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山探秘
李孔涛
先人说:文贵天成,文无定法,那就尊之。根据这张有“海军黄山站”字样照片,你能猜出在那里拍摄吗?拍照时,我有些忐忑不安,怕被部队出面制止,为什么如此杞人忧天?这里面还有段小故事。
照片之“黄山”此非安徽之黄山,而实为山东周村西侧之凰山。明明是凰山为何成“黄山”,让人匪夷所思,凰山与黄山音同字不同,可谓失毫厘,差之千里。我想可能是当时部队保密原因故而为之,也可能是以讹传讹,将错就错,因牵扯部队原因,不考究了。
我多次到过凰山,却没敢在雷达站留影,就因孔孟老哥多次告诫,让我心有余悸。他曾非常严肃地和我说:“十几年前,一个领导干部买了个录像机,兴致勃勃来凰山游玩,顺理成章把“海军黄山站”也录在之中。很快他即被部队发现、扣留,把他当成“特嫌”进行审查……后经上级出面交涉,他才被放回。
看来有些机密也是有时限的,现 “海军黄山站”之碑已公开面世。
言归正传,凰山属泰山之余脉,居高临下,连州跨郡,是战略要地,属军事重地,这里曾是抗日根据地。上世纪七十年末,“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深入人心。据我老哥讲,某部队执行命令,在此大干苦干数年,建设了几处大型防空洞,洞前原设有一门大炮,洞内还有陷井,小时候他经常去里面玩等,后随世界紧张局势趋缓,该炮被转移,部队也换防去了内蒙。说话间,老哥流露出深深眷恋之情。
庚子年秋,乘在此开研究会之机,借散会还有些时间,我约上中福夫妇上山探秘。原定叫老哥当向导,但事不巧,他突然接到电话,镇领导需他去一趟,公家事大,个人事小,我劝他快去,随后,我们三人踏上行程。
说易行难,当我们爬到半腰时,中福老伴腿脚疼,无法前行,只好叫她在原处等待,我俩则加快前进步伐。时间不长,就来到了凰山东侧防空洞,洞前四周树枝横七竖八,把洞门挡住了,折掉小树枝,才看清楚洞门,其门厚重结实,由混凝土筑成,呈半开状,已经完全锈住。望里面一瞧,黑咕隆咚,竟让人有丝丝恐惧,一想到里面有陷井,便望而却步。
怀着惆怅与不甘,返身再到空旷场地,怀有侥幸心理,试图寻找炮台痕迹,但却无影无踪。带着遗憾,再前行不远,在右手处,就见到南边之防空洞,没有洞门,也无树木遮挡,洞内较明亮。待跃跃欲试时,被旁边一个老者阻拦,说此处阴气大,劝放弃,听人劝,吃饱饭,故未再进去。
因缺向导,其他两处防空洞则泥牛入海无消息。
无限风光在山峰,独领风骚之山亭正在向我们招手。
秋高气爽,天光云影,登高远望,日新月异的周村历历在目,美轮美奂的家乡把寻觅未果的一点不快一扫而光。
因正午时刻,漫山便野惟有我俩,想在这流风余韵、飞檐斗拱之亭留张合影,竟成了奢望。
因中福老伴还在山腰处等着,不容我俩过多逗留。
在下山途中,竟有两个人从另一个山头向我俩走来,看衣着打扮似当地人,忙向前请教:“您好,麻烦一下,请问防空洞在那里?”
“嗨,你们走过了,应该返回往左拐。”
“太好了,谢谢。”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俩兴致勃勃向西北角奔去。
十几分钟过去了,防空洞仍不见踪影,只找到了挖掘防空洞之废弃渣石。
应该就在附近,怎么没有?兵分两路,中福在丛林中查寻,我则沿着小道搜找。
十几分钟又过去了,仍无头绪,我停步叹息,两个大男人竟找不到一个洞口,羞煞我也。当我沮丧时,就在小路东边,一棵小树旁,一个洞口时隐时现。我非常惊喜,忙喊道:“中福,找到了,找到了,快上来”, 老天垂怜也。
我俩来到洞口,中福气得把那棵挡在洞口的小树头折去了,这样洞口就暴露无遗了。
洞口呈圆拱形,没有门,往里一看,深不可测,拿出手机,使用手电筒功能,其光照在漆黑山洞里微乎其微,也不能持久。连想老哥所说陷井,我俩不敢贸然行事,决定先下山,待再来时,一定带好手电筒。
我心有不甘,对着防空洞口说:我们一定会再来的。
中福老伴是个宽厚人,对我俩姗姗来迟,没有半点怨言。待我们下山,老哥已从镇上返回。在酒席上,他对未陪我们上山探秘,感到有些内疚,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那年夏天,连着下了几场透地雨,虽然第二天睛了,但没法下田,这天上午我正在大队部,突然有一个军人急火火地跑来。
“老乡您好,我是济南军区的,首长的吉普车陷在泥士里,麻烦您叫几个人来,帮忙把车抬出来好吗。” 一脸焦急的他,随手递上了香烟。
“好,不客气,军民一家人,我马上招呼人。”
“谢谢,谢谢。”
打开扩音器,忙播音:……听到名字这八个人,马上赶到队部来,有紧急事情。
关机后,我对军人说:“不要着急,一会就到了。俺这里不是你们城里,全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长年累月我们已习愦,不足为怪。”
