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脑挣钱记
文/王宗合

本文主人公王安良
五一节到了,来佛门圣地法门寺的游客肯定不会少,那么借此机会,摆个什么摊才能比较容易挣到一笔“旅游”钱?身居法门寺真身宝塔以南寺南村民王安良几经思忖,对!就选个别人不在意且时鲜的农家食品蒸槐花。从五一节前一天起,他就和妻子带上长竹杆绑上铁钩搭,在村子四周釆摘起嫩格生生白格灿灿的洋槐花,然后在五一那天早晨起个大早,蒸出三锅洋槐花。果不其然,一碗(一次性食品塑料碗)五元,上午十二点一到就被来自全国各地游客分食一空。第二天第三天直到五一假期结束,他和妻子摆设的蒸槐花摊前游客络绎不绝,加之从第二天起又在原味(当然蒸时混有小麦面粉稍加白糖)基础上,为游客浇上纯正农家醋熬制的蒜泥辣子调料汁,没想到凡食用过的游客味蕾当场被激活起來,其中不乏有“三碗不过瘾”者,就这样几乎每个食用者不忘临走时带上一份兩份,最多的是一个五十多人旅游团,全部上阵就消化了近百十份。五一假期结束了,一算帐:面粉自产槐花无本,只是两人五天十个工,净赚三千多元,那股发自内心高兴劲儿早已把几天里的疲惫劲抵消得无踪无影。

提起二O二一年年后苹果销售,凡是把苹果进了冷库的果农头比斗大(斗即一种农家用来盛小麦、玉米等粮食的木制容器,一般可装30斤左右,这里喻意烦恼多多),为什么呢?一句话,价格垂直下跌:年前每斤两元左右,有价无市,原本指望在临近春节前后卖个好价格,没料希望落空。到了五一节每斤出库价低至五六毛钱,再扣除每斤二毛钱库存费,试想平均亩产五六千斤苹果,能有几多收入?扣除农药、化肥、果袋、套袋脱袋工费等等,又有谁能逃得脱每亩倒贴三几千元的魔咒。而对于那些不远千里从甘肃静宁、陕北洛川等成十万百万斤收购存库的果商更是血本无归…人都说,山地苹果海拔高,日照充足,无农药残留,自然成熟甘甜爽囗,营养丰富,清香宜人,怎能让这么好的苹果眼睁睁坏掉或卖给果汁厂。常言说“酒香还怕巷子深”,对,咱就乘这个机会,让苹果适生区的果农朋友认识认识优生区苹果到底和适生区有什么区别。打定主意,王安良即从果库用四分之一收购价都不到的价格拉来真真正正的山货苹果,走村串乡,过县逾市,不怕无人问,就怕货比货。果不其然,海拔2000米山区种植,接近太阳的苹果独特的高原红色泽一下子吸引了顾客眼球,分切品尝果肉质地细腻、糖分高香气浓,很快以十斤为包装的高山货被果区的果农在内的顾客分享一空,十天过去了,二十天过去了,原计划的销售路线还未走完,转手的货却销售告罄。一算帐,加上五一节蒸槐花收入,不敢说上了万,但的确是八九不离十。

务了好苹果,销售需动脑。从近三十年苹果作务栽培到最后销售,由2010年以前苹果不愁卖到2013年左右苹果市场火爆,到2015年起苹果市场逐渐疲软,到近三年来销售越来越难。善动脑筋的王安良认识到只有务出人有我优,人无我有的商品果,才能在日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为此在苹果销售难的时间里,他曾以库存待销及自留销售办法即每年将一半苹果存入冷库,一半装袋放在家里,赶春节前在划定的销售线路上往返循环:西路由法门→岐山青化→益店→蔡家坡等地;东路由法门→武功→杨凌→周至→户县等地。除此之外,他还将留作落果的苹果,每年在十月一国庆节前以不套袋光照好、含糖高自然无公害在法门寺景区向游客售卖,比起投劳投资耗钱费力的套袋果收入更胜一筹…
苹果袋子该套的也套了,不足百十个桃树近期也就套上袋子,离小麦收割还有十多天空闲时间,该干些啥?该调整一下生活,放松放松。王安良说,他和老伴报名参加了6月6日某旅行社组织的河南一旅游景点三日游,全程大巴价不高,每人百十来元。不管怎么说,身处法门寺旅游景区,说是旅游,更要看看他们的旅游区如何为游客提供服务,有那些服务项目是我们应该参照和学习的。

本文作者王宗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