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 宴
文/李振华(吉林)
李老四的独生子这个月初六结婚。村里人早在两个月前就知道了。日子一定下来,李老四一有时间就发微信,逢人便说。所以,不知道的人不多。
他决定在家里安排。大院,五六百平方,一下子安排个四五十桌,不成问题。如果不够,还有二层小楼。再说,饭店的菜,现在人都吃腻了,尤其是大席的菜,不好吃。不如庄稼院的好吃,觉得香,还健康。
李老四定下来放六十桌,备五桌。他找来徐大马勺张罗。
“有那么多人?”
“有……”
李老四有这么个好习惯:记账。他把这几年随出去的礼都记一个小本子上:某年某月某日,谁上梁(打楼板),300。某年某月某日,谁儿子(姑娘)结婚(升学),500;某年某月某日,谁50(60)大寿,500;某年某月某日,老谁的孙子满月,随老谁200;某年某月某日,谁生儿子(姑娘)或小产,500;某年某月某日,谁死了,随谁的儿子(姑娘或老伴)500;某年某月某日,谁第几次开业,1000;某年某月某日,谁杀羊,被请去喝酒,200(没要)……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村里只要有办事收礼的场,他都随份子。生意场上打过交道的,有场的,他知道了,也会匆匆忙忙赶去随上一份礼。都记这个小本上。
村里的规矩:结婚,正日子前三天就安排,流水席。
“老徐,我这么想的,头三天十个菜,正日子,十二个菜。”
“行!”
这三天的菜,研究结果如下:买一头活猪,自己杀,做大锅炖酸菜。羊,两只,买收拾好的,买回来直接烀。喜欢喝汤的就喝汤,喜欢吃肉的就吃肉。算帮工菜。炸肉段、蒸河蟹、红烧鹌鹑蛋、小鸡炖榛蘑(买鸡场淘汰下来的蛋鸡就行,口感跟笨鸡一样)、溜肝尖。拔丝地瓜,这个都爱吃。烩肘子、酱牛肉。再来个鱼——年年有余(鱼)嘛。好!鲤子都吃够了,那就来个清蒸鲈鱼,时兴。备菜四个:山药排骨、梅菜扣肉、香辣肉丝、辣豆腐。挺硬呀?硬点!办就办得大大方方的!
“那你明天就安排人采买去,后天开始。这两天儿就麻烦您了。敬您一杯……”
这三天呀,李家大院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小彩旗从道口一直挂到大门楼子。院子上空拉一道一道的彩绳,上面密密匝匝挂满了通红通红的三角串旗和小纸灯笼。比过年还热闹!
比过年还喜庆!凡是李老四随过礼的,本村子的,安排专人,分片包户去请。除了狗得看门、偏瘫中风的来不了,该来的都请来了。有的,全家都来了。远道的,发微信,打电话。
凌晨三四点,放礼炮。
嗖……硿哐,砰……哐哐,嗖……嗖……硿硿硿……震得整个村子乱颤,四邻八村听得清亮的。
“谁家?”
“李老四儿子结婚。”
“有钱就是不一样。”
李老四的话:“必须的!”
“去的人,海海的,像赶大集似的!”
“礼,没有白随的。”
李老四嘱咐:剩菜,一样不留,谁愿意打包就打包,喜欢哪样打哪样。不能吃的,家里养狗的,打回去喂狗。剩下的,倒了。场一散,一个个红光满面,拎着大袋小包往家急走。老王太太打的肘子过个年是够了。“杨大眼”打的鱼把冰柜都装满了……吃不动呀!中午吃的还没消化,晚上又接上了。不去不行!李老四要的是人场,去了就是坐着看,也行!酒水:白酒、啤酒、红酒、饮料,敞开供应,可劲造。烟,随便抽。徐大马勺一天一盒软包中华。包括俩记账的。
瓜子皮、烟蒂巴、酒瓶盖子、红包、扑克牌,满地铺了一层呀!
一天下来,帮忙的累得腿疼。
这三天呀!李老四是醉了不醒,醒了又醉。一天两场:中午一场,晚上一场。一场二十桌,李老四挨桌敬酒,白酒、啤酒轮换着招呼,高兴嘛!
几个上岁数的:“这老四,啧啧啧,大财主呀!”
李老四说:“实力不允许呀!”
正日子。十辆奥迪,两辆中巴。十万响的鞭炮两挂,雇了大吊车挂炮。一地的红纸屑。李家大院地界,笼罩在一片鞭炮燃放后的白烟中……
硿硿硿……
徐大马勺有点紧张。
“他娘的,这老了还胆小了。”定定神,中气十足地喊了一句:“都准备好!开席……”

作者简介:李振华,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中学教师。
版权:文章版权为作者所有,文责自负,图片来自无版权网站,照片来自作者。
投稿方式:
加社长纤云微信号直投:Xy18297918455
邮箱发送:18297918455@163c0m
投稿请附简介、近照、微信号、通联。
打赏:“都市头条"配乐版个人文章,税后赞赏高于10元,平台分配50%,作者分配50%,10元以下不发放,用于平台运营,无赞赏无稿费。
作者文章自发稿之日起,第10日准时微信发放赞赏稿费。
“尘烟文学”微刊编委会
社长:纤云
副社长:初见
顾问:陆祥正
策划:青青子
主编:绿袖子
编辑:若水无邪
法律顾问:
纯文学微刊平台,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