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伟人毛泽东的婚姻情感生活
——四次婚姻和十个子女纪实(连载之十五)
五、毛泽东的启蒙教育
韶山民众,以舜帝曾到此巡游而自豪,尽管那只是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但他们将此代代相传,就如一坛千年老酒,变得芬芳淳厚。
在韶山,还沉积着一种由来数百年的尚武精神。韶山毛氏始祖毛太华就因自江西赴云南建功而受封湘潭定居韶山的。后来,曾国蕃的湘军兴起,韶山一带就有上千名青壮年入伍,其中毛氏家族就有百人之多,其中韶山乡人氏升至总兵、提督、建威将军级的就有4人之多。从历史资料看,从镇压太平天国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抗击八国联军,直至辛亥革命,韶山都有人投身参加。
在毛泽东的家族当中,远有毛有庆、毛正明、毛恩毅,近有堂伯父毛麓仲、父亲毛顺生,都曾参军入伍。毛泽东自小就生长在这一种尚武的环境里,尚武精神自幼潜移默化进入到他的身心,逐步滋生着英雄豪杰的气概和理想。
毛泽东诞生在韶山冲,但毛泽东成长的胚芽却成长于外祖母家的唐家坨。因为,他降生不久,父亲毛顺生外出当兵,就将他寄养在岳母家。到1902年9岁之前,毛泽东差不多都是在外祖母家度过的。这对于毛泽东来说,是一件极其微妙而又意义深远的事。
唐家坨年纪最大的是文七妹的祖父母,年幼的则是侄儿们,全家20多口人,四世同堂,老老少少,其乐融融。毛泽东从小就浸润在慈祥、友爱、博大、宽容的氛围之中,而且自幼耳濡目染文氏家人耕读并重、刻苦耐劳、坚忍不拔、顽强向上、勤俭持家的文氏家风。所有这一些,对毛泽东思想品行和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作用。
文家对毛泽东的影响,除了外祖母和母亲以外,影响最大的是其二舅文正莹。文正莹是一位生性正直、性情温和的乡中儒士,在家中开了个小私塾,教族中子弟读书识字。毛泽东从2岁至8岁都在外婆家,外祖母因家务繁忙,怕照顾不周发生意外,就让毛泽东的表哥带他到舅父的私塾那里玩耍。不料,小小年纪的毛泽东竟然不哭不闹,有时还能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听课,和其他同学一同背书。舅父对聪慧的毛泽东也特别喜欢,有意对他进行培养。就这样,毛泽东接受了数年的“学前教育”。可以说,毛泽东的第一位私塾老师是其二舅文正莹。
1902年,由于毛泽东日渐长大,毛泽东不得不告别外祖母家天真烂漫、自由自地、无忧无虑的生活,回到韶山开始接受必不可少的教育。
那一年入秋时,父亲带着他走进了上屋场西侧的南岸邹家祠堂的大门,接受第一位启蒙老师邹春培老先生的私塾教育。教学内容无非是《三字经》、《论语》、《孟子》和《诗经》,而方法无非是朗读背诵,不管你懂不懂,只要你熟读会背。
一次,邹春培有事外出,就安排同学们复习。学了一会儿,毛泽东便约大家到池塘里去游泳戏水,大家正玩得不亦乐乎之时,有人就去找先生告状。邹春培气急败坏赶回私塾,追问是谁带的头?!毛泽东挺着胸回答:是我!毛春培见毛泽东如此态度更加生气,就说:我知道背书难不倒你,我就让你跟我对对子,要是对不上来,我就要按校规惩罚你!毛泽东从容地说:那就请先生出题吧!
