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
文/李太忠
吃米不忘袁隆平,杂交水稻富农耕,
屡破纪录创高产,后稷再世享盛名。
年老不闲田间走,盐碱地上再峥嵘,
九十一岁驾鹤去,神州大地泪淹城。
悼袁隆平,吳孟超二院士
文/李太忠
袁吴二老驾鹤西,相距五分走的急,
地震送行天落泪,微信刷屏忆往昔。
难道灵霄缺米吃?难道神仙也缺医?
天堂接走二院士,留给人间一片泣。
送袁公
文/李太忠
十里长街送袁公,袁爷走好震耳聋,
心装人民获爱戴,名声人去刷爆屏。
毕生献身杂交稻,一粒种子富农耕,
华夏从此无饥饿,端起饭碗思隆平。
追星
文/李太忠
追星当追袁隆平,稻王功勋照汗青,
为了人民不挨饿,多少帝王走麦城。
饥饿伴华五千年,杂交水稻建奇功,
从此不再饿肚子,吃米不忘谢袁公。
国失栋樑
文/李太忠
国失栋樑山河泣,举国哀悼忆后稷,
后稷就是袁隆平,华夏从此不缺米。
功垂千秋
文/李太忠
一粒种子富农耕,一把刀子救苍生,
袁吴二老仙逝去,一生功勋照汗青。


【作者简介】李太忠,1950年出生,河南孟州人,少将军衔。历任某红军师政委,某集团军政治部主任,青海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新疆军区副政委等职。在担任金刚钻团政委时,带领全团赴老山参战,在历时一年半的作战中,全团荣立集体二等功,个人也荣立二等战功一次,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党务工作者,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著有“来自实践的带兵之道”和"经常性思想工作漫谈”两本书,共约80多万字,被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深受各级带兵人的喜爱。曾被国防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和“研究生导师”,曾两次入国防大学学习深造,一次入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