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城敬谒姬佐秋老师
文|余一

我与姬佐秋老师不见面已经有27年啦!上世纪末各自离开江西,先生去了江苏无锡江南大学,而我南下深圳谋生,这样一南一北的,20多年没有了音信。那是若干年前,我写了一篇怀念老师的文字《孤灯独影写风骨,寒斋清泠读落花》发在网上,就是这篇文章成了我与姬老师取得联系的纽带。几年来,我们经常通过微信聊天、视频,就一些艺术问题、学习方法、艺术家的思想及品格等进行讨论,好像自己又回到了姬老师身边。这次因为去南京、宿迁、威海访友谈事,一直想去看看犯了眼疾的姬老师,好在他的眼睛复明心情大好,于是顺道去锡城拜谒先生,这时已是2021年五一假的最后一天,我搭乘高铁而至。
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
无锡,是江南最繁华富庶的地区之一,也是有厚重历史与人文的文化名城,就是今年按经济总量排名也是全国十大城市之一。见面之后,姬老师还是我记忆中的淳朴与精干,正直与善良,精气神很足,只是额前的头发有些花白。我们聊起眼睛治疗与康复的情况,很庆幸有王老师的推荐与北京名医的果断与高超技艺,才得以重见光明。午饭后,姬老师驱车带我去他任职过的江南大学看看,一路上,姬老师侃侃而谈,心情是轻松而愉悦的。他说,江南大学以前是教育部直属的无锡轻工学院,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办学历史久、文化积淀厚,她的前身是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8年院系调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东迁无锡,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后来加上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合并组建成今天的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的名号得益于当年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举荐与争取,他是无锡人,这个名字大气而恢弘,可以说是彰显江南地区文化的一个标志。

姬老师开车在校园各院区、学区转了一圈,只见里面绿荫蔽日,树木葱茏,各学院单独成片形成各自校区,生活区、学习区、运动区、休闲区,彼此间又紧密交融,学校占地面积3200亩、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很是蔚为壮观的。
最美的是校园里的小蠡湖,水波轻漾、倒影澄澈,几只黑天鹅浮于水上,据说是武汉大学赠送的一对黑天鹅,现在已经繁育了上百只呢!
我们在湖区一角拍照留念,旁边就是荣毅仁先生捐赠的图书馆,独立成栋,格外醒目。
该大学设有18个学院(部),涵盖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9个学科门类,建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以及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等。
我不禁赞到:“姬老师,您来到这样的大学任教,才是您学术与研究的最好阵地,这样,才能充分展现老师的才华与优势,应当早点出来,早点离开江西才好。”老师连连点头表示认可。
最后,姬老师带我来到他工作11年的地方——设计学院,我们在“钱绍武艺术馆”馆前下车。我问:江南大学艺术馆为什么命名为“钱绍武艺术馆”,姬老师说:“钱老是无锡钱氏望族,又是集诗书画与雕塑的大家,里面有多件钱老赠送的雕塑作品,所以命其名”,后查资料,钱绍武原来与我外婆同岁,1928年生,无锡出过钱穆、钱基博、钱钟书等国学大师的无锡钱姓家族中,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又是著名科学家,而且又诞生了一位艺术大家——钱绍武,看来文脉是有基因的。
我们在艺术馆门口看见一个女孩坐在那里,因为是五一假期,可能有展览,走进一看,果然“吴宇华先生34年从教艺术回顾展”。姬老师该是很熟,叫那女孩立刻请出吴老师,于是我们三人一同观展。展品琳琅满目,有人物、花鸟、山水、书法、教学的稿子、尤其是吴老师的著作及最吸引人的瓷片收藏——两大玻璃匣子——层层叠叠的堆着。这些瓷片有的是碗碎了的碗沿及各种青花瓷碎片、陶片。我想,如果将图案按人物、花草、字体、图案、动物等进行归类展出,会更吸引参观者眼球。这时,姬老师谈及自己今年11月可能要搞个展览,就在江南大学艺术馆里,我表示祝贺,到时看看也能来捧场就好,因为这个展览是全面集中展示姬佐秋老师退休后学术研究的成果,用他震撼力的国画水墨花鸟、人体、枯木系列展示世人,一定会令人大有收获的。
江南大学一转,收获是颇丰的。令我真正的领略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学,遗憾的是自己无能,只在一所不起眼的小学校胡混了几年,也没有学到什么真正的文化,更没有获得什么真正的见识。临近黄昏,与姬老师一道回到他在无锡老轻工小院的住宅,见到了师母与他可爱的小孙女曦曦,我献上花篮,与老师、师母分别合影留念。
夜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一时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在手机上填词一阙,调寄《金缕曲》:
阔别多年路,念吾师,寒灯更照,拙思无数。
南北疏星盼交集,为问知音此处?毓郁李,江南有铸。
天意从来怜大道,况今身正气诚如泝, 缘有待, 空依去。
艰难困顿催残暑,慕青云,暗挑宵夜,寂风微度。
千里归来情可诉,晤对番番意趣。揖往事,心图壮与。
因读尽山明永固,研增先玉如于汝。雷砺后,歌金缕。
次日清晨,姬老师骑着电单车去很远的超市采购许多菜品和格外丰盛的早餐,这么大年纪,姬老师还是保持当年在江西老家的本色,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尤其是提着那么沉重的十多个塑料袋上六楼,十分艰难的,因为姬老师膝盖受损经常犯疼的,所以令我特别感动。谈起往事,我们边吃边聊,话题不断,师母也很健谈,边逗小孙女边接话,大家自是一番兴奋与快乐的。

