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邂逅袁隆平
文/李平 诵/老菩提
袁隆平先生的逝世牵动了中国和世界。赞美追忆文章不分性别、年龄、阶层、地域、国籍和媒体。
有幸的是,我曾与袁老也有过一面之缘。
那是2015年初夏的一天,我乘坐的北京西至广州的高铁行至长沙南,车门自动打开,上来几位旅客,其中有一老一少。当那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将手中的便捷箱放稳回身坐下时,我看清了坐在他对面的耄耋老人。怎么这么眼熟呢?我快速反映过来,哦,这不是大名鼎鼎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吗!
与一般名人的区别是:没有前呼后拥的团队;没有粉丝或媒体追踪;没有领导及车长前来关照;甚至连检票员都没认出他来。他朴素的如同一束稻子,一个农夫,一名普通的旅客。谁也没料到会有一位对人类贡献极大的农业科学家,就坐在这节车厢里。
也许是职业关系,这么多年来,我曾在火车上采访过一些名人。出于敬仰,对这样难得的、关乎社稷的大“素材”,自然更不能错过。我甚至想好了文章题目:《高铁巧遇袁隆平》。
于是,我兴奋起来。
袁隆平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心系百姓,胸怀远大,将自己大半生都浸泡在稻田里,执着的将功德写在大地上。过去,我也只是在电视或媒体上见过他,知道他是管老百姓饭碗的,终生夙愿是为了中国人和世界人民吃饱饭。而现在,这位了不起的农业科学家就坐在隔我两排的斜对面,真可谓是近距离接触。
阳光透过窗棂清晰地照在袁老的脸上。老人家天庭饱满,眉宇间透着坚定的神情。也许是年岁大了,头发有些稀疏,智慧的额头更加凸显出来。饱经风霜的暗黑色皮肤上,清晰可见些许老年斑。稍后,他从紧邻过道的座位上起身向卫生间走去。个头不高、背影清瘦、步履有些蹒跚。不知咋地,我有几丝揪心的感觉,顿觉忐忑不安。
老人回来闭目养了一会神,便拿出一本英文杂志专心阅读起来。早听说袁隆平院士英语水平了得,没想到在这果真验证。
我开始与自己在心里对话:你只知道他是“杂交水稻之父”,可你对杂交水稻了解多少?现在的试验状态怎样?理想的水稻产量又是多少?黑龙江目前的水稻田并不多,何时才能“再造亿亩粮田”呢?这些我尚且不太清楚,何以与袁老很好的对接?总不能让已经80多岁高龄的科学家劳累帮你补课吧。
这样想来,还是慢慢观察吧。
袁老不看手机。也没有电话打来。中途就是那个助手来回出去接了几个电话,大致都是关于试验田的事宜。而袁老就是那么静气地坐着,或看资料,或凝思冥想,偶尔与助手捂着嘴小声私语几句。
过了一个多小时,年轻人起身打杯水,袁老摆摆手。又过了一小时,年轻人去餐车买回了两个八寸左右的盒饭。里面有四个小格,一些米饭,外加西红柿炒鸡蛋和肉丝炒青椒,还有一点榨菜。和所有旅客的一模一样。
或许有人认出了袁老。车长过来轻声寒暄,并主动提出给袁老师调一个靠窗的座位。可他老人家执意不肯。
袁老慈祥地微笑,示意什么事都没有。还温和地说:“你去忙吧!”淳朴之态让人联想到乡下那些老实巴交、不多言语的老爹。
饭后,老人将夹克衫裹紧,安详的准备小憩片刻。我小心翼翼地从身边走过,瞧见他脸上写满了憔悴。
袁老睡了一会,气色似乎好多了。随后的时光,他多半在瞭望车窗外。初夏的青稻已经成熟,金灿灿的,好一派风吹稻花香的景象!我的耳畔响起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轻松旋律。
就这样,这次以特殊方式进行的特殊采访,在袁老毫无察觉地状态下基本完成了。我感到很宽慰:因为我没有惊动和打扰老人的工作和休息,却从另一种角度观察到了这位伟人平实的一面:平实的如同一束稻子。让我这颗有些燥热的心,忽然有了某种清凉的感觉。真是一位厚德载物的平民科学家!
列车风驰电掣,很快到达了终点。我默默地随袁老一同下车,顺着人流又一同走出站台。最后看到的一眼是:他那瘦弱的肩膀和有些弯曲的背影,让我想起了青禾的茂盛,弯了腰的稻穗,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打那以后,我圈定了特别关注。陆续了解到了他在原生家庭的成长,祖父是清末科考举人;父亲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他还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他对母亲有着深深的眷恋和感恩:“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如果没有您的英语启蒙,我怎么能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而这粒种子,就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
下面这两张鲜活珍贵的生活小照,是朋友在网上搜到发给我的。这说明大家和我一样,都很关心这位科学家平素里的日子。虽然他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还被称为“国士”等等美誉,可在我们眼里,他也是一个爱家庭、爱孩子、爱娱乐、有生活情趣的普通人。他培育了三个优秀的儿子。他的老伴既是他的学生也是贤内助,有一段浪漫的故事。会拉小提琴的他,喜欢和老伴一起唱俄罗斯歌曲《红莓花儿开》,喜欢带着她去游泳.....

这是一个心里装着家国情怀、接地气的好老头。

截止2020年底,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种植了超过700万公顷的杂交水稻。一颗袁隆平巨星陨落了,无数颗隆平星将冉冉升起!
那一天:天安门下半旗致哀;中央电视塔首次亮起长灯;长沙百姓自发的组织起夹道护送;无数车辆停下来鸣笛致意;各类媒体宣传阵容强大;而殡仪馆里,除了鲜花、眼泪,还有神情肃穆的人们排起的鞠躬长队…….

敬爱的袁老啊!一路走好! (2021年5月29日夜)

✍【作者简介】

李平 中国铁路作协会员。原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 对外新闻部主任。 著有《与你同行》及《李平文集》,散落各大报、杂志文字200余万字,40余项获奖。
🎤【诵声简介】

老菩提,本名段爱国,一级注册艺术设计师。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剪纸研究会会员、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理事。
祖藉云南,生于山东,长在塞北,客居海南。一个用声音在诗行里徘徊的人……
主要诵读作品曾发布于:新华网、凤凰网、中国教育网、新浪网、今日头条、热搜等国家高端媒体平台
长篇小说《天生间谍》《大海,我的爱人》等作品在《懒人听书》上展播。曾参加《国际仓央嘉措诗歌朗诵颁奖盛典会》、《首届全国“散文诗”作品音视频大赛》、《中国朗诵联盟首届“颂读”大赛》、《普林斯顿大学艺术节》交流等并获奖。

🖨出品/ 華 | 夏 | 之 | 聲
📝作者/李平
🎤誦者/老菩提
🎢圖源/綱絡
🖥編輯/艾果
🎧監製/德泉 菩提凡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