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人员名单:
曹艳玲 孟宪康 唐砚霞 马丙红
颜素琴 张兴军 李成东 黄士寿
颜景泉 王 猛 吕文英 朱明群
郑 威 妙 华 李浩东 刘永贵
何其山 刘传德 风 清 吕述尧
俞政海 韦国峰 李红彬 徐史松
阳 光 王慧生 张元兴 乔大庆
薛有毅 张传贤 陈守邦 何茂洪 .
汪勤文 王明花 周艳军 丁怀春
椰风海韵 陈金通 倪传德 尚爱民
端午祭屈原
文/时明生
端午曾滋雨,何因倾泪哀?
古怜忧国士,今奠颂雄才。
不愿鱼争食,只求舟救回。
汨罗江雪恨,万载敬忠魁。
端午龙舟赛
文/时明生
端午龙舟竞技昂,万民插艾更精神。
神州瑞气八方起,仍念屈原怜国强。
端午节祭奠爱国诗人屈原
文/孟宪康
一
滚滾汨罗江水滔,屈原魂魄入天朝。
告知玉帝怀王事,惩罚昏君绝不饶。
二
端阳米粽味馨香,竞赛龙舟祭国良。
上万人观怀屈孑,成千众口斥昏王。
以身殉楚贞操现,骚体诗歌艺术藏。
奸佞无仁遭涶骂,忠臣有道美名扬。
三(新韵)
端午民间传统节,屈原投溺汨罗江。
王庸无道忠良害,狡诈奸臣君主诓。
名著离骚诗浪漫,佳篇天问句魁昂。
永垂不朽传千古,深感山河冠世章。

端午节忆屈原
文/唐砚霞(女)
一
爱国诗人楚屈原,怀王无道信谗言。
汨罗江里抛尸体,万物悲伤泪雨连。
二
汨罗投粽表心真,默祷屈尸魚勿吞。
爱国诗人民祭奠,英灵永在世间存。
咏娃娃节
民间端午娃娃节,喜看垂髫幸福中。
衣服全新多靓丽,香囊佩戴扣花绒。
家家畅饮雄黄酒,户户佳肴各不同。
前辈平时严律己,言传身教育儿童。
端午有思 步颜素琴诗姐韵
文/马丙红
轻翻黄历近端阳,忙种忙收祝顺祥。
包粽源来思屈子,划舟号动震江湘。
蛙声响起声声慢,骚客吟哦点点伤。
且遇人生大高考,今非昔比颂隆昌。
端午有思
文/颜素琴
一依民俗过端阳,蒲酒艾符祈福祥。
角粽投江悲屈子,龙舟竞渡泣沅湘。
回看世事叹兴废,重读离骚多感伤。
忠义良言无纳谏,怎教家国保荣昌。
咏屈原
文/张兴军
秭归竞渡汨罗冲,橘颂陈情天问弘。
不忍楚廷悲避日,岂甘江畔效憨熊。
灵均尊显风云暗,怨凤卑潜社稷空。
一统江山成定局,家家角黍祭精忠。
吊屈原
文/黄士寿
端午童间不懂源,老来才晓吊忠魂。
楚臣屈子吟肠直,诗谏离骚溺水冤。
堪笑汨罗江渺渺,不能洗浟屈怨怨。
诗人爱国众怀念,垂世英灵应继存。
端午颂
文/颜景泉
碧艾香囊诗意恸,离骚唯有众民欢。
荷包驱瘴千家富,碧水竞舟十里观。
数载招魂悲楚仕,万人抚卷叹原官。
悬门绿艾添光彩,注酒青蒲益衣冠。
端午感思
文/王 猛
岁除虫毒在端阳,艾草菖蒲伴粽香。
桃柳避邪驱鬼魅,门神斩怪拒蛇猖。
犹思屈子投江恨,常念愚民为国强
盛世也应容纳谏,前车之鉴不能忘。
端阳节寄怀
文/朱明群(天津)
户户炊烟闻粽香,怀思屈子殉端阳。
离骚一曲表心志,天问九歌怜国殇。
可气昏君听诽语,忠言逆耳反其殃。
良臣不与河山失,汩水冤魂警楚湘。