到了姬老师这里,最感兴趣的还是看老师画画、谈画、讲解艺林趣闻。
我也很想利用这次大好机会,多向姬老师讨教国画的用笔与一些技巧。姬老师可能知道我生性喜欢游历,喜欢探讨人文典故,很认真地对我说:“繁荣!来无锡,是有许多好地方可以玩玩的,有蠡园蠡湖、京杭古运河,灵山惠山、太湖、梅园、鼋头渚等,有时间,是要去的……”我说:“老师,风景可慢慢看,但学习画画,了解你的学习、成长故事更重要,我们改天累了再出去转转……”。
因此,接下来我主要与姬老师聊天、聊过去、聊他在部队、浙美、聊他在上清、上饶,聊以前鹰潭的往事,老师还搬出他以前的笔记本、日记本、速写本,尤其是青年时期的课堂笔录,都是记录当年浙美老教师的讲课及讲座精华,而且相当详尽。除此之外还有姬老师在江西工作时的读书、读报(杂志)笔录,以及老师的题画自作诗稿,尤其是他多年来对艺术上许多问题的思考,都一一奉上,我都将它一一拍摄,制成电子版图库带回深圳研究。我想:姬佐秋老师是一个学习刻苦、思考严谨、创作旺盛、不断深入自己美术领域研究的学者型画家。这批资料真多、真丰富,几天来我三部手机几次拍到断电,于是才停下来与姬老师聊天,这次掌握的资料,比我俩隔空对讲要形象具体的多,要客观明确的多,要深入细致的多。最后,我还整理了一批姬老师年轻时期的老照片,通过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慢慢梳理姬老师的艺术追求与书画创作的轨迹,将来作为研究与写作姬老师的第一手好资料。
5月8日午后,姬老师为我示范了一幅大画与三个小品扇面,用笔要干脆利落、构图要有势、线条的质感等,都手把手地边示范边讲解,我好似醍醐灌顶、又觉得十分神秘,真希望这样跟在姬老师身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学下去就好,但又有点不现实,因为我毕竟不是学艺术出身,也没有艺术的基础修养与长期锤炼,所以只能有个大概的了解罢了。

逗留无锡期间,我与姬老师去惠山古镇,参观有着80多个姓氏的古祠堂群,可以说这是一个“中国明清祠堂博物馆”,它汇集了自李唐以来许多著名人士、著名姓氏的祠堂,沿着这条惠山泉河两岸,鳞次栉比地建筑着明清徽派民居样式,青砖碧瓦、檐牙回廊、古色古香,河两岸坐满了品茶聊天的人们,头顶祥云,甚是静谧悠闲;参观锡惠公园、寄畅园,二泉映月的原址、泰伯殿、阿炳墓、华彦钧雕像等;后来的两天里,我们还夜访无锡甲骨文研究会的张永祥老师工作室,去观看刘观庆教授的山水画及抗疫人物画展,听刘教授讲述他的精彩人生与绘画故事。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蓉湖大桥边运河公园A区23号的周怀民藏画馆,这里汇集了著名收藏家周怀民先生多年来收藏的古书画真迹,2到4楼是展览厅,我一边忙着拍照,一边听姬老师讲解这批古画,尤其在郑板桥的一幅兰竹图前,老师将这五六簇兰竹的特点与精彩处一一分析,令我茅塞顿开、叹为观止。

无锡此行,获益良多!但愉快的时光总是很仓促而短暂的,我们有说不完的话,更有欣赏不完的画,真的期待下次再次来无锡,来姬老师的身边聆听教诲,因为这里有更美的风景与更动人的故事,等待我去欣赏、去挖掘、去思考!

与刘观庆、姬老师在一起

在张永祥老师的书法工作室

姬老师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
——————————————-
(附:著名画家姬佐秋先生作品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