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诗歌联合会《修竹留云》第1691期

《西路军征战史概要综述》散文(5)
作者:李希勇
主播:荷塘月色
李先念率领这只催不垮,打不烂的队伍,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艰难困苦的拼搏,九死一生的浴血奋战终于到达星星峡,与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胜利会合。至此,这支英雄部队仅存420人。抗战爆发后陆续回到延安,日后成为我党我军的中流砥柱。
中央对西路军的安危极为关怀,曾不断地给予指示,并采取各种接应和挽救措施,组织援西军,积极营救收容失散人员。在周恩来的领导下,经过多方努力和积极营救,西路军被俘人员五千多人重新回到了革命队伍,其中包括秦基伟,方强,徐立清,魏传统等开国将军。经过残酷斗争考验的他们成了革命队伍的中坚力量。当朱总司令看到归来人员破衣烂衫,面黄肌瘦,痛心的流下了眼泪。
失败在即,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决定:徐向前,陈昌浩离队去延安向中央汇报工作。当时徐向前说啥也不肯离队,他说:“这支部队是我从鄂豫皖带出来的,到了这个地步,我回去干什么?大家都是同生死,共患难过来的,要死也死到一块”!这是徐向前的肺腑之言,他知道自己作为总指挥,提前离开部队会造成军心不稳。
为了徐向前的安全,陈昌浩带着不由分说的口气说道:“这是军政委员会的决定,向前留在军中目标太大很不安全,不利于部队的分散行动”。于是,徐向前凭着一幅贴身藏着的地图孤身回到延安。
当时形势异常严峻,敌人到处搜捕流落红军,尤其开出高价悬赏缉拿徐向前等西路军主要负责人。他只能在祁连山中摸索前进,一路风尘仆仆、风餐露宿、食不果腹,遇到艰险困难无数。
1937年4月29日,徐向前蓬头垢面,满脸胡须,披着一件脏兮兮的放羊人穿的羊皮袄扮成羊倌,在一个名叫小屯的村庄,遇到红四军参谋长耿飚,他带领队伍将徐向前安全护送到延安。耿飚回忆,他看到落难的徐帅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感到他比实际年龄老了20岁。几天后,毛主席在延安窑洞约见了徐向前安慰他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
在警卫员的护送下,起初陈昌浩、徐向前结伴而行,随着马家军的追击,警卫员牺牲只剩两个光杆司令,为了安全起见,两人昼伏夜行。在关键时刻,陈昌浩却生病了,发烧很厉害,遇到一个郎中陈昌浩湖北老乡,就在他家养病,几日后不见病情好转,为了不连累战友他便让徐向前先回延安,两人就此分别。后来的人生命运截然不同。建国后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官至解放军总参谋长。
而陈昌浩病好后却改变了主意,他没有回延安,而是来到了湖北老家,或许是因为愧疚,他想在鄂豫皖根据地重新拉出一支队伍,但都不如人意。陈昌浩希望破灭后又转辗来到延安。后因严重胃病赴苏联治疗,直到1951年回国,担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因不得志,积郁成疾,于1967年7月30日去世,终年61岁。
关于西路军的问题,在1937年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中己做结论。西路军向甘肃北部前进,与西路军的严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克服张国焘路线,这个结论是客观公正的,也是符合史实的。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因陈昌浩是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有最后否决权,他执行了教条主义左倾盲动路线。
(未完待续)2021.6.5

作者:李希勇,国学文化传承工作委员会委员。作品有:多篇系列红诗;数十集系列散文诗~向西藏进发;多篇父母情怀系列散文诗歌;长篇小说《不朽的丰碑》、报告文学《风景这边独好》等。长篇组诗《2020春天序曲》~中国武汉抗疫纪实,《我曾经是军人》被编入国学委员会《百年伟业》纪实丛书。

主播:荷塘月色,实名王春艳 甘肃省朗诵协会会员,甘肃诗词学会吟诵协会会员。热爱生活,爱朗诵,爱旅游,喜欢唱歌,看书写作。愿用声音和文字记录诠释生活中的点滴。

中华诗歌联合会总编辑部
审编:梦如诗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主席兼总编:梦如诗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东方武鸣、晨曦
秘书长:蓝儿
总诗评:芝山石
古典诗词研究院院长:芝山石
常务副院长:怕瓦落地
副总编:蓝儿、追梦天涯
主播部部长:吥咻
主席助理:刘芬
南方文学社社长:蓝儿
北方文学社社长:大漠神鹰
中原文学社社长:追梦天涯
西部文学社社长:何兰青
东部文学社社长:小小
渤海文学社社长:司汉朝
儿童文学社总社长:追梦天涯
少儿语文培训部部长:秋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