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念,是君子践行仁道的精神支柱
前面,从做人的良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情操和仁爱的原则三个方面阐释了仁道对君子的要求,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人如何才能始终不渝地践行仁道,成就君子品格?
【原文6•6】 子谓仲弓,曰:“犁牛为之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犁牛”:即耕牛。耕牛在春秋时是不能用来作祭品的,因为它样子不好看、不尊贵。用来做祭品的牛必须是全身纯红色正,两角长且端正,样子美观。这样的牛被挑选出来后单独饲养,专门用来做祭品。
“骍且角”:骍:音xīn,红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犁牛产下的牛犊周身毛色红润而且两角长得非常端正。
“山川”指山川之神。“其舍诸”的“其”同“岂”。“舍”即舍弃。“诸”“之于”的合音。这一章的字面意思翻译过来就是:
孔子对冉雍说:“犁牛产下的牛犊周身毛色红润而且两角长得非常端正,样子非常漂亮。这样的牛,即使人们不想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真能舍弃它吗?”
那么,既然犁牛之犊这么漂亮,人们却为什么不想用它来作祭品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它出身低贱!由于它出身低贱,所以受到了人们的歧视。孔子认为,这是不公平的。所以,他说,山川之神是不会因为它的出身低贱就不接纳它的!言下之意,是金子就会发光,是人才,就会有作为!

我们知道,冉雍出身贫苦,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在门第观念相当严重春秋时代,统治者选人用人是任人唯亲的,象冉雍这样德才兼备但却出身贫贱的人,要被社会认可,受到统治者的重用,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这样的人才,在其心灵深处往往会有自卑感。孔子极力主张“举贤才”,反对门阀制度,因此,他在极力推荐冉雍的同时,教育冉雍,要对自己有信心。这一章,就是孔子以“犁牛之犊”为例,教育冉雍,要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坚守仁道信念。所以,紧接着下一章,就又以颜回为榜样,教导弟子,要始终不渝践行仁道,成就君子品格的道理:
【原文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三月”,指长时间、长期的意思, “日月”就是指时间较短的意思。这一章是说,颜回内在的修养境界能达到使自己的行为长期不违背仁道,而其他弟子的修养大概只能做到在短期内不违仁道,很难坚持长久。
的确,修养对人生而言,其实是很难的,但正因为“难”,才显得“贵”。所以,毛泽东就说:“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人民”。那么,人在修养的道路上,究竟靠什么来坚守自己的信仰?一个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的精神支柱是什么?是信念!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就没有顽强的意志,就会经受不住世俗的诱惑和挫折的打击,就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时时处处严格信守信仰的要求,最终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细品从古到今因腐败而臭名昭著的贪官污吏,有多少人当初不是怀抱济世安民的抱负,踌躇满志而步入仕途的?他们其实并非全是昏官庸才或生来就是趋炎附势、迷恋财色的小人,其中不乏干事创业的志向和才干。他们之所以腐败,就个人道德修养而言,就是信念不坚定使然!由于信念不坚定,在官场浊流中看淡了人生,看破了红尘,最终丧失了立场,放弃了做人的初衷而滑入了腐败的泥潭,祸国殃民!显而易见,孔子的这两段教导,寓意是多么的深刻,再一次见证了《论语》编篡的精巧!
今天的交流就到这里,谢谢朋友们关注支持,谬误之处,欢迎批评纠正,欢迎留言互动、交流商榷!朋友们,再会!

史永峰,笔名冷梦良。自喻一介武夫。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和学术期刊发表小说、散文、杂文等文学作品和学术论文百余篇多次获得过不同等次的奖项,出版有专著《论语通俗解读》一个杂文散文集小册子《阿Q重返人间》,曾获中华艺术学会、《十月》杂志社颁发的首届“中华文学艺术界精英奖”和“华夏英才金爵奖”,并应邀参与过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图书编写,担任过光明日报出版社的特约编辑。2006年以来,多次被《文化在线》等文化网站评为年度“知名作家”。现为陕西省孔子学会会员、中国孔子基金会宝鸡孔子学堂客座讲师、宝鸡市孔子研究会理事,宝鸡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讲师团讲师,宝鸡市作协会员、宝鸡市文学创作学会副秘书长、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
《论语通俗解读》是作者呕十年之力撰写的一部集学术性丶文学性于一体,兼有一定史学价值的学术著作,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有精装和平装两种。该书突破了传统以来对《论语》一章一条孤立注解阐释的陈式,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孔子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和仁道学说,又生动活泼地再现了春秋社会变革时期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受到了我国著名学者刘学智先生等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被认为“既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优美的文学著作,兼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有很强的可读性、耐读性和趣味性。”目前己被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陕西省图书馆、西北大学丶长安大学丶宁波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