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源夏氏:一门三将官
作者罗兰桂 汤学汉
衡阳县千年古镇台源寺,人杰地灵,风景秀丽,土地肥沃,蒸水河似一条玉带绕镇而过,滋润着两岸的土地,滋养着这片肥沃土地上的世代百姓。
台源古街:全是由石板铺砌的街面,街道属东西向,西高东低,东头属于下街,下街口岸有一个码头,直通蒸水河。在下街岀口处、建有一座五拱石桥,是连通两岸重要的桥梁。在桥头不远处、有一个扁厂老屋场,世代居住着夏姓族裔。
居住在扁厂夏姓族人,勤耕苦读,世代人才辈出。民国时期有夏氏一门三将官:夏建寅、夏运寅、夏建勣,兄弟仨人,同为国军将领。这是夏姓族人之光荣,在当地传为佳话。


(一)夏建寅
夏建寅,又名夏传述,号亦亚(1895.11.24—1983.2),台源寺镇扁厂人,早年入军校、习炮科,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留学日本陆军炮兵学校。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炮兵营少校连长,中校营长,参加北伐。1927年任江阴要塞司令部参谋长,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国民军训委员会少将委员,陕北保安司令,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少将高级教官,1920年秋,被孙中山派任广东省龙川县财经科长,并代理县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六战区游击挺进军总指挥部参谋长兼少将参谋处长。1944年6月22日至8月8日,在衡阳保卫战血战中,中日双方在此鏖战47天,创下中国抗战的奇迹。夏建寅在衡阳抗日,并亲自部暑和组织衡阳洪市、台源抗日战斗。衡阳会战给日本致命一击,衡阳可以说是日本走向衰败的重要节点。衡阳军民以一个小城的牺牲,第十军以一个军的壮烈,谱写了震惊中外的衡阳抗战血史。衡阳保卫战第十军军长方先觉逃出日军控制后,由夏建寅带领小分队在衡阳县长乐井头江接上并一路护送至重庆。夏建寅曾任第二十四集团军突击纵队司令。1946年任成都中央军校战时军官训练总队副队长,1947年7月7日授予陆军少将军衔。1950年定居香港九龙,育有二子、二女。夏建寅是知名书法家,自述“写了七十年,没有间断。”其书法作品不卖不展览,对索书者有求必应。


(二)夏运寅
夏运寅,又名夏传远,号亦广(1908-9-27—1950年),台源寺扁厂人。1926年1月17日一1926年10月,入黄埔军校四期步科第二团第六连(与林彪是同期黄铺军校学员)学习。1938年5月,在653团二营担任营长,并以营长身份入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一期、第一大队第二中队参训。在国民革命军18军(陈诚系)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任贵阳南岳军管处司令。1947年返回台源老家,亡于1950年。
夏运寅娶二房太太,生子四个,长子俊礼、字高成,次子俊义、字都成,三子俊廉、字武成,四子俊让、字黔成。
长子夏高成为衡阳县一中老师,从事音体美三科教学工作,著有《夏高成.水彩画》画册。

(三)夏建勣
夏建勣,又名夏传迁,号亦超,(1913.4.23—1991年)台源寺镇扁厂人。1927年入武汉中央军校第七期学习,结业后在国民革命军18军18师任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总统杜鲁门为了表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各国功臣,授予“自由勋章”,夏建勣被荣获“自由勋章(银叶)”称号的国军将领。
194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第一一四师师长。同年底,在淮海战役中被俘。新中国解放时期,夏建勣和末代皇帝溥仪,同时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60年11月28日特赦后,任湖南省政协文史馆馆员。1991年11月28日,在湖南株洲逝世。育二子一女。
夏建勣,湖南省政协工作期间,秉承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原则。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待人谦虚,礼让慈善;生活简朴,平淡度日。

( 左为夏高成老师,衡阳县一中老师)
图片来自作者,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通讯地址:深圳市坪山区碧岭街道碧岭社区秀明北路八号(喜三洋公司)邮政编码:518118电话:13923735411邮箱:szxi3y@aliyun.Com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