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毛泽东的婚姻情感生活
——四次婚姻和十个子女纪实(连载之十)
二、 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六个小孩
毛泽东与贺子珍是十年的患难夫妻、战斗伴侣。从1928年5月结合到一起,先后生育了六个子女。其中,三个儿子,三个女儿。
(一)第一小孩。
1929年6月3日,红四军再一次攻占了福建龙岩,成立了龙岩县革命委员会,由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任主席。
贺子珍跟着红军一起来到了龙岩。在龙岩,在曾志的细心照料下,她那个在肚子里就开始经受战争磨难的女儿出生了。当毛泽东看到女儿时,笑了笑对贺子珍说:“她倒会挑日子,找了个好地方才出生。”
毛泽东的话,把贺子珍逗笑了。这一年,贺子珍刚满19岁。
生下孩子后,作为母亲的贺子珍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想把孩子天天带在身边。但是,处于战争年代的一个红军战士,这个想法是无法实现的。所有在红军中出生的孩子,只要部队开拔,都得和父母分开,不是送回老家,就是寄养在老百姓家中。这是战争的特殊环境造成的,毛泽东的孩子当然也无法例外。
因此,孩子刚生下来,毛泽东就托人为孩子找到一个可以寄托的人家。他对贺子珍说:
“子珍,现在我们只能先把孩子寄养出去。等到革命胜利了,我们再把她接到身边。”
贺子珍是个坚强的人,硬起心肠,咬着牙答应说:“好吧!”
几天后,敌军主力赶来。为诱敌深入,红军主动撤出了龙岩。考虑到红军很快会打回来,毛泽东没让贺子珍跟着队伍走,而把她们母女俩隐蔽在城外一户老百姓家里,让贺子珍产后多休息几天。
6月29日,红军第三次攻占龙岩。贺子珍带着女儿回到了城内。但在召开的红四军党代会上,因党内意见不一,毛泽东受到严重警告处分离开红四军主要领导岗位,决定让他到闽西特委指导地方工作。因此,贺子珍不得不与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分离。
那天,贺子珍用被子把婴儿包好,紧紧地把她抱到联系好的那户大嫂家里去,把事先准备好的二十元银元一起交给了那位大嫂。贺子珍心里像猫抓一样难受,只感到心里空荡荡的。当毛泽东回家后知道刚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女儿已送走寄养时,皱着眉点了点头,拍了一下贺子珍的肩膀,什么话也没有说。
当时,他们都有一个侥幸的想法:同女儿的分离是暂时的,也许很快就可以见面。但他们俩做梦也不会想到,那位只在身边呆了20多天的女儿,与父母竟然是永远的离别,再也没有相见。
1932年4月,红军再次打下龙岩。可是,当他们委托毛泽民夫妇找到昔日寄养孩子的那户人家,打听孩子下落时,了解到那户人家的户主叫翁清河,是个鞋匠。可鞋匠夫妇却回答说:孩子已不在人世了。
时光荏苒。1963年的一天,贺子珍来到哥哥贺敏学的家,又谈起寻找寄养在龙岩和贵州的两个女儿的事。贺敏学摇摇头说:人可能活着在世上,但要找到是难上加难。
“为什么?”