不一会,人就来了,我们向山下奔去。
人多力量大,车很快被抬出,一个大官模样的人一边说着“谢谢,谢谢。”一边和我们握手。随行人员忙上前介绍:“这是济南军区王政委,来这里视察军事工程。”我们受宠若惊,忙抢着和他握手。
“济南军区王政委来了” ,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 了全村,小村庄来了大人物,男女老少沉淀在高兴之中。半个时辰后,村里大喇叭又响起,“所有人员请注意,所有人员请注意,在部队试炮期间,不要惊慌,不准上山,一定注意安全避免危险。炮击何时结束,请注意收听广播。”
嗖----,轰---,嗖声、轰声接连不断,炮声惊天动地,震耳犹聋,其密度惊心动魄,其连续性势不可挡。炮声从上午九点多开始,到下午三点多结束。
炮声骤停,山村又恢复沉静,我怀着好奇,急冲冲跑出家门,才知炮弹从对面卫子山打来,只见防空洞周围,弹痕累累。据说,防空洞顺利通过验收,获得首长们一至好评。
老哥眉飞色舞,我们如痴如醉,饭菜却遭受了冷遇。跌宕起伏的故事像火把,再次点燃了我心中那团求知探秘之火。
岁月如梭,转眼到了辛丑年清明。
寒食、清明冰火两重天,老天爷仿佛知道今天是李氏家谱颁谱搞庆典,竟鼎力相助,一改昨日冷风劲吹,阴雨连绵之旧貌,换来艳阳高照之新颜。气温快速上升,来了一个90度大反转,真是天遂人意也。 活动非常成功,在上午落下帷幕,吃过饭后,按原定计划,我和中福夫妇及摄像师建国再登凰山探秘。
因腿脚不适,中福老伴仍在山腰歇着,我和中福轻车熟路直奔洞口,建国紧随其后。
再来到东边防空洞,其混凝土大门仍呈半掩形态,因年久失修,折页处绣迹斑斑点点,我用力推之,则纹丝不动。
进入防空洞,不远处就有一大坑,约有一米大,用手电往下照看,不很深,其中土石块多为后人所填,这就是老哥所说的“陷阱”,究竞作何用处,还待研究。
越往里走越黑,若没有手电相助,真不敢往前走,即是三人同行,心中还一丝不安。随着渐渐适应,对防空洞才观看仔细些。防空洞拱顶发楦,顶与两边墙用混凝土浑然一体,坚固稳重,几十风雨似乎没有给防空洞留下颓废痕迹,仍风采依旧。模板留痕清清楚楚,也然如故,其质量上乘由此可见一斑。
身临其境,又在此静谧氛围下,我仿佛又看到又听到当年我在辛泰铁路线紧紧握住钻枪打炮眼的一幕幕……
此时此刻,我多么渴望与当年那些怀有豪情壮志的施工战士相见;多么渴望聆听那代军人地豪言壮语。
凰山现有四处防空洞,原来可能互相贯通,因其他洞口处有碎石倒塌,现有二处洞不能相通,必须原路返回,有两处仍相通。值得一提是西边洞口,幽明异路,进去的一百米,在此分道扬镖,分左右两个通道,可到两个洞口,现有一个洞口仍通到最西边一个洞口,该洞口非常隐蔽,高度仅几十公分,估计是观察口或放重机枪。我等为探真究,都委身屈膝从洞口里爬出,往四处看,到处悬崖陡壁,云树遥隔,这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本想从此处下山,但处处都树木遮掩,好似雾暗云深,实在无路可走,无奈只好再从洞口处爬进来,原路返回。
凰山防空洞二米多高,宽有二米,现总长度约有五六佰米,在通道里面设有水池,厕所、营房等,冬温夏清。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因解放军牢记“一不苦二不怕死”精神,牢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苦干实干加巧干,才给后人留下了这宝贵的精神及物质财富。
韩愈《劝学解》有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如今防空洞已放弃,我觉十分可惜,现会逢其适,建议有关部门充分重视,灵活利用,我抛砖引玉,臂如建成爱国基地旅游项目或酒窑或冷冻仓库等。
凰山李家营我曾来过数次,比起上世纪七十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在党支部书记李孔文领导及投资下,村上山路全都成水泥路,破旧老村庄已全部搬迁山下,村民全部住进了新楼房。原旧址除《李氏祠堂》保留及逐步修缮外已变成绿草如茵之大花园与《好生镇党建基地》。
引来一池碧水,投入万条金鱼;神似南湖红船,建党百年厚礼。毛主席高大塑像,栩栩如生,指点江山,观者如云;井冈山巨幅红旗,引人注目,流连忘返。这仅是《好生镇党建基地》之一瞥。
《李氏祠堂》齐鲁惟存,皇帝真迹,大饱眼福;凰山防空洞之旅游胜地犹如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人间圣境,宾朋将如潮涌至。










注:照片系李建国等提供。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