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蒙山下党旗红 产业振兴情意浓
文‖倪双民
在巍峨的云蒙山下有一个美丽的村子,她就是曾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陕西省最美乡村”的洛南县麻坪镇云蒙山村。云蒙山村依山傍水 ,风景迷人,云蒙山高耸云端,山顶常年笼罩着一层轻纱,在影影绰绰的云烟中忽隐忽现,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了蓝色的天边,给人一种朦胧而又神秘的感觉 ,故而得名“云蒙山”。山脚下的小溪 清澈见底,河水常年四季淙淙的流着,鱼儿欢乐的在水中嬉戏,河边的槐、柳枝条柔美,常有鸟儿停歇,时有婉转的鸣唱回荡在耳旁。
“钟灵毓秀”,青山秀水孕育了勤劳智慧的人民。云蒙人得益于山水之灵气,加之自身的勤劳和努力,个个都习得一两门技艺。人们凭借技能在外或经商或务工,每年都有丰厚的经济收入,人们的生活普遍富裕。只是少数居于山梁交通不便或缺乏劳力的家庭生活相对困难。十年前村支部和村委会一般人就高瞻远瞩大胆实施移民搬迁,从根本上改变人居环境,为这些人脱贫致富提供有效保障。建成的移民新村与云蒙山的美景相映衬已经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引来无数的人前来观赏。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多年云蒙山村党支部坚持抓好党建促生产,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为了让低收入家庭尽快脱贫,村支部和村委会经过慎重研究,决定依托当地资源大力发展木耳种植。五年前,他们就筹措资金组织贫困户建起了木耳厂,增加了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使得该村贫困户在全县率先脱贫,成为了镇上脱贫攻坚的模范。
“小木耳大产业”,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富裕生活的起点。为了让脱贫群众能够持续提高经济收入,在小康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今年该村把木耳产业已扩大到20多亩,发展地栽木耳20万袋,由村干部及骨干党员44人提供技术支持,带动脱贫边缘户、低保户以及留守村中的剩余劳力共同参与经营。经营管理科学规范,精细周密,采摘、晾晒、分拣、包装都有严格的流程要求。全程采用地膜喷灌设施既节省劳力又提高效率。截至目前,已采摘烘干1.5吨,价值12万元。预计每年可采5茬,共计采摘近11吨,经济收益将达到90万元,共带动脱贫边缘户及低保户35人就业,使参与劳动者人均增收近万余元。
该村在积极发展木耳种植的同时,还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开展养羊、养牛、养猪等收效明显的养殖活动,以增加村民收入。与此同时也十分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在村民中长期开展孝道教育,评选“五好家庭”,开展“道德讲堂”评选“模范村民”,极大地带动了乡村的文化振兴。
村支部书记王春堂说,未来还将继续扩大经营规模,带动更多剩余劳力参与木耳的生产经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将木耳种植作为乡村振兴的的支柱产业来抓。山缥缈水清纯,山变金来水变银,振兴产业情谊深,勤劳就是聚宝盆。山含情水含笑,云梦木耳的确好,远近闻名都知晓,未来的日子更美妙。
“云蒙山下党旗红,产业振兴情意浓”能够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是共产党人爱民情怀的具体体现,在小康路上阔步向前,在村支部的带领下,相信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甜,云蒙山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倪双民,陕西商洛山中一名普通教师,求真务实之人,崇尚修身向善,对教学艺术略有研究,闲暇之时,喜好玩味文字,偶有感悟成文。有文字在平台及报刊发表,愿向文友学习,以提高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