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酒城文苑
主编/香南俏北

目录
品墨斋 高明
黄嵩良 文山堂主
清风慕竹 邓永 李伟忠
端 阳 三 咏
品墨
(一)
门楣插艾漫清香,粽煮千年风味长。
粘意甜情邻里送,清晨户户品端阳。
(二)
龙舟竞渡誓争先,忍看忠良沉九渊。
国难如山捞不起,粽投鱼蟹换尸全。
(三)
此憾绵绵何日休,世承古俗后人留。
儿孙品粽应牢记,不死忠魂驻九州。
夜读离骚怀屈原
品墨斋
汨罗一跃巨峰沉,千古峥嵘不朽身。
绝唱穿空云化泪,离骚掩卷烛招魂。
国殇端午龙舟祭,橘颂九州风骨存。
唯愿后人悲剧少,捐生沙场胜陪君。
端午两首
文/高明
一
端午之际倍思亲,屈原子胥逝江心。
曹娥寻父逐流水,舍身取义报双恩。(注)
二
以棕纪念怀先贤,龙舟排竹寄情深。
一年一度不能忘,故人含笑热泪奔。
注:双恩指国恩、亲恩。

黄嵩良
端午如期又到来,江河龙舟猛浪翻。
家家门上挂艾狗,年年纪念为屈原。
文山堂主
端午节日棕子香,纪念屈原为国殇。
中华民族多苦难,英雄儿女为国亡。
文山堂主
离骚天下传,天问更超前。
端午节日至,怎能忘屈原。
清风慕竹
泪罗江上赛龙舟,肉棕酒向激流河。
爱国诗人举世敬,可悲可恨是昏君。
端午胡泼墨涂鸦(打油)
清风慕竹
三闾大夫愤投江,龙舟竹排打捞忙。
河畔艾蒲倚石笋,江心糯团逐鳞光。
断桥几见端阳雨,蛇仙何处逅许郎。
一曲离骚千古唱,谁知其味扮忧伤。
即兴
清风慕竹
不喜鸡蛋爱大蒜,剥了一瓣又一瓣。
欲买雄黄调土酒,却怕娘娘梁上盘。
清风慕竹
节近端午盼端午,摘罢棕叶又思蒲。
忽记江阳无处挂,,且将土蒜雄黄涂。

忆儿时端午
清风慕竹
儿时端午散如烟,岂有而今几般闲。
破晓牵牛河边放,还割青草篮中鲜。
大人上山挖洋玉,二姐幺妹灶台边。
每人一个土鸡蛋,剩得大蒜煮在盘。
回家爬树摘桃李,麦饭瓜豆辣椒蘸。
若遇周七不上学,早约伙伴下二里滩。
葛藤捶烂渗白浆,柳阴树下置河塘。
留得一二守鱼起,其余捉蟹乱石翻。
待到鱼儿纷纷起,狗刨入水拿得欢。
螃蟹虾虾提兜放,甲壳乌棒茅草穿。
待到黄昏日又落,各各提串喜回还。
家家此时掌灯起,妈妈倚杏喊儿还。
盐巴椒面卷荷叶,烧煮蒸烤弄美餐。吃完已是二更后,还习功课不可懒。
一觉睡到大天亮,大人开恩不牛栏。
此景只可成追忆,每至端午思潸然!
端午解趣题
清风慕竹
端午粽飘香,艾蒲挂门框。
凭吊屈夫子,归来饮雄黄。
本不胜酒力,饮罢一梦长。
梦中遇老虎,老虎欲食郎。
拼足老来劲,胡乱跑四方。
忽然路遏止,面前横大江。
江宽不可越,虎追渐身旁。
我该怎么办?请君给主张。
清风有醉梦,误入莽莽林。
猛虎欲食君,狂奔大江前。
飞身跃进海,意追屈子魂。
祸福所相依,捡条美人鱼。
搅动碧水波,双双泛涟漪。
缠绵浪花里,慕竹不归田。
十指撩浮萍,掀开绿玉裙。
鸡啼残月坠,梦醒卷珠帘。
清风慕竹
粽香送我入梦香,梦中几番遇君郎。
当年一别深似海,而今两地发如霜。
过端阳
清风慕竹
娘子邀我到长江,陋室蜗居过端阳。
扁豆南瓜案上摆,粽子大蒜盘中装。
长女捧诵离骚句,幺儿汲提山泉浆。
不晒鱼肉比油腻,艾蒲驱邪佑安康。
清风慕竹
汩罗江畔立凉亭,日夜静闻风雨声。
莫效屈子心偏狭,谪仙掬月不同音。
清风慕竹
端午时节天天雨,青草池塘戏鹅鸭。
打马侧畔偷偷过,最怕惊醒昨夜蛙。
无为之痛
邓永
棕子尖顶祭屈原,抛向汨罗投江捐。
爱国忠君遭陷害,宁死坚守自主权。
辛丑端午遇雨
李伟忠
遮日玄云压万城,艾香凄婉粽香清。
端阳时节潇潇雨,都作汨罗涛哭声。
注:
玄云:黑云,浓云。《楚辞·九歌·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三国 魏 曹植 《愁霖赋》:“瞻玄云之晻晻兮,听长空之淋淋。”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数看黄雾乱玄云,时听严风折乔木。” 鲁迅 《无题》诗之一:“故乡黯黯锁玄云,遥夜迢迢隔上春。”

欢迎来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