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喜良,扶风南阳人,曾在中学,大学三尺讲台纵横驰骋,游刃有余,教学修养深厚。艺术高超,上示范课数十节,名传省内外,指导多名青年教师,获国家教学研究之殊荣,膺肩部题《诱思探究》之理论实验教师,论文载之国刊省刊,深受专家学者权威的肯定。
近年,有几百篇诗歌见于多家媒体平台,颇受大众欣赏。
发散思维与意识流结构
一一三议成喜良与成体诗
一一(宝鸡)朱一
文学艺术之一的诗歌,发展到新世纪,已经与传统的流派风格,有了很大的变化,不论诗人的思维模式还是诗歌的结构,都岀现了新的“面孔”。我们探讨这种变化,对繁荣新时期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有着特殊意义。以前我们探讨了以西府诗人成喜良为代表的成体诗在艺术上“不受句数束缚,突破平仄囹圄,不是律绝,胜似律绝,似排律而不偶,似乐府而无序”的特点及思想内容方面“思想性强,有正能量,讲求时效,妙用典故”的特色。
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成体诗"在结构布局方面的特点和诗人的逻辑思维。
一、"成体诗"的意识流布篇谋局:
西府诗人成喜良先生在学习借鑑古今中外诗人诗作的基礎上,不断创新,逐渐摸索并形成了自己在布篇谋局方面的一些显著特点,即意识流结构。
如日本电影巜樱》、美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墙上的斑点》、改革开放初期梁晓声的作品一样,围绕一个主题(圆心),使思维如同圆的半径,向四面八荒幅射。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一会儿古往,一会儿今来。把时间拉得更长、将空间阔的更广的生活感受都囊括进去。真是五彩缤纷,包罗万象。看似杂乱无章,实则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如同散文;形散神聚,始终在圆周内发散。思维之所到,笔锋之所止。等诗人烈火般的炽热情感,火山样喷发,胸臆充分抒发后,戛然而停。
我们阅读"成体诗",深深地感觉到这些诗句,不是“三年得一句,双颊泪长流”的“捻须”之作,而是信手拈来,左石逢源,纵横捭阔,信笔而书。当然,这得益于诗人深厚的学养和敏捷的才情。非一朝一夕之功。
这些诗句如玉珠贱落银盘,如锦帛刹那而裂,使读者热血沸腾,感情起伏不已,受到思想的薰陶。这是一个艺术享受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净化的过程,更是一个精神升华的过程。
"成体诗"的意识流结构可贵之处,正在于此。她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洗礼,从而振作精神,扬起理想的风帆,为实现美好的生活理想一一中国梦而砥砺奋进!
(限于篇幅,引例略去,散见巜成喜良诗选》〉
成体诗的发散思维模式。
二,透过"成体诗"的意识流结构,追溯诗人的思维模式,我们幸喜地看到,成喜良先生这几年不断探索,苦苦追求,在诗作酝酿过程中的发散思维模式。我们顺藤摸瓜,终于理清了西府诗人一一成喜良的创作酝酿轨迹:
他在深入生活,取得感性素村的基礎上积累到一定程度,由思维的低级阶段,一下子跃升到高级阶段一一量变到质变,产生了飞跃。这个飞跃逐变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主题的酝酿。
犹如燃气要点燃,须打开关钮,擦岀火花,才能一下子喷火。这个火花,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诗人生活积累到一定程度,在这个火花点燃下,喷发而出,一首首诗作就应运而生。
所以,我觉得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五.二三讲话,在今天的对一切从事文艺创作的人有着指导意义。
尤其对那些脱离生活,远离人民群众,把自己困守在象牙塔里,苦思瞑想的“艺术家”,不啻是当头棒喝。一切有出息的文艺工作者和热爱文学的青少年,要想创作岀为新时代为读者所垂青的作品,而不是为读者所鄙弃的无病呻吟,就迈开双足,深入生活,同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创造美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产品。
运用发散思维的模式,发现生活之美,创作无愧于新时代的壮丽华章。〈散见巜成喜良诗选》)
综上所述,一言以敝之,"成体诗"的发散思维模式决定了她的意识流结构。换言之,她的意识流结构是由逻辑上的发散思维所决定,而不是其他。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以上是我阅读成体诗的一点肤浅之感,斗胆抛岀,以引起研究"成体诗"的专家学者之玉也。就此打住,亟昐诸君指正。愿成喜良先生再奏时代强音!
(本文作者系陕西省中学高级教师,有多篇研究成体诗的专论发表)

【作者简介】朱一,号乡野处士,自幼嗜书好文。60年代即有短篇小说结集,名曰《四季歌》,含《雨夜歌声》、《当桃花凋谢的时候》、《渠水北流》、《扩地》等篇。在冯家山著有《高峡平湖》及剧本《渠道女兵》、《警钟长鸣》等。回乡教书后,编著《中学生作文选》上下两集及《中学文言知识汇编》和若干教学论文。退休后著有六十集电视连续剧(角本)《吼着秦腔去抗日》、长篇小说《新农村轶事》、编著《海滩捡贝》、《联海拾趣》及《易经集成》、《莫名斋诗文选》等。另有若干论文对联碑记共计数百万言。
2021一05一31.於水木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