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运家
昨天陈元海同志写了一篇《水为什么总是往下流?》的文章,《都市头条》及时刊发了。读了以后,触发了我的灵感,也想就这个话题,谈点感受和想法。
“水往下流”,本来是自然界的常见现象,人们用来比喻指代上辈关爱下辈照护下辈体贴下辈的舔犊之情。这个类比再形象再贴切不过了。不唯人类,自然界的所有动物,可能都有类似的情感。只是人乃高级动物,有思维活动,其方式方法行为较之于低级动物,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多姿”,更为“炫目”罢了。作者陈元海同志在文章中列举的人类现象和几类动物感人至深的事例,就把这种情感诠释得淋漓尽致了。
在人类,特别是在我们的中国,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浸润,上辈人为了下辈子孙可谓操碎了心,有的被子孙吸干了血和泪。孝顺的有感恩之心的还聊以自慰,碰上不孝顺的没有良心的,可谓伤透了心,寒透了骨。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思想在大多数时候占据了主导地位,也被很多当时的统治者所尊崇,把它作为教化驯服人民的内容和工具。“三纲五常”就是最核心的内容。“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也历来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圭臬。在历代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下,效果也不断彰显出来了,出了不少楷模典型,“二十四孝图”就是他们当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但忤逆不孝的忘恩负义的也有,只是数量很少,一旦发现了,他们的言行,无疑会受到社会和舆论的大力谴责和抨击。
弘扬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就是在今天也没有过时,也有时代的价值和意义。陈元海同志写这篇文章,为弘扬优秀的传统美德鼓与呼,我心悦诚服,也非常认可赞同。

这里我还想谈一点另外的感想。
我总觉得我们中国人被传统的“水往下流”观念束缚得太紧了,禁锢得太深了,以致于很多人一生一世“划地为牢”,走不出那个“怪圈子”,让自己活得太累了,过得太苦了,也觉得太辛酸太疲劳了。
抚养子女长大成人,责无旁贷,也属天经地义。但子女成人后,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去为他们劳碌奔波?还有没有必要去继续为他们殚精竭虑?还有没有必要去继续为他们节衣缩食过苦日子?是否应该给自己减减压省省心松松绑,过一点自己想过的自由自在的轻松自如的潇洒日子和生活?我觉得有待讨论和探导。当然,这个话题,可能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

从媒体上,也从很多在国外生活过的人口中得知,国外有些国家在此方面的有些观念和作法,我觉得有可取之处。他们将子女抚养到18岁成人之后,就开始“断奶”,就让他们离开家庭,让他们外出谋生,开始独立的生活。他们结婚后生了孩子,年迈的父母也没有义务非帮着带孩子不可。愿意帮忙带也行,不想带的也可。父母子女都觉得很正常,心态也自然坦然。
仔细观察自然界,动物也是如此作为。该“断奶”时果断让小动物离开。不如此,它们就不能在弱肉强食的残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竞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国外有些合理的东西,我们也不妨拿来试一试,拿来用一用。适宜我们土壤的,就让它开花结果;不适宜的话,就顺其自然,让它枯萎凋谢罢了。
总之,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应该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应该采取的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对待“水往下流”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亦应如此。 2021.4.19撰写

【作者简介】
唐运家,湖北省咸宁市人,退休公务员。年轻时喜舞文弄墨,先后发表习作多篇。后忙于公务,辍笔多年。退休后,重拾旧好,披阅故籍,偶有所感,欣然命笔,以自娱自乐。所撰文章,先后被多个微刊刊用。阅者能获少许裨益,本人则倍觉欣慰,甘之若饴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