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西安》
~~写在全运会倒计时100天
文/闲者(陕西.西安)
(一)
西安,
古称长安。
一座长安城,
半部中华史。
这里记录着华夏历史上,
最为辉煌的壮丽诗篇。
盛世长安,
这里曾经,
有万国来朝,
有羽衣霓裳,
留下了李、杜长卷。

(二)
西安,
中国历史上,
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
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
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西安,
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这座城,
有故事,有生命,
有灵魂,更有魅力。
你想了解中国,
应当从西安开始。
阅读西安,
你就会发现,
这是中华文明的坐标,
是写满东方神韵的绿色请柬。
在千年古都,
在这个唐诗的故里,
当你漫步在大街小巷,
俯拾皆是汉瓦和秦砖。
一千多年前,
这里曾留下了,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足迹,
吟风弄月,
他们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三)
一个城市,
有山真好,有水更美。
"华夏故都.山水之城"。
这是西安的历史定位和地理渊源。
"华夏故都",
乃中国建都最多,
周秦汉唐鼎盛故都也,
它是这座城的历史定位。
"山水之城",
山者,南有大秦岭。
水者,周边有
浐、灞、沣、涝、潏、滈、泾、渭,
八水环绕着长安。

(四)
秦岭,
是一道龙脉,
横亘在那里,
提携着黄河与长江,
统领着中国的北方与南方。
它是中国最伟大的一座山脉,
它更是最中国的一座大山。
秦岭主峰,
太白山海拔3767米。
山势雄伟,
山顶为石、山腰多土。
植被多为松、栎等乔木,
间杂有小灌木。
莽莽秦岭、巍峨挺拔、高耸入云。
它既不同于北方山脉的粗犷荒凉,
也不乏南国山峰的妩媚秀丽,
大气而不失灵秀,
柔美而不缺阳刚。

大秦岭,
它集南北山水于一身,
是我国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山脉,
有天然生物库之美誉。
秦岭有四宝:
羚牛、朱鹮、金丝猴和大熊猫。
秦岭与黄河一道,
哺育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如果把黄河比作“母亲河”,
那么秦岭就是中国的”父亲山“。

(五)
每一座山,
都有自己的品格。
大秦岭,
孕育了秦人不屈不饶、
开拓进取的坚韧性格。
司马迁将这座
与秦人崛起、兴盛与灭亡
息息相关的山,称之为秦岭。

巍巍秦岭,美不胜收,
一年四季,景色变换。
初春,万木吐绿,山花烂漫;
盛夏,天高云淡,环绕山间;
秋日,层林尽染,万山红遍;
冬季,冰天雪地,林海雪原。
巍巍大秦岭,
是中华民族的龙脉脊梁,
它让华夏文明辉煌而灿烂。
它以博大的胸怀,
滋养保佑着他的百姓,
献出了无尽的宝藏和物产。
它造福于子孙后代,
在此繁衍生息,世世代代相传。

(六)
每一座伟大的城市,
都会有奔流不息的“母亲河”。
在古都长安,
滋养这座“不朽之城”的,
是被永久传颂的“八水绕长安”。
一座城市,
与河流的缠绕交织,
不仅在于它的生态和景致,
而在于它对文明的孕育,
还有对历史的持续绵延。
翻开浩瀚的中国历史,
被视为鼎盛王朝的周秦汉唐,
古都长安,
无一例外地被当作都城的首选。

(七)
曾经,
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
在他的《上林赋》中写道:
“终始灞浐,出入泾渭;
酆镐潦潏,纾馀委蛇,经营乎其内。
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这是最早描述的“八水绕长安”。
而今,
在被称为“八水”之间,
从泾渭交汇处到灞水之源,
从郑国渠渠首到秦渡古镇,
从太平峪到渼陂湖畔,
所到之处,
其山川草木之美相,
都呈现出史诗般的壮丽画卷,
眼前的风景,
满满都是清丽婑婉,
更近乎唐诗中的山水田园。

(八)
人们,惊叹于
生动和包容的大自然,
历经沧桑,山川万年,
却亘古屹立,蔚为壮观。
人们,折服于
人类创造和革新的勇气,
年轮更迭,岁月流转,
为河流疗伤,为山川增颜。
正因为如此,
从远古走来的“八水绕长安”,
在年复一年中,
尽管河流有改道,
尽管水量有大小,
但今天,
依然能让我们遇见:
“八水绕长安”,
古都西安好似换了人间!