端午有怀
文/郑 威
江自滔滔水自流,丹心至死替谁忧。
龙旗飘彩人争渡,角黍投香鱼易求。
剩有离骚添浩叹,佩来兰蕙解牢愁。
雄黄酒罢醒还醉,却盼天凉好个秋。
端午有怀
文/妙 华
汨罗虽远夕阳中,潇瑟前朝转眼空。
天问垂成先古韵,离骚化作满江红。
怜君端午兴鱼饵,顾影龙舟唱大风。
不信情怀能止步,呼儿将酒酹苍穹。
端午有感
文/妙 华
日落春山远,江风万古流。
钟鸣输国器,庙食泛龙舟。
天问何人问?相酬孰志酬。
屈平如有恨,未必再从头。
辛丑端午感怀
文/李浩东
汨罗江水碧波长,屈子忠魂千古芳。
一曲离骚留绝唱,漫篇浩气化幽光。
忧民怀世九州咏,遗烈清风万里扬。
荆楚悲歌凝日月,萧湘旧事逐沧桑。
悼屈原
文/刘永贵
梦里又端阳,飞魂吊楚殇。
潇湘已悲滞,兰芷失芬芳。
天问震天聩,离骚绕耳翔。
依稀大夫在,四顾水茫茫。

端午节感怀
文/何其山(山西太原)
民间世代祭忠良,粽叶青青米枣香。
浩作离骚传万载,大夫屈子启端阳。
忧民殉难书芳韵,赴义捐躯谱楚殇。
感慨尔今圆夙梦,休拿浩气化黄粱。
端午怀屈原
文/刘传德
又到龙舟抛粽时,骚人百代惹相思。
无门报国行吟苦,耳畔犹闻杜宇啼。
粽子飘香
文/风 清
日近五月端,家家闻粽香。
中华传承多,文化粽中藏。
端午节有感
文/风 清
中华文化渊源久,端午节中思绪长。
粽子飘香屈原祭,忧民忧国不曾忘。
辛丑岁端午节
文/吕述尧
古来此节粽香浓,蒲剑悬门化吉凶。
艾水浴身邪病却,雄黄洗耳毒虫封。
犹夸抗疫难关克,更赞除魔妙法熔。
承续祖先奇智慧,中华完胜立巅峰。

辛丑端午有记(通韵)
文/俞政海
普照骄阳五月端,龙舟米粽祭屈原。
千年不泯英魂在,忠义家国代代传。
端阳节感赋
文/ 刘 风(韦国峰)(广西)
屈原投水把诗吟,不尽江流贯古今。
每奏端阳哀悼曲,离骚雅韵有知音。
依韵和一之先生《赛龙舟》诗
文/刘 风(韦国峰)/广西
哀念诗魂逐逝波,端阳竞渡驾舟梭。
离骚千古成佳赋,雅韵铿锵爱唱歌。
附:一之先生原玉《赛龙舟》
一之(浙江)
龙舟竞渡逐清波,划桨争先疾似梭。
谁笑长江东逝水,汨罗响起楚骚歌。
端午祭屈原
文/李红彬
汩罗江水流,凭望忆难休。
挥笔朝天问,吹笙化月愁。
怀沙长叹志,橘颂独存留。
投粽祭诗祖,廉风荡九州。

端午节怀屈原
文/李红彬
端午时逢思绪多,秭归江水泪婆娑。
怀沙绝笔洒华夏,抱石馀魂流汨罗。
忠骨大夫忧国志,清心贤者对庭歌。
千秋辞赋后人说,诗颂三闾掀浪波。
端午
文/徐史松
江南五月榴花舞,鲜粽家家满屋香。
户户门前菖艾挂,离骚舟赛又端阳。
端午
文/阳 光
滔滔汨罗水,多少苍生泪。
千古不停流,问君知道未。
辛丑端午有寄
文/王慧生(安徽 池州)
五月端阳粽叶香,汩罗河里屈原丧。
离骚千古万人咏,天问九霄何日康。
兔走乌踆时事易,洞开龙脉水声滂。
今朝社稷安平稳,告慰灵均国富强。
端阳吟
文/张元兴
汩罗水纵流,端午赛龙舟。
橘颂吟三楚,离骚诵九州。
家家熏老艾,户户饮新瓿。
屈子传千载,忠魂万古留。

