽投江正路通。
艾草熏香添秀色,菖蒲怯怪避邪风。
龙舟竞渡夺标勇,家国祥和一片红。
和韵翰社《端午感怀》
萧成荣
端午龙舟碧水中,号声鼓点荡穹空。
堤茵树翠园楼美,旗艳裙红果食丰。
糯粽昌蒲驱晦气,新茶黄酒聚诗翁。
离骚一曲千年恨,忧国亲民万世崇。
端午感怀
刘煜
屈子含冤万念空,以身明志赴江中。
九歌倾诉言无尽,天问呵成笔写穷。
一曲离骚荆楚响,三番直谏庙堂充。
横遭猜忌唯余恨,求素精神后世崇。
依韵和南社长《端午感怀》
汪涛
屈子含冤五月中,以身殉国志无穷。
三番变法千般谏,一世忠诚万念空。
挂壁菖蒲驱蚊蜹,抛江角黍祭诗翁。
离骚典籍铭青史,求索精神代代崇。

依韵和南惠萍老师《端午感怀》
毕明
逸世晴云霁月中,端阳临至寄无穷。
修身持节齐苏武,许国匡时比窦融。
湘汉浩歌香草赋,汨罗沉醉楚辞风。
远游渔父随天问,功德何须石碣崇。
读南惠苹老师《端午感怀》有和
何庆鹏
插艾民间端午同,龙舟黄酒汨罗风。
怀沙绝笔千秋系,包粽初心五月逢。
鼓点沉浮闻历史,波犹起伏感时空。
弄潮冲浪齐争竞,一曲离骚南北红。
依韵和南惠萍女史端午感怀
罗建平
离骚一曲遍寰中,求索人生万代崇。
长叹国殇三闾毁,悲歌天问四方穷。
为兴社稷轻官帽,愿作汨水望乡龙。
端阳多煮青青粽,抛入清波祭圣雄。
端午感怀依南惠萍女士韵
李自龙
千年习俗在其中,各地陈规有异同。
艾草菖蒲悬户上,汤包粽子入蒸笼。
民间厉扫妖邪事,政界狂掀祭祀风。
竞渡龙舟扬虎气,城乡合力建新功。

每逢端午忆屈原
靳望舒
端午艾香飘聚空,世人凭祭屈原忠。
投江抱石含冤去,忠烈英魂入显崇。
万顷碧波穷尽处,赛舟品粽饮黄雄。
一吟天问空惆怅,犹有离骚万载功。
辛丑端阳怀屈子
詹青
端午之声韵略同,朗讴忧国屈原公。
草间碑宇花犹在,鱼腹诗魂恨未穷。
楚地依然飘苦雨,江潭不复酿悲风。
八方香客遵天嘱,共向罗渊再鞠躬。
端午(步韵)
王楚雄
神州午日贺天中,角黍诸般样不穷。
酒兑雄黄滋味別,门悬艾草妙香融。
龙舟破浪威风凛,墨客赓歌诗意充。
古往今来怀屈子,忠臣义士世人崇。
端午感怀
付筱羚•听雪
丝麻麦李出丘中,身正齐家守固穷。
治国有心无伯乐,厌华修德学梁鸿。
真情错与闲年付,大梦难和俗世通。
更叹灵均端午去,人生万事不由衷。
.屈原步韵南惠萍老师
邹水平
屈子轻生江水中,可知遗恨亦无穷。
良臣许国遭流放,奸佞投谗却洽融。
几片楚辞心迹表,一曲悲歌浩气充。
文采侠肝昭日月,炎黄苗裔永尊崇。

端阳有感
高应富
抱石栖身浊浪中,谁堪仰首学英雄。
忧民尚可依天问,报国何须向水冲。
莫道君前阳寿短,当羞肚内智谋穷。
王朝腐朽寻常事,唤醒工农易主公。
敬和南会长端午感怀
妮儿
谁写离骚感慨中,汩罗江上梦无穷。
当年以死虽明志,此际犹生但任崇。
角粽飘香谁又念,龙舟竞渡岂知雄。
遗篇读罢心悲却,独立桥边望远空。
敬和南惠萍老师端午感怀
陈春玲
离骚咏唱九州同,天问铮铮震宇穹。
壮志难酬倾血泪,精神不朽贯霞虹。
划船熏艾千波涌,包粽思贤万众崇。
每到端阳华夏祭,诗腾浩气永铭功。
端午感怀(依韵南慧萍老师)
佘洪玲
汨水频传竞技声,龙舟擂鼓楚江鸣。
株株艾草怀先辈,阕阕诗文警后生。
报效无门身己去,忠奸有据墨难评。
离骚天问今尤在,未忘贤臣爱国情。
端午抒怀
龙翔宇(次韵)
又复端阳忆故情,似闻竞渡逐潮声。
洞庭浪涌龙旗动,江汉霞飞鼍鼓鸣。
棹影雄风今尚在,乡音楚调亦诠评。
怀沙殉国九章绶,屈子忠魂千古名。
端午节
赵昕
绿粽飘香端午天,中华儿女喜眉妍。
荷包五毒丝绳佩,米酒雄黄艾草悬。
锣鼓龙舟寻屈子,汨罗江畔敬忠贤。
离骚一曲含悲愤,天问九章留史篇。
排律 端午感怀(和韵南惠萍社长)
林巧儿
一声鼓槌破苍穹,鼎沸人声鞭炮红
木楫推波飞锦鲤,轻舟踏浪胜强弓
谁言南国粤江浅,且看穗城赛事隆
虎健蒲香驱毒蛊,酒浓粽糯敬辞宗
实难只手挽荆楚,长向汨罗评苦衷
香草美人成独创,九歌天问指长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