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梦如幻的塞罕坝草原
文/池朝兴 刘晓伟
图/洒仙子 恒河一沙 小秋 天边的晨星 等
2021年5月27日 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

如梦如幻的塞罕坝草原,
我看到绿,我听到风,
我体验了一日四季、
风雨太阳的频繁交融。


我掂量到了内蒙古高原
历史的厚重,和
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的雄心,
我感动几代育林人,
用青春热血和毕生精力,
把荒漠变成天堂绿洲,
铸建了塞罕坝精神,
铸筑了造福后代的历史伟功!
目染森林草地的娇柔翠绿,
耳濡坝上的骏马奔腾,
天道自然,恩赐厚重,
地阔方圆,任君善从。

草原和前辈把满腔热血,
奉献给了我们和子孙,
我们拿什么回报
岁月的每一个脚步,
拿什么感恩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博大心胸!


牧民世世代代在坝上居住,
每扇门都翘首等待——
少壮重击,姑娘轻叩的悦色和容。


热情纯朴的民风,
追梦坝上草原,
大漠传奇,
骑士的勇敢彰现民族的风范,
捧出的心灵美酒,
让远方的客人一醉方休。




谁能唤醒这沉醉的幸福,
蓝天不忍搅醒这甜蜜的梦境,
摘一片彩云,连同塞罕坝的辽阔,
系住你记忆的永恒!













附:
塞罕坝精神
民族精神在林业行业的具体体现
塞罕坝精神植根于塞罕坝140万亩的土地,源于成百上千名塞罕坝务林人的奉献奋斗,成长于塞罕坝日益辉煌的绿色事业之上,是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
中文名
塞罕坝精神
外文名
Saihanba spirit
所属地区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塞罕坝
来源
上千名塞罕坝务林人的奉献奋斗
塞罕坝溯源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她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境内。历史上,这里就地域广袤,树木参天,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
塞罕坝之殇
清朝后期由于国力衰退,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大片的森林荡然无存。到解放前夕,塞罕坝由“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塞罕坝肇建
新中国成立后,林业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科学的规划设计,1962年2月,决定建立林业部直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确立了四项建场任务:(1)建成大片用材林基地,生产中、小径级用材;(2)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改变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3)研究积累高寒地区造林和育林的经验;(4)研究积累大型国营机械化林场经营管理的经验。
塞罕坝涅槃
塞罕坝精神
60年代的塞罕坝,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刚刚建场的塞罕坝,没有粮食,缺少房屋,交通闭塞,冬季大雪封山,人们便处于半封闭、半隔绝的状态;没有学校,没有医院,没有娱乐设施,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建设者们,除了简单的行李衣物,其他的几乎一无所有。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
塞罕坝效益
建场时营造的树苗,已经变成了浩瀚林海,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效益,造福着当地,泽被着京津,恩及着后世。
塞罕坝效益包括塞罕坝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
1.经济效益。
建场以来,累计向塞罕坝林场投入3.49.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5亿元,林场自筹0.99亿元。截至2009年底,林场有林地面积110万亩,林木总蓄积1012万m3,林木价值40多亿元,林木每年生长增加蓄积80万 m3,增值3亿元,多年来累计上缴利税近亿元,现林场固定资产3亿多元,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塞罕坝资源总价值为152.9亿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44。
2.生态效益。
首先是阻沙源、保水源,维护京津生态安全。中国林科院2007年核算评估,塞罕坝每年可产生120亿元的生态服务效益。
3.社会效益。
一是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就业岗位,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二是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取得重大社会影响,在人才培养、科技推广与示范、生态与思想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传播了生态文化,弘扬了生态文明。
塞罕坝精神
原塞罕坝精神:“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是在塞罕坝建场三十年之际,由熟知塞罕坝建设发展历程的原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刘琨帮助总结提炼的。新塞罕坝精神:“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是现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于2010年6月在塞罕坝调研后,在原塞罕坝精神基础上凝练提升而成。
塞罕坝精神内涵
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她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
时代要求
塞罕坝精神
2010年6月5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到塞罕坝林场调研;7月11日,全国林业厅局长座谈会在塞罕坝林场成功召开,贾治邦局长对塞罕坝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塞罕坝精神” 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伟大的塞罕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林业行业的具体体现,是全国林业行业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广大务林人不断进取的旗帜,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对于确保实现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双增”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推动现代林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对于构建北方绿色生态屏障具有巨大的推动意义,对于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凭借塞罕坝精神,我们已经把塞外荒原变成万倾林海,我们更加相信,依靠和创新塞罕坝精神,一定有能力把山川秀美的塞罕坝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国有林场。
专家简介:现任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场长、党委副书记。2007到200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2008年被授予“中国农林水利产业劳动奖章”,被评为“河北十大杰出青年”,被省政府授予二等功,2009年被评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被省林业局授予三等功。
都市头条岭南作家编辑,作者简介:
池朝兴,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外诗人注册会员,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协文创委委员,广州市荔湾区作协理事,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2019 世界华语诗王争霸赛亚军获得者;中国新诗百年征文大赛100位城市文学影响力诗人;“龙盟爱心梦影回廊”诗词歌赋优秀作品百强铜奖获得者。出版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诗歌著作《金色的阳光》,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