(九)
“八水”的丰饶,
曾给长安经济带来了繁荣,
也曾让古都的文明更加灿烂。
但自秦汉以来,
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发展,
大量的树木被砍伐,
涵养水源的生态系统被破坏。
特别是盛唐后期,
将政治中心迁出了长安,
这里治水的力度亦随之递减。
宋代以后,
大量渠道废塞,水弱流断。
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
“八水”虽依旧存在,
但水量却远远不如从前,
古都西安,
从“陆海”变成了“旱塬”。
尤其是后来,
河道挖砂、乱倒垃圾等,
破坏行为愈演愈烈,
曾经美丽丰赡的“八水”,
变得日渐“憔悴”,风水不如从前。

(十)
令人欣慰的是,
十八大以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开始成为古都西安的发展理念。
他们提出力争在2022年,
恢复“八水绕长安”的盛景,
让西安由“围城”发展,
进入“拥河”发展的新阶段。
为了这个“水之梦”,
西安提出了以“五策治水”,
统筹实施工程治水、
生态治水、技术治水、
管理治水、社会治水,因河施策,
建立“作战指挥部”,“挂图作战”,
整合治水力量,以治污水为突破口,
抓河长制责任落实,
让每一处河湖都有人管,
努力续写依法治水的时代新篇。

西安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
赋予“八水”所承载的时代新内涵。
将建设与恢复不同时期的水文化、
水景观融入水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使源远流长、厚重大气的古都文明,
得以延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真正让历史与文化,
因水而“活”起来,“动”起来,“灵”起来,
成为全市人民的新理念。
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
东有浐灞的广运潭,
西有沣河和昆明池,
南有唐城曲江湖,
北有未央汉城湖,
中有明清护城河,
形成了城市水系新格局,
为生态文明注入了西安内涵。 
(十一)
十四运的筹办,
让本来就红透了的西安,
更加现代时尚与璀璨。
她的夜、她的月,
她的白云、她的蓝天,
还有她的红瓦与青砖,
她的高楼与商厦,
都正在发生着蝶变,
好似翻新了一个西安
西安的“三河一山”,
作为“全域治水,碧水兴城”的重要手段,
新增了生态水面1.56万亩,
修复湿地6897亩。
“城在水中、水在城中、
亲水近水、和谐安澜”
的生态空间正在逐步实现。
“八水绕长安"的盛景,
将再次与我们遇见。 
“三河一山”绿道,
串连起了区域绿地广场,
林带河流、水域湿地公园,
形成点、线、面、网融合的生态系统,
让我们可以欣赏到,
草堂水林、燕鸥花洲、阳光湖畔,
以及云水梯台、千岛链和百花田,
还有十里林带等主题景观。
绿道或蜿蜒、或笔直、或起伏,
那高高架起的“空中绿道”,
让人神往,令人赞叹!

(十二)
“八水”,
对西安而言,
它是历史的根脉,
它是文明的图腾,
它也是城市的血液,
它更是生命的源泉。
河流,
它不仅是诗,
也充满着哲学理念。
河流,
它不仅孕育了生命和力量,
也制造灾难与祸端。
那些至今,
日夜奔流着的河流,
是大自然给人类最好的恩赐。
而那些消失了的河流、
那些泛滥过的河流、
那些污染过的河流,
也教会了如今的我们:
要更加敬畏与珍惜水资源,
守护好“八水绕长安”。
山水西安,
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2021.6.7于西安景园)


(部分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闲者简介:
宋毓文,网名,闲者,男,西安人,当兵廿四年,一直从事宣传政治工作。转业后长期与文字打交道。曾任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市政府参事。喜文学、爱摄影、常游泳。年过花甲,闲暇练笔,图个乐呵。常有散文、随笔、诗歌见诸媒体。2020年成功举办个人诗歌作品朗诵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