端阳忆屈子
文/张元兴
时光荏苒到端阳,深巷长街米粽香。
户户经年思屈子,家家插艾饮雄黄。
离骚传诵逾千载,橘颂歌吟遍九章。
遥祭汨罗惊骇浪,龙舟竞渡慨而慷。
端阳有寄
文/张元兴
少钱沽酒忍人赊,端午无心去赏花。
傲骨忧民思屈子,忠魂矢志念桑麻。
离骚吟诵三千载,橘颂流传亿万家。
古楚遗风包米粽,汩罗水碧泡春茶。
端阳有吟
文/张元兴
大陌葱茏四月终,端阳已近沐清风。
舍前蛙鼓声传远,树上蝉鸣耳欲聋。
醉卧小楼观夜色,身居沃野望星空。
谁家锦瑟音幽咽,更饮新醅两三盅。
端阳习俗(新韵·孤雁格)
文/薛有毅(山西榆次)
龙舟竞渡祭屈原,粽子飘香骚客欢。
艾叶避邪宅院净,青蛙暗泣躲灾安。
端午节感兴
文/张传贤
万里驱邪艾草香,更抽蒲剑发青光。
新冠病毒休顽劣,斩尔天中佑健康。

端午农家
文/陈守邦
青青芦叶美东塘,端午千家米粽香。
趋吉门前悬翠艾,蔽虫酒里入雄黄。
彩绒系腕群童乐,杂草煎汤百病防。
一曲离骚传万世,忠臣良相庶民扬。
端午祭屈原
文/陈守邦
城乡端午鼓声喧,糯粽龙舟祭屈原。
刻竹离骚千载颂,捶胸天问九州尊。
举贤保境遭流放,除弊兴耕受苦冤。
国破汩罗沉逝水,青青香草慰忠魂。
辛丑端午节
文/何茂洪(广东 梅州)
端午千年习俗珍,飘香米粽敬河神。
忠诚屈子成冤案,继位昏君利令瞋。
天问九歌传盛世,离骚浪漫巧思新。
轻舟竞渡追哀远,永记良贤报国真。
端午节
文/汪勤文
每逢端午雄黄晒,防病驱邪保健康。
艾插门窗添异彩,青蒲浸酒溢芬芳。
迎端午
文/王明花
遥见曙光新绿浦,翩翩芦苇迎风舞。
绕堤流淌溪声轻,照水眉弯柳叶妩。
著意将之折复收,无心云是来还否。
匆匆只为快回家,裹以真情传友户。

端午•问天(中华通韵)
文/周艳军
屈子正则原是祸?上官下品甚张仪。
生前恨涨一江水,身后名留万首诗。
端午祭屈原
文/丁怀春
碧艾菖蒲百草香,家家户户过端阳。
怀王失楚山河破,屈子投江万世芳。
天问尚能追日月,离骚漫道探穹苍。
飞舟竞渡龙旗猎,壮志凌云华夏昌。
端午节
文/陈金通
今年今日又端阳,只见千家做粽忙。
一曲离骚千古颂,屈原情怀溢花香。
端午俗
文/倪传德
斗草艾人蒲叶剑,龙舟角粽治妖螭。
沐兰祛病雄黄酒,射柳除灾系彩丝。
屈子涛神留怨恨,曹娥孝女古今奇。
一年一度端阳节,千古传承童子期。
端午节颂屈原(中华通韵)
文/尚爱民
襟怀奇梦问苍天,心发离骚警世言。
怒火一腔对当道,忧思万缕系民间。
众人皆醉诗人醒,荆楚将亡屈子怜。
赴浪汨罗为爱国,英魂浩气壮波澜。

