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2日,“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离开了人世。我们循其足迹,仰望星空,宇宙中有一颗小行星,编号为17606的“吴孟超星”,在星空闪烁。
望着星星,我想到“冥王星之心”,科学家将它分为左右两“叶”。再看“吴孟超星之心”,则分为三“叶”:细心、热心和爱心。这三颗心“三位一体”,三颗心照亮你我他:一位纯粹的人,一位高尚的人,一名伟大的凡人!
有三颗“心”的星,走了……升上了天空,正如他所说,“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这颗星,心甘情愿把自己“给”了出去。九旬高龄的他,早已到了退休的年纪,却依然坚守在门诊、手术室和病人的病床前,直至逝去。

我们再回过头,看看他的简历。5月22日13时02分,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这位1922年8月出生于福建闽清,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他,首创肝脏外科“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和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完成了以世界首例中肝叶肿瘤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创造切除肿瘤重量最大、肝脏手术年龄最小、肝癌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等世界纪录。

他主编出版专著2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0多篇,先后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24项,2005年成为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医学界第一人。他开辟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新领域,主持创建世界最大肝脏疾病研究诊疗中心,在肝癌信号转导、免疫治疗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带领中国肝脏外科迈向世界领先地位。
再看看他“闪光的足迹”,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他,从医70多年来,成功救治了1.6万余名患者。尽管这在世人眼中已是天文数字,他却常感慨地说:“我老了,能工作的时间不像年轻人一样多了,所以更要争分夺秒!”

他常说,“我就见不得病人受苦受折磨的样子”,而为了病人,他不辞辛苦,多年的医疗工作,在这位老人身上留下了明显的印记。常年握手术刀,他的右手食指已经严重变形;常年手术时用力抓地,他双脚的第二个趾头,同样“默契”地压在大脚趾头上。这些病痛曾带给他多少困难,我们无从得知。我们知道的是,在一次长达10个小时的手术后,耄耋之年的他衣襟湿透,嘴里还说着“我老了,我的日子不多了……我得争分夺秒”。
“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时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吴孟超常说。在他看来,“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冬天查房,他会先把听诊器焐热了再使用;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他都帮他们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

吴孟超曾说:“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室里,也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手中握刀,游刃肝胆,精准无误;满腔热忱,守望初心,矢志不渝。这是医者仁心,也是一名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挚爱守护。真正纯粹的医德,真正纯粹的大爱!他挽救一个又一个生命,悬壶济世,恩泽苍生。仁心仁术,患者父母。高贵的灵魂,国士无双,我们心中的白衣天使,一颗永不消失的民族之星,永远是我中华民族的灿烂之星。
时光飞逝,巨星陨落,但是天上有颗以他命名的行星永远不落,精神永存!让我们仰望着,吟诵《星之心》:
“我是一颗星星,挂在月亮身边,
谁说星星是黑夜的眼睛,我也傻傻的相信
我也是星星,却不是你的眼睛。
你是一弯月亮,谁说你是黑夜的心,
我懂你的心,你可曾懂我的心!
星星星星,亮晶晶,
月亮,月亮,白清清,
让我的眼睛,痴痴看着你,
可是你的心,怎么懂我的痴心的眼神!”

注: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今年初,我曾写过《“袁粉”追慕的其实是一种“拓荒”精神》,志以深切的怀念!

作者简介
徐全利,男,1956年生,湖北作协会员,退休公务员,已出版杂文集系列“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