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鸟》亲情与母爱的伟大力量
评电影《候鸟》
文/ 何俊锋


“你陪我长大,而你已变老”是子女和父母之间最贴切的描述,由郑现太编剧执导,王姬、高丽雯、陈朵怡、朱怀旭、张雨辰、张海燕、韩兆、李泽汉领衔主演的电影《候鸟》就是以此为主题讲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候鸟》主要表现了一个多年在外打拼的农村女孩单飞,为了工作努力奋斗,在现代职场的拼搏中渐渐远离自己的亲人,有一天突然接到母亲患上重病的消息,为了帮母亲一起完成心愿,女儿亲自开车带着母亲去看海的故事。从甘肃农村一路打拼到城市发展的年轻女孩单飞(高丽雯 饰),为了工作在远离家乡的遥远城市,辛苦的努力奋斗,慢慢在职场的拼搏中她渐渐忽略了亲人的存在。有一天她突然接到母亲方文芝(王姬 饰)患上重病的消息。

一路上单飞与母亲经历了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在这次旅行中,那些儿时对母亲的误解一点点的化解开,母女二人融化着彼此的温暖。但随着旅途终点的临近,母亲的病情越加严重,单飞要带着母亲去医院救治,但母亲依然执意不肯,和女儿相伴终于来到梦想中的海边。

王姬不愧为一名实力派演员,她在片中塑造的独立女性方文芝这个角色,是一个有经历、有故事、有难言之隐的内心复杂的女人。她把一个伤感的故事用带点喜剧形式演绎了一遍,将一部苦情戏用一些有趣的情节表现出来,让观众不仅看得开心,也看的伤心。影片以单飞自己和她的妈妈以及身边亲人的真实生活经历为故事原型,聚焦各种好玩的风景和难忘的往事的穿插,产生了出奇的观影效果,赚取无数观众的笑声和眼泪。比起片子里那些无处不在的幽默,电影的真诚和朴素更让人感动。

电影《侯鸟》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真诚与朴素是根本原因。王姬与女儿高丽雯母文投入了百分之百的感情,对母女关系的呈现,让这部电影拥有一种令人动容的巨大感召力量。电影《候鸟》凸显出朴素的人性之美。这种人性之美,体现在女儿单飞与母亲方文芝之间那种血浓于水的感情上。故事中的单飞,从出生起就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处处让妈妈操心费神,属于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假小子”:打得过比她高大的男同学,差点被开除,和她妈一样的爆脾气,一点都不让妈妈省心……孝与爱,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多年来没有很多的发扬,甚至有点失传了,尤其年轻一代更是淡化了,就像剧中单飞一样,她觉得母给儿女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必须的。甚至觉得母亲“土气”,“唠叨”、“啰嗦”、“无能”。这是这一代许年轻人的通病。

一部电影能让人记住,其艺术性往往起决定作用。电影《候鸟》在技巧上,采用了穿插、回忆等手法,一会农村,一会城市,一会儿童年,一会儿青年,其间,发生了不少好笑又气人的事情。影片对母女人物形象的解构与重构,观众都以为是单在最后拯救了妈妈的人生,其实是妈妈用生命抚平了女儿内心的裂痕。方文芝用她的善良、爱和怜悯复活了女儿深藏在心底的人性微光,爱”仍是唯一的救赎之道。如此的反转,如同欧·亨利小说的结尾,让观众先是安静下来,然后当场哭崩。