词/曲
定风波.端午抒怀
文/李成东(北京)
遍插菰蒲忆草堂。飘香棕叶接端阳。泪洒龙舟梁苑叹。轻唤。梦回仙乐汨罗滂。 秀水遥瞻刘令醉。垂泪。清辞始拜屈公扬。慷慨陈词寻国梦。心痛。一朝贤圣尽忠良。
西江月.端午节
文/黄士寿
粽叶千年随俗,龙舟九派披浪。门前艾挂过端阳。追忆屈原泪飏。 砺剑雄黄驱恶,吉符蒲草除殃。香囊身佩幼心芳。爱国离骚勿忘。
谢池春慢·过端午
文/颜景泉
天中难忘,悬艾叶,香囊旺。去毒又攻邪,儿女红丝藏。欢乐过重五,朋友来歌唱。夏天炎,风扇畅。月初端午,龙渡人人壮。正逢五月,驱气味,庭乡放。 缀襟头风,香气菖莆抗。念念那能忘,问候藏心上。香荷袋,中药创。细尝角黍,不吃荤腥酱。
捣练子•端午颂
文/颜景泉
汩流洪,湘滚浪,龙舟下水喜气洋。文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狂。
拔棹子·端午幽怀(黄庭坚体)
文/吕文英
青艾香。青艾香。三角粽包青艾香。枣泥嵌、蜜意犹尝。咸肉装、却是平生况味飨。 端午想。端午惘。谁记取、少年同食赏。执杯酒、忆君模样。沉水无有桨,心舟能否访。

踏莎行·淮乡赛舟
文/乔大庆
端午欢歌,淮乡敲鼓。龙湖总是划舟处。龙舟选手猛划舟,争先恐后高飞去。
预备冲冲,齐心划橹。湖长水碧迢迢路。划舟赛手取头牌,湖中赛事行人住。
喝火令·端午怀念屈原
文/椰风海韵
陌上菖蒲暗,门前艾草香。国人千古祭魂殇。年岁赛舟成俗,沉粽过端阳。 影春秋隔,悲声楚国长。半生流浪汨罗江。记得骚人,记得客他乡。记得恨传今古,把盏话沧桑。
浣溪沙.端午节
文/倪传德
重五天晴气又炎,孙儿折艾插门前,不知何故祭忠贤。 吾对家人谈旧俗,汩罗投粽味香甜,龙舟慰藉渡争先。
三字令·忆童年过端午
文/倪传德
端午节,合家欢,忆童年。多习俗,古今传。酒雄黄,防疫毒,晒蟾矾。 黏米粽,有咸甜,蛋同餐。兰沐浴,彩绒妍。看今朝,逢盛世,祭忠贤。

现代诗
六月遐想
文/曹艳玲
送走五月的春芳
迎来六月的娇阳
六月的大地
翠绿泛香
六月的禾苗
如同少儿般模样
无比茁壮
儿童节的日子里
让我们纵情歌唱
祝愿孩子们
活泼健康
祝愿孩子们
幸福吉祥
祝愿孩子们
快乐成长
六月的风是那么凉爽
六月的雨是那么缠绵
六月的山美丽壮观
六月是个多情的季节
六月的大街小巷
粽子飘香
六月的汨罗江
波涛滚滚
清澈荡漾
在纪念诗人节的日子里
让我们拿起笔
抒发我们的情怀
续写出浪漫的诗行
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赞美他的天问和九章

九洲文学总社连云港徐圩分社微刊编委
顾 问 曹艳玲 陶兴亚 徐正然
王海棠 张万路 孟宪康
顾丛林
社 长 时明生
副 社 长 陈守邦
常务副社长 颜景泉
名 誉 社 长 倪传德 古长银
主 编 时明生
主 审 孟宪康 陈守邦
编 委 刘玉斌 汪勤文 薛有毅
吴凤余 孟宪英 刘同宝
执 行 主 编 颜景泉
本期制作: 颜景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