毛春培出了上联:世上万般皆下品
毛泽东略作思考,马上答道:人间唯有读书高。
王春培又出了个两字对:濯足。
毛泽东立即应答:修身。
几个回合下来,怎么也难不倒毛泽东。毛春培自感没面子,就跑到毛家告状,说是无法再教你儿子了!毛顺生夫妇只得一个劲地赔礼道歉。
两年之后,毛泽东看不惯邹春培老师老是打那些背不出来的同学,不想再进南岸私塾的门,在母亲支持下转到本家毛咏生办的关公桥私塾上学。
一年之后,毛泽东对关公桥私塾的学习环境也不大满意,就又转到钟家湾去念书,教书先生是周少希。
1906年秋,毛泽东又来到离家有七、八里地的井湾里的一处私塾上学。他的老师叫毛宇居,是本族人,按辈份排应是毛泽东的堂兄。毛泽东对这位堂兄老师也不太满意,原因是毛宇居要毛泽东叫先生,而毛泽东只肯喊他为大哥。毛宇居也爱打学生,一次也打了毛泽东,毛泽东就中途逃到外婆家去。在井湾里的唯一好处是这里有不少杂书,毛泽东就在课堂上偷看《水浒》、《三国》、《西游记》。结果,毛泽东不用心读书看杂书的事,当年冬天被告到父亲毛顺生处,引得父亲震怒。当时正好家里也缺劳力,毛顺生就叫毛泽东卷起铺盖回了老家学干农活。
毛泽东在家劳动时,过一段时间就要借机会到桥头湾的李漱清老先生处去借书,一借就好几本。李漱清读了几十年的书,毛泽东用一年半就看完了。李漱清老先生就问他:你年纪轻轻,又这样喜欢看书,那为什么不上学堂呢?毛泽东回答:父亲不让读,说是读书浪费钱。李老先生为此专门找到毛顺生,劝说让毛泽东继续读书。毛顺生说:我家石三伢子在屋里帮忙干活,我只要请一个长工就够了。李老先生说:你让石伢子读书,将来能抵得上几十个长工呢!
不久,毛顺生与他人为一片山林发生了纠纷。由于对方是读书人,又懂得许多“法律”方面的知识,结果把无理说成有理,白占了便宜。毛顺生后悔是自己读书少了才输了官司,便决定按李漱清老先生的意见让毛泽东继续念书。1909年秋,毛泽东在回家劳动两三年后,又到祖居地东茅塘私塾读书。
在这里,毛泽东碰到了一生中最好的两位私塾老师。一位是毛简臣,一位是毛麓仲。毛麓仲先生是毛泽东五服以内的堂伯父,且是韶山冲唯一的秀才,经、史、子、集无一不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人品极好,不但阅历丰富,博学多思,还思想开明,目光远大,又善于培养后人。毛泽东在这位先生那里虽然学习的时间不长,却培植了毛泽东最基本的一些特质,是对毛泽东一生影响极大的人物之一。
1910年夏秋之季,长沙发生了肌民暴动。不久,韶山也受到影响,缺粮的农民对族长不肯平价粜米的行为提出了种种抗议,并串通要“吃大户”,与毛氏族权发生了冲突。已经17岁的毛泽东,在冲突中帮助肌民据理力争,结果得罪了族长。毛顺生得知情况后,再也无法容忍儿子的反叛行动,决定停止学业让他到湘潭的一家米店去当学徒。
鉴于当时的情况,离开韶山是走为上计。但何去何从呢?其舅舅的儿子,即表兄文运昌推荐他到一所中西合璧的新式学校——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去上学。东山高等小学堂,是湖南省最早的新式学校之一,毛泽东当然求之不得。但毛顺生却固执地认为,儿子上学后,书倒读了不少,但反叛行为却越来越出格,最初与私塾先生作难,接着是与老子对着干,后来又与族长闹翻,如果读下去,连皇帝都敢拉下马。再这样下去,不要说儿子的前程、家业的发达,弄不好连老命都要搭上了。因此,坚决不同意毛泽东再去读书。
无奈之下,毛泽东耍了个小计谋:他事先暗暗去请来各位说客,包括舅舅、表兄,毛麓仲老师,还有姨表兄王季范(后曾任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老师)等,对他们只是说:我家有件重要事,父亲母亲请你们去一趟。而对父亲则说:今天家里有几位客人要来,你老不要走远了。说完,买肉、打鱼、杀鸡、宰鸭,筹备了满满一桌菜。十点钟左右,各位客人陆续到齐,酒桌饭饱之后一一泡上茶,毛泽东躬身说:今天请各位长辈和师长来,我有句话要当着长辈讲。如今世上要做点事情,非多读书不行。我现在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而家里经济条件也尚供得起我读书。所以,我当着大家的面正式向爹提出,要到湘乡的东山学堂去读书。
请来的各位客人,听了毛泽东一番入情合理的话,个个都夸毛泽东有见识、有胆量,都说继续读书才有前途。有的还搬出了“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古训来相劝。毛顺生碍于许多亲友的情面,只得半推半就地答应了下来。
1910年秋,正是辛亥革命的前一年,毛泽东实行了人生中第一次关键性的转折,他告别了韶山冲,到湘乡的东山高等小学堂去读书。不久,又去长沙师范读书,一步步地奔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为了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毛泽东在去长沙前,曾改写了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全文连载完)
