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一”随想
文/胜花
那年,我四年级了,在离“六.一”还有十天的时候,我给娘说,(当然是用手语)再有十天就要过“六.一”了,您还给我准备干粮,我还要像去年一样烙的那干饼饼,娘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娘忽然说,坏了,没榆皮面了。(因为那干饼饼是玉米面掺上榆皮面烙成的)怎么办?娘立刻对爹说,快砍一枝榆树,掰点榆皮。爹也很快响应,拿上斧子就出院,在院里环顾了一下,(因我家院子边上都栽有榆树)就上了院东边的一棵榆树,照着一枝也有大人胳膊粗的枝干砍了下去。
树枝砍下来了,娘就拿上小榔头去砸树枝干,树皮被砸的和木头分离开了,只见娘把树皮揭扯了下来,再把树皮外面的硬皮撕掰开,露出里面白色的皮来,那才是能磨面吃的。
接着又见娘把白色的榆皮用剪刀铰成小块,放在簸箕里,放在太阳底下晒,晒干了才能磨面。
可是不巧,那些日子天老爱下雨,老得注意着天气,一看快要下雨了,娘第一时间就是赶紧把晒榆皮的簸箕端回来,再把榆皮铺在厨房热炕头上炕着,唯恐干不了,因为剩下没几天了。
就在“六.一”来临的头天晚上,娘吃了晚饭,让我洗锅,娘就端上簸箕,拿上箩面用的箩子,笤帚,去街上碾子上去碾磨榆皮面。
第二天一早,我还在睡梦中,就闻到一股糊香味,把我香醒来了。我睁眼一看,娘已经烙了一摞玉米面饼饼了。我赶紧起来,先拿了一张吃,好香啊!(当时没有白面,这就是最好的烙饼了)只见娘用的是鸡油,前些日子传鸡,我家一下死了六只鸡,那年头也不懂的传染不传染,只心疼鸡,当然我们小孩是高兴能吃上鸡肉。娘把黄色的鸡油炼了炼,正好用来烙饼,要不油还缺呢!不过那也是放很少的一点油,只要不粘锅就行。
我吃了饭,娘也烙好了一大摞,最少也有十多张,娘用一块屉布给我包起来,外边又包了块白毛巾放在书包里,因当时还没有时兴饭盒,更没有塑料袋,我拿那么多是娘让分给同学们吃。
现在虽然经常吃烙饼,而且各式各样的都有,但唯独吃不上娘那个独家手艺的,香香的,脆脆的,永远也不会腻的玉米面掺榆皮面的烙饼了!每年过“六.一”我都会怀念娘做的烙饼!怀念娘为了我精心把意所做的一切,更加的想娘!
![]()
作者简介
胜花,本名朱秉珍,女,爱好文学与戏剧。河北省涿鹿县新联会会员、新联会诗歌专委会委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非凡中国艺术社团成员。张家口市京畿民间文化研究会、张家口诗词协会涿鹿分会、涿鹿楹联学会会员。作品发表陕西精短小说研究会主办《精短小说》杂志及《京畿民间文化》《涿鹿文艺》《桑干河文学》等杂志报刊。楹联作品参加“圣亚杯”海内外有奖征联并入选《亚圣故里联粹》一书,在“矿业杯”海内外有奖征联活动中被选送的对联被选录《联韵》作品集,另有楹联作品入选《张家口楹联汇编》。诗词楹联等作品发表《非凡中国艺术》《诗词中国》《铜雀台诗刊》《邵阳对联》《都市头条》等微信平台。在全国首届“老祖书屋”杯楹联大赛、“纪实散文有奖征文”等赛事中获奖。个人资料和作品被《新看点网》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