“你连在贵州什么地方送走的地点都说不出来,任何凭证也没有,茫茫大地怎么去找呢?要找,也只有龙岩那个女孩试试看。”
于是,贺氏姐妹开始了艰苦的寻找过程。贺敏学曾在福建当过副省长,倒是有不少熟人帮着找。然而,人还没找到,一场“文革”风暴就把贺敏学打入了牛棚。
直到1971年,一个叫罗万昌的老红军,从省城被“遣送”回龙岩老家,住在橄榄岭一所旧公寓里。交往中,经常听到毛泽东的大女儿尚在龙岩的传闻,即与老上级贺敏学透露了此事。贺敏学委托他与另一位老红军张华南调查此事。
这时,翁清河已去世,他们就找到其遗孀林古姑及女婿苏仁鸿,了解到贺子珍女儿并非病亡,而是红军走后怕国民党报复被翁清河丢弃的实情。后又走访了80岁的老人陈铁成及知情者陈三姑,了解到女孩被丢弃在南门酱酒店。据此,他们又找到迈三仔,迈三仔的母亲是当初拾捡女婴抚养的人。一问迈三仔,才知道其母拾养女婴不久,又将她转让于人了,先转让给了同乡傅森盛,傅又转给了一位叫张先志的山东人。迈三仔还提供了山东汉子张先志的一些情况。
于是,又顺藤摸瓜找到了傅森盛。找到傅森盛时,他已年过80。但他年数虽大,记忆力却很好。他说:张先志的老伴去世后,又由他母亲牵线,将已5岁的小女孩转给迈四仔,最后由迈四仔妻子邱兰仔收养。查找到此,情况已经清楚:当年这个女婴,现在龙岩县医药公司工作,并担任了第一门市部主任,名字叫杨月花。
1973年初,罗万昌将调查材料送到已在福建省军区的贺敏学手中。贺敏学十分高兴,忙将材料寄到中共中央转周恩来。但此时周恩来已患癌症住院手术,此事暂时被搁了下来。
8月,贺怡的儿媳周剑霞来看望舅舅贺敏学。贺敏学就要她去龙岩亲自与杨月花见面,进一步核实她的身世,并查验其右腿腋有一块黑痣和膝盖前有二颗小黑痣的胎记情况。
一天,周剑霞和罗万昌等人一起去杨月花家中。杨月花见来了不少客人,很热情地泡茶倒水,大方地与来人交谈。
但是,如何才能查验其黑痣呢?大家犯起了愁。突然,罗万昌的女儿罗海明心生一计,她一边用手提起裤腿,一边大声叫喊:“有跳蚤。”大家一楞,随即理解了其用意,也都纷纷提起裤腿假装找跳蚤。杨月花不知是计,也高高地挽起裤腿,不知不觉,杨月花右膝上的两个小黑痣暴露在众人面前,心里一喜:毛泽东的长女终于找到了!
接着,罗万昌夫妇就把杨月花的真实身世告诉了她本人。杨月花对这晚来的亲情非常兴奋,也特别珍惜。
回到福州后,周剑霞高兴地对贺敏学夫妇说:“杨月花的脸庞很像毛泽东,动作举止也很像我姨妈。”
1973年8月,组织上调杨月花到县电影站工作,并担任副站长兼党支部副书记。
国庆节前,县革委会宣传组组长杜方英来到电影站,说要带杨月花到上海检查治病。说是“治病”,其实是贺敏学安排去上海“母女相会”。
但遗憾的是,在上海,她们没有遇到事先约好接头的贺怡儿媳周剑霞,因而找不到贺子珍的住所。就在进退两难之际,罗万昌的女儿罗海明特地赶到上海告诉说:“贺敏学交待,若在上海找不到贺子珍,就到福建去找他。”
杨月花听了,只在上海过了个国庆节,第二天就回到福州,她的上海认母之行就这么匆匆结束了。至于周剑霞为何没来?贺子珍为什么没让她相见?个中缘由不得而知。有人分析认为,估计是贺子珍精神病时好时坏,为避免失散多年的母女相见而引发强烈的刺激,贺敏学取消了原来的决定。
到了福州,杨月花见到了舅舅贺敏学。贺敏学一见到外甥女,老泪纵横:“月花,我们终于把你找到了。你妈妈身体不好,眼下怕受刺激加重病情。你放心吧,以后会安排你们相见的。”
因那时还处于“文革”末期,江青正处于大红大紫之时,虽然杨月花已被证明是毛泽东长女,但由于种种原因,杨月花不仅没有与毛泽东相认,甚至与贺子珍的面也一直没见上。
(二)第二个小孩。
1932年3月,周恩来在瑞金主持召开了苏区中央局会议。会后毛泽东赶到福建长汀,向红一军团团以上干部作东征动员,随后随红一军团出发。这时,贺子珍肚子已很大了,孕期反映严重。不久前,她刚刚流过产。为防止发生意外,这一次就没让她随军行动,住进了长汀福音医院。
1932年11月,贺子珍在长汀福音医院里生下了一个男孩。贺子珍按毛岸英他们排下来,为这瘦小的男孩取名为岸红,小名毛毛。
贺子珍产后半个月左右,毛泽东因在10月的宁都会议中,其正确意见不仅没被采纳,反而受到一些人的指责,就请了病假来到长汀休养。
毛泽东来到长汀的第二天,就手提一个瓦罐子到医院看望贺子珍。原来,毛泽东用发来的休养费买了一只大母鸡,杀净烹好犒劳产后的贺子珍。在当时的艰苦环境中,弄一只鸡是十分不容易的。贺子珍闻到鸡香,心中感到无比的幸福。