后记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书法家、诗词家,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人,其丰功伟绩之丰碑永远树立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本人是在毛泽东思想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共和国同龄人,自始至终是一个毛泽东主席的崇拜者。出于对毛泽东主席的崇敬,几十年来我阅读了上百本有关毛泽东学习、战斗、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各类书籍。阅读之余,对伟人毛泽东个人的婚姻情感生活也曾进行了专题研究。毛泽东同志一生结过四次婚,生育过十个子女。但是鲜见一本系统、全面地介绍其个人婚姻家庭生活方面的专著,以至一些人以讹传讹,甚至小道消息满天飞。为了使人们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一个真实、鲜活的毛泽东,我将公开发表于书刊的各种资料,进行了系统地归集整理,以实录的方式,比较详细地讲述了毛泽东前后四次婚姻及十个子女的具体情况。
《伟人毛泽东的婚姻情感生活》的连载,首先要衷心感谢《都市头条》的平台以及风儿编辑的搭桥铺路和精心编辑;其次要感谢后面登录的参考书目资料的各位作者,是他们精心研究的许多成果为本书提供了丰富详实的鲜活资料;再次,要感谢我夫人叶金玲的倾力支持,文章连载也有她的一份功劳。另外我还要感谢黄秀玲金畅两美女的热情帮助,是她的辛勤劳动帮我打印成稿。
最后,我还要感谢各位读者的厚爱,是你们自始至终对拙文的关注和支持,一直在鼓励和鞭策着我。
由于本人文化不高,水平有限,文字比较粗糙,若有不当之处,敬请原谅并指教。
作者杨雄彪 2021年5月21日
主要参考书目资料
1、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 3 月第一版·张素华、许蕾主编《毛泽东画传(1893-1976)》
2、中国党史出版社·2004 年 10 月第一版·陈冠任、冯光宏著:《告诉你一个鲜为人知的杨开慧》(上、下册)
3、中国党史出版社:2004 年 10 月第一版:陈冠任、冯光宏著:《告诉你一个传奇的贺子珍》(上、下册)
4、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年 11 月第一版-叶永烈著:《江青传》
5、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79年12 月第一版·(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
6、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年3 月第一版(美)R特里尔著:《毛泽东传》
7、人民出版社2004 年 12 月第一版:何印名、钟兆云著:《贺敏学传奇》
8、海南人民出版社2004 年 1 月第 1 版·叶永烈著:《面对危难的毛泽东》
9、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 年 12 月第一版·黄仲芳著:《袁文才传奇》
10、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 年 5 月第一版·毛新宇著:《我的爷爷毛泽东》
1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1996 年 2 月出版《人物春秋》总第 12期孙洪军、王秀霞著:《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1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12 月第一版·晓峰、明军著:《毛泽东之谜》
13、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文苑出版社·《旧闻》精华本第二、三、五专辑
14、百度搜索网电子版:历史·毛泽东年谱(1893-1949)
15、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年 12 月第一版傅德岷、邓洪平著:《毛泽东诗词鉴赏》
16、中原农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谭成建著:《中国名村记实·大寨》
1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一版·龙剑宇著:《毛泽东的家世渊源》
18、香港夏菲尔出版有限公司·2006 年 4 月第一版·史振著《中国超级特工》
19、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陈晋主编、亓莉副主编编著的《温情毛泽东》
20、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年9月第一版韶山毛洋东纪念馆编著《毛泽东生活档案》
编者简介:杨雄彪(又名杨荣标),1950年出生,1969年参军,曾任团政治处主任、师司令部直工科科长。1987年底转业至金华市财税系统,任税务稽查局局长8年,在参与查处共和国第一税案(金华县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中,荣立三等功。2010年在金华市国税局总会计师位上退休。现任金华市税务学会付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