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读书、买书、藏书、写书之路
文/李太忠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书,经常向有书的同学借书读。借书是有时间限制的,到时候读不完也得还掉。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所借的书,我经常牺牲晚上睡觉时间,有时甚至彻夜不眠。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所借的书,我还在课堂上偷着看书,曾有几次被老师发现而没收了我的书,几经哀求才被要回。由於经常在课堂上偷看闲书,分散了我的学习精力,影响了我的学习成绩。上小学的时候,我的各门学习成绩都能名列前茅,班里五十多名同学只有不足十人考上县里的重点中学孟县五中,我是其中之一。

上初中以后,我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俄语和数理化成绩已排名中等,唯有语文成绩一枝独秀,作文水平一直在班里比较靠前,我当时的梦想是报考郑州大学中文系,將来当一名写小说的作家。党中央上山下乡的号召打碎了我的大学梦,我在沁阳一中刚读了一年高中,学校就解散了,我成了回乡知识青年,回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是六九年一月回到孟州老家的,六九年三月二日,中苏在珍宝岛打起来了,有关系的适令青年怕打仗,不敢当兵了,我拣漏参了军当了兵。由於文笔比较好,当兵半年就当了付班長,当兵七个月入了党,当兵一年后就担任了连部文书职务,不到三年就被部队提升为排長。那时候的排長是行政二十三级,月工资五十八元,这在当时的同令人中算是高工资了。在接济家里的同时,我开始买书,我一生中最大的爱好是逛书店,遇到喜欢的书一定要设法买回来。随着职务的不断提升,工资越来越高,余钱越来越多,逛书店买书不再是为读书而买书,而是为藏书而买书。世界名著,中国名著,只要有出版的,我都会买回来藏於家中,这些书都静静的躺在我西安家的书房里。

藏书多了,读书的欲望反而下降了,但我还是比一般人爱读书,没事的时候,静静的坐在书房里仍然是我最大的享受。读书买书藏书多了,我又有了写书的想法,在写书欲望的冲动下,我竟然不知天高地厚的写起了书。一九九二年我任六十一师付政委时,写出了“经常性思想工作六十四谈”一书,全书十多万字,被解放军谊文出版社出版,此书很受部队基层政工干部们的喜爱,成为他们开展政治工作的良师益友。我的夫人刘老大(网名)当时是兰州军区军医学校政工教研室的正团职教员,就是看了这本书以后才同意嫁给我的。不然的话,我是一个农村孩子,父母是农民,长相比刚当选台湾高雄市长的韩国瑜也好不到哪里去。而她父亲是三九年入伍的老八路,母亲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军人,我们俩个是绝对的门不当户不对,是这本书成就了我们的美满婚姻。
之后,我又写了“来自实践的带兵之道”和“思想工作有效性漫谈”两本书,累计八十多万字,被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这两本书也成为我工作过的部队干部们的心爱读物。这就是我的“读书,买书,藏书,写书”之路,写出来与网友们共享书的乐趣。



【作者简介】李太忠,1950年出生,河南孟州人,少将军衔。历任某红军师政委,某集团军政治部主任,青海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新疆军区副政委等职。在担任金刚钻团政委时,带领全团赴老山参战,在历时一年半的作战中,全团荣立集体二等功,个人也荣立二等战功一次,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党务工作者,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著有“来自实践的带兵之道”和"经常性思想工作漫谈”两本书,共约80多万字,被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深受各级带兵人的喜爱。曾被国防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和“研究生导师”,曾两次入国防大学学习深造,一次入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