古人说,以乐写哀,哀更显哀;以喜写悲,更添悲色。电影《侯鸟》给观众的一个印象或产生的一个美学效果是——既好笑,又催泪。可以说,这是该片成功运用的又一种艺术手法。在单飞的生命中,一直闪耀着一个伟大女性的身影,那就是她最亲爱的妈妈方文芝,一个无条件地爱自己女儿的妈妈。方文芝平时给儿女传递的都是最好的报喜不报忧,往往把困难、痛苦和寂寞、疾病压在心里,生怕给儿女添乱。单飞往往也是把最好的一面告诉妈妈,不给母亲添忧。正是这样,当母亲出了状况儿女竟还是从别人口里得知的。导演在影片中塑造的妈妈的生动形象,其实也映射出了天下无数妈妈的身影。在人物塑造中,王姬通过垂危多病的肢体语言、内涵深刻的面部微表情控制、精准的台词呈现,将老年人的欢乐与忧愁体现得淋漓尽致。何为典型人物塑造,何为典型化创作方法,可以说,电影《候鸟》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候鸟》以一个草根家庭的复杂情感体验,展现了成年单飞在光鲜靓丽的城市生活背后的个人情怀,用一个女孩心理成长故事的形式给母爱写了一首催泪诗。成长,往往伴随着失去、发现与新生。缅怀逝去的母爱,是青年单飞的背影折射出的黯然神伤。海角天涯、奔放不羁的现代生活,逃离式的遗忘,是一个乡村女子汉背井离乡找寻自我、渴望新生的成长方式。一路的旅行,她与母亲的心越来近,她终于明,尽孝不能晚不能等,不要让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悲局重演。父母长辈对子女的要求并不高,最需要的是多多陪伴多交流多理解。而作为儿女,在外打拼,多是想给父母最好的,报答养育之恩,可等有了一定的条件,往往父母已经老了。她悔,她恨自己,她想尽一切想补尝,然而,一切都感觉晚了。温暖、热烈、冗长的母子情回旋在一路旅行的房车里,荡漾在回忆中的校园,稀释在人烟稀少的乡土村落,游离在似有似无的山寨旅行,永远告别在一往无际的大海,看海,那是她母亲方文芝一生的梦想。

母爱是超级英雄,但愿长醉不复醒。《候鸟》里的方文芝总是将人物的命运发展讲得极快,省略了那些复杂、悲惨、阴暗的细节,把所有问题自己扛,把所有的苦自己吃是母爱的细微表达,作为一个单亲母亲,她是隐忍的载体。方文芝的人生哲学是聪慧的,她映照着天下父母那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慈悲心。但同时,她也是草根人物对于沧海桑田变幻的缩微写照,映照普通人的酸甜苦辣,是地域温情、浪漫、哀伤、反思的独特注脚。

“让影片中的母爱真情像一条宽大的河流,在人间温暖的河床上流淌。”全片为真实再现、情感抒发、写实与散文诗化写意相结合的叙事风格。根据人物片的创作规律,我们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并努力使其具有鲜明的当代电影艺术气质。”
王姬也是母亲,她对我说,她很希望通过这部影片,去探讨母爱这个永恒的主题,去表达究竟什么是亲情、责任、坚强、互助和正义。”在《侯鸟》观影环节中,很多观众都被波澜曲折的剧情所打动,甚至感动得流下泪水。当看到方文芝穿着女儿的校服时,当方文芝拾捡散落在地上的红枣和苹果时,让单文看着手机为妈妈做红烧肉时,不少观众发出唏嘘声,并默默地擦拭着眼泪。这些细小的情节,则展现出那些微小又触动人心的爱和温暖。“奔向大海之路虽然艰辛坎坷,历经千难万苦,终于换来母女连心,实在让人心疼,更让人心暖。”观众感恨慨的说《候鸟》是一部写真、写善、写温暖,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电影,它能即使在寒冷的冬天里也能温暖每个观众的心灵,让人们在母爱的洗涤之下,回归最纯粹的感动。”

主题厚重的电影《候鸟》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母爱电影。在观看现场,观众时而会心大笑,时而感动流泪。方文芝几次坚定地说了句:“小飞背后有妈妈。”爱是人的一种本能,她对孩子的爱就是这种本能。电影《候鸟》正是对这种大爱如诗如歌的咏叹,超出了血脉,跨越了灵魂。
树欲静而风不止,是树的无奈,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的无奈。爱要大声说出来,行孝要趁早,别等到亲人离之后,留下的只有遗憾,留下的只有悔恨和悲伤。青春是用来怀念的,女主角单飞最终也可以收藏起那段令她欢喜让她痛的青春故事,勇敢地去面对新的生活。是的,青春终将散场,现实的残酷扑面而来,但不妨为心保留一点温柔的地方,心怀温暖,直面残酷。

电影结束后,观众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次,除了敬重,还多了一份由影片带来的感动,证明观众认可了影片的艺术创作。《候鸟》没有宣传热炒,就像大漠中的一滴水悄然进入院线。然而,一滴水却能映照出人性美的光辉。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还有如此诚心静气地用镜头抒写草根人民的一颦一笑、一涕一泪,让我们对当今的中国电影界有新的尊重和寄望。

何俊锋:陕西著名作家,文化学者,美术评论家,陕西省中国画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安美协学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美术》原主编,《逸品》,《道法终南》杂志社社长、总编,《三秦视点网》总编辑,西安丝路商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