这个小毛毛,长得既像贺子珍,更像毛泽东,毛泽东十分喜欢,经常跑到医院去看望,又是亲,又是摸,享受着天伦之乐。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了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临行前,毛泽东、贺子珍把小毛毛托付给留下打游击的弟弟毛泽覃和贺怡夫妇。他们最初把毛毛安置在奶妈刘锡福家。苏区被敌人占领后,毛泽覃率领的独立师,在向福建转移前,怕毛毛被人发现,又将毛毛领出来安置到瑞金的一个警卫员家里。
1935年4月25日,毛泽覃和那位警卫员都在战斗中牺牲了。瑞金也多次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清洗。在敌人的残酷血洗中,警卫员的家不得不转移他乡,但具体搬到了何处,谁也说不清。因此,小毛毛在何处就成了一个难以追寻的谜。
1950年春,贺怡到江西吉安地委担任组织部长。一次,她因公出差在广东,接到地委一个电话,说是可能已经打听到小毛下落了。贺怡为了早点找到小毛,不顾天黑路崎,也不顾途中土匪的猖獗,毅然连夜驱车往回赶。
吉普车在颠簸不平的泰和至吉安的公路上疾驶,当车子沿着既陡又弯的下坡路俯冲时,突然对面的小山坡上出现了火把,贺怡机警地说道:“有土匪!”警卫员马上命令司机刹车。在这危急的关头,驾驶员由于一时紧张,踩错了油门,吉普车不但没有刹住,反而加大了俯冲的速度,车子直冲大桥。结果,吉普车翻落河中。
第二天早上,翻入河滩中的吉普车被一位农妇发现。当她把贺怡从车里拖出来时,发现贺怡早已断了气,两个警卫员和司机也都牺牲了。
贺怡车祸身亡,贺子珍十分悲痛,一下子病倒了。
1952年,又有消息传来:说在南京找到了小毛毛。贺子珍听到后,立即去南京辨认。小毛毛没有特殊标记,贺子珍就主要看以下三点:一是看这个小孩像不像她和毛泽东;二是看是不是油耳朵;三是看有没有腋臭。她认为,她生的小孩都遗传了毛泽东这几个生理特点。她看过后,三条都像,认为这就是她的小毛毛!
谁知,另有一位烈士的妻子已经认了这个孩子,坚持说这是烈士的遗孤。为此,双方为这件事发生了争执,并说贺子珍是抢她的小孩。
当时,还没有DNA亲子认定技术,贺子珍和那位烈士妻子为此事闹到中组部。中组部经过一番调查后,结论是革命烈士的遗孤。但是,贺子珍不同意中组部的这个结论,认为他就是毛岸红,因此一直继续保持来往。
1954年,贺敏学到北京开会。会议期间,毛泽东派车接贺敏学到住处谈了两个多小时。贺敏学汇报了福建有关情况,最后谈到了小毛一事,还拿出照片给毛泽东看。毛泽东详细询问了小毛的寻找经过,还问到孩子读书如何。最后,毛泽东说:“这事我也不好管,你来管他,照顾他。”还说,你可以找一找邓小平。当时,邓小平在中央书记处任总书记。
事实上,对于寻找战争中失散的子女,毛泽东以革命家的气魄一贯持不赞同的态度。早在1949年贺怡到香山去见毛泽东时,就提出要去把小毛找回来,但毛泽东不同意。毛泽东说:农民辛辛苦苦地养活了他这么多年,把他领回来,对不起农民。贺怡坚持要去找,两人谈崩了。毛泽东只好动用军纪,喊着口令:立正!贺怡只得立正。这才停止了争吵。
1970年初,贺敏学的女儿要结婚,刚好“小毛”也准备结婚。贺敏学就将两桩婚事一起办,他在上海张罗主持了“小毛”的婚事。
婚后,“小毛”生有一个女孩。“文化大革命”中,“小毛”给贺敏学写了一封信,说他已得了肝癌。贺敏学立即给他回了一封电报,让他到上海一家医院去找他认识的院长。但是,电报还没有到,“小毛”已经病逝了。
(三)第三个小孩。
毛泽东和贺子珍生的第三个小孩也是儿子,于1933年出生于沙州坝,由红军医院院长傅连璋接生。因为是早产,出生三天后夭折。
(待续)
编者简介:杨雄彪(又名杨荣标),1950年出生,1969年参军,曾任团政治处主任、师司令部直工科科长。1987年底转业至金华市财税系统,任税务稽查局局长8年,在参与查处共和国第一税案(金华县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中,荣立三等功。2010年在金华市国税局总会计师位上退休。现任金华市税务学会付会长兼秘书长。