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妈妈,早上好”、“闫妈妈,我们今天早餐好丰富哟”“闫妈妈,这新书包好漂亮呢”。。。。。。
一大早,湖南省岳阳县新开镇马店村儿童主任闫娥英,便在孩子们稚嫩的童声中,开始了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
闫娥英,1973年11月出生,2017年任儿童主任以来,她见村里的留守儿童较多,便自发组建“儿童之家”,但凭一己之力,无论是精力,还是财力,都是起步维艰,为了给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家,她便咬牙坚持。

万事开头难,场地,资金,人员,都是让闫娥英头痛的地方,从2017年3月创建“儿童之家”到现在,四年多的时间,闫娥英自办的乡村超市,里面的零食,书包、本子、笔、大米、油等物品,大约不下于二十多万元,都捐给了“儿童之家”,闫娥英用一双颇有爱心的双手,给村里那些留守儿童,让他们在上学之余,能有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地方。
留守儿童远远,七岁,一年级,因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家庭条件不好,为了照顾好孙子,爷爷奶奶特意找到闫娥英,说放学后,要放到这里全托,闫娥英得知情况后,所有生活开支全部免费。
留守儿童思思,系邻村的孩子,父母离异,父亲再婚,思思在家受虐待,闫娥英得知情况后,将她接到儿童之家来,刚来时,孩子全身脏得无法形容,且满头虱子,后来,闫娥英便悉心地给她洗干净,给她换上干净的衣服,并且特意给她增加营养,现在,孩子已经长得白白胖胖了。

周末,童童、俊俊,两个孩子同一天生日,一大早,闫娥英便将订好了的蛋糕提到“儿童之家”,等孩子们一起床,便能见到惊喜。其实,每个孩子过生日,闫妈妈都会给她们送上蛋糕,送上祝福。让孩子们感受到的,是父母不在身边的一份温暖。
留守儿童,因其特殊的家庭条件,便让一些孩子在性格、心理上有一些问题。为了让孩子们身心健康,“儿童之家”针对心里有问题的孩子,一对一地进行心理辅导。
有一个孩子,六岁多,爸妈不在身边,由爷爷带着,比较叛逆,受一点委屈,便很喜欢自残,方式相当极端,成绩也很差。爷爷没办法,便找到闫娥英,要求收留这个孩子。闫娥英特别注意这孩子,一发现这孩子不高兴的时候,便会很温柔地抚摸着孩子的头,并问他是什么事让自己如此难受,如果说了,闫妈妈会给他奖励,比如一个本子,一支笔,或是一本课外书,孩子在这种谆谆教导中,慢慢打开了心扉,变得阳光了,孩子心理健康了,成绩也就上来了。
为了拓展孩子们的读书面,2019年,闫娥英建立起了“爱心书屋”,从最初的几十本藏书,发展到现在的一万多册,且全部免费给孩子们课余阅读,每天差不多有近60多个孩子来此阅读。
但凭一己之力,孤掌难鸣,为了办好“儿童之家”,让更多的留守儿童享受到家的温暖,闫娥英想办法,多渠道,多宣传,多发动爱心人士加入此列。
而爱心老板章平,一与老公在外打拼多年的女子,为了孩子,她回到了马店村老家,她被闫娥英的事迹感动了,便自愿积极地加入了此义务活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她已经投入了资金三十多万元,为“儿童之家”的壮大注入了新鲜血液。
而且,闫娥英的事迹感动了村里几名在湖南理工学院读书的大学生,他们也自愿加入了“儿童之家”,利用周末或是寒暑假的时间,来免费给孩子们上课。而爱心老板章平,便自愿车接车送。在多方的努力下,孩子们的成绩成直线上升。

一次,有个叫宁宁的孩子见爱心人士章平的孩子喊她“妈妈”,便怯怯地问章平,“老师,我可以叫您妈妈不,我好久没叫过妈妈了”。章平眼一红,她忙给了孩子一个拥抱,说,“可以啊,以后我和闫阿姨都是你们的妈妈哟”。
就这样,湖南省岳阳县新开镇马店村的“儿童之家”,在多方努力下,正健步朝着阳光努力前行;
白天,“儿童之家”也就在孩子们欢快地“妈妈”声中,幸福地开始一天新的生活;
晚上,“儿童之家”又在妈妈们温柔地“晚安,宝贝”声中,六十多个留守儿童,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供稿:黄涛 编辑:许萍
岳阳